第一章多媒体技术概念
一、多媒体技术的形成和发展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始于20世纪80年代
(一)相关概念
文本、声音、图形、图象和动画等是信息载体,其中两个或两个的组合构成了多媒体。
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就是指运用计算机综合处理多媒体信息(文本、声音、图形、图象和动画等)的技术,包括将多种信息建立逻辑连接,进而集成一个具有交互性的系统等等。
1、促进多媒体技术发展的关键技术是:
(1)、CD-ROM解决了多媒体信息的存储问题。
(2)、高速计算机网络可以传送多媒体信息。
(3)、高速位处理技术、专用集成电路技术和亚微米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
(4)、多媒体压缩技术、人机交互技术和分布式处理技术。
2、多媒体技术的特性
(1)集成性: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将各种不同的媒体信息有机地进行同步组合成为一个完整的多媒体信息。另一方面是把不同的媒体设备集成在一起。
(2)实时性
(3)交互性
(4)高质量
(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
1、启蒙发展阶段
1983年,美国无线电公司RCA的研究中心,推出交互式数字视频系统DVI
1984年,美国APPLE公司最早用GUI(图形用户接口)取代CUI(计算机用户接口)
1985年,美国COMMODORE公司推出世界上第一台多媒体计算机Amiga
1986年3月,荷兰Philips公司和日本Sony公司联合研制并推出交互式紧凑光盘系统CD-I(compact disc interactive)
20世纪90年代,微软公司为了改善人机界面推出Windows3.0操作系统
2、初期应用和标准化阶段
20世纪90年代以来,应用广泛,范围包括培训、教育、商业、简报和产品展示、产品和事物咨询、信息出版、销售演示,家庭教育和电子商务等领域。
多媒体的标准化是在最广泛的信息基础上制定的,代表先进的技术,标准化是众多研究单位长期研究开发和生产厂家相结合的结果,具有兼容性、通用性;发展阶段如下:
1990年10月,形成了多媒体PC机技术规范1.0简称标准1
1993年,建立了多媒体微机的性能标准2,其能与原有的MPC标准兼容。
  多媒体技术应用的关键问题是对图象进行压缩编码和解压。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两家联合成立了专家组JPEG(Joint photographic experts group),致力于建立适用彩和单,多灰度连续调,静态图象的数字图象压缩国际标准,于1999年委员会提出了ISO/IEC10916G标准,即“多灰度静止图象的数字压缩编码”。
多媒体1992年,运动图象专家组(Moving picture expert group,又称MPEG)提出了MPEG-1(用于数字存储多媒体运动图象,起伴音速率为1.5Mbps)的压缩解码作为ISO CDII72号标准,用于实现全屏幕压缩编码及解码,它由三部分组成,包括MPEG视频,MPEG音频,MPEG系统。
IBM于1993年6月举行的PC展览会上,公布了针对台式系统用户,在OS/2 2 .1上运行的32位多媒体软件包,内容包括:
(1)Mutimedia builder,它使用户能做出图象和静止图形在内的多媒体应用软件
(2)Mutimedia workplace,是一个收索软件,使用户能按颜,声音或指定图象在内任意多的文件中收索并观看特定文件。
(3)Mutimedia image它使用户能在各种资源中获取图象加以修饰,或加入其他文件。
(三)、我国多媒体的发展现状
    我国多媒体的技术和应用的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1989年开始,主要集中在多媒体应用系统的开发上,如声频卡,视频卡
2、开始注意创建自己的开发平台,著作工具和编辑软件,甚至开发声频卡,视频卡等硬件
3、从1992年初开始,我国多媒体研究逐渐广泛。
4、1993年后,随着应用水平的提高,竞争的激烈,应用得到推广,技术水平也不断提高。
