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教学音乐课中的运用
新一轮课程改革给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宽松的环境、广阔的空间,更为音乐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极大地扩展了音乐教学的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在音乐教育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教师应努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宽广等优点为教学服务。信息技术的掌握和应用在音乐课上大大提高了音乐教学效率,弥补了一些音乐课堂上无法体验到的音响效果。在创设音乐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促进思维发散、培养学生想象美、发展学生创造美上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是音乐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
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有效运用多媒体手段呢
一、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感受美。
新《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体验为核心。这一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而现代信息技术的交互作用,可以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多维信息空间,学生在此过程中感受到知识的真实、形象、有趣、实用,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活跃了学生思维,有助于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美。《我是草原小牧民》是一首原汁原味的内蒙古民歌。教学目标是通过歌曲的学习,感受蒙古族民歌的特点,体验蒙古族特有的风土人情,培养学生感受、鉴赏、表现音乐的美。根据主题内容,我运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草原的美景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产生兴趣,积极参与,并能产生相关的联想和想像。借助观看蒙古族那达慕大会的视频课件让学生模仿摔跤、骑马、射箭等动作来体验民俗,并进行节奏练习及即兴创编能力的培养,使之在玩玩跳跳中轻松达到教学目标。通过这一实践证明:教师因势利导,有效地利用多媒体去创设丰富多彩的音乐情境,能激发学生兴趣,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乐学,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也感受到了多媒体给音乐教学所带来的美的享受。
二、合理运用多媒体,直观教学,上好欣赏课
一节成功的欣赏课能够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力,鉴赏力和感受力,一段乐曲或歌曲光听教师弹奏演唱或说教远远达不到