5、1994年下半年,MPEG及JPEG技术及有关产品的推广,多媒体技术在国内迅速发展。
二、多媒体系统的分类
(一)、基于功能的分类
1、开发系统  2、演示系统  3、培训系统 4、家庭系统
(二)、基于应用的分类
1、多媒体信息咨询系统      2、多媒体管理系统  3、多媒体辅助教育系统 4、多媒体通信系统  5、多媒体娱乐系统
(三)多媒体系统的组成
1、计算机硬件:是系统的基础
2、多媒体实时压缩与解压:通过配置的硬件,对视频和音频的适时压缩和解压缩音频信号I/O接口卡
3、多媒体I/O控制及接口:是多媒体的桥梁
4、多媒体的核心系统
5、创作系统:包括开发工具、具有编辑、播放等功能。
6、应用系统:利用创作系统制作的多媒体应用系统
多媒体的配置根据应用不同也不同:除了基本配置还可配置触摸屏、话筒、摄象机、录象机、扫描仪等输入输出设备,可读写光盘。
声音的获取:多媒体系统从话筒中获取声音,利用脉冲编码调制PCM(pulse code modulation)技术,将声音数字化后存储到计算机文件中。
PCM的两个要素:(1)采样速率:是声音从模拟波形转化为数字数据的速度,采样速率决定着声音记录和生成的最高频率。(2)样本大小:采样速率必须比样本的最高频率的两倍再高约10%,人类的听力的范围大约从20HZ到20KHZ,因此激光唱盘的抽样速率应为44.1KHZ。
如:样本大小:表示用来存储记录下来的声音振幅的位数,样本大小决定着声音的动态范围。多媒体PC的最低标准要求样本大小8位,单声道采样速率为11.025KHZ,每秒需要存储量为11025字节,每分钟为11025*60=661500字节。
若要达到激光唱盘的质量,采样速率为44.1KHZ,样本大小为16位,立体声,则:
  1秒钟即为:4400*2*2=176400字节
  1分钟即为:176400*60=10584000字节
由此可以看出波形声频文件较大,要将这些声频波形从相应的硬件中重放出来,因此这也是MPC标准中规定光盘驱动器必须支持150Kbps连续传输速率的原因之一。
图象要求的存储量更大,如分辨率300dpi时,一幅静止A4幅面的黑白图象,数据量可达到1Mb,又如我国彩电制式为PAL-D,场频50HZ,625行,屏幕宽高比为4/3,采用隔行扫描,则一幅静止画面含有:
(625*(4/3)*625)/2=260000个像素,如将每个像素采样量化成24位,则每场画面的信息量树为:260000*24b=6240000b=6.24M,传送数据的速率可高达6.24M*50Mbps=312Mbps  ,数据量相当大,所以若将电视画面存储在多媒体系统中,用1GB的光盘只能存储3秒钟左右的图象,因此不仅要求很大的存储量,同时又必须对图象进行动态和静态(JPEG,MPEG)压缩。
(四)、局域网
一、定义与功能:局域网LAN就是将局部建筑物的计算机、终端,带大容量存储器的外围设备、控制器、显示器以及连接其他网络而使用的网络连接器等相互连接起来,以较高的速率(1-20Mbps)进行通信。
局域网由三部分组成:计算机及智能型外围设备、网络接口卡及电缆、网络操作系统及有关软件。
局域网从应用角度,有如下功能:
(1)设备共享    (2)信息共享  (3)可进行高速数据通信和多种媒体信息的通信
(4)分布式处理  (5)提高兼容性  (6)安全性
二、局域网应用关键技术
(1)通信技术:传输介质、局域网的拓扑结构、信息传输方式及信号变换方式
(2)局域网的访问控制方式和通信协议
(3)网络操作系统(NOS):是局域网的核心,特性有 (1)硬件独立(2)桥连接(3)能支持多个服务器(4)多用户支持(5)网络管理(6)安全性及存取控制(7)用户界面
(五)广域网
一、定义:广域网(WAN)是在较大的地理范围内将计算机连起来的计算机网络,与局域网比,传输速度为每秒数千位的速度进行通信,并且必须使用调制解调器(MODEM)来转换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
(六)因特网
1、因特网的发展
  internet代表着全球范围内一组无限增长的信息资源,是美国国防部在其高级研究计划中的一个关键思想,将LAN和WAN连接起来成为互连网(internetwork),缩写为internet,我国是加入internet的第71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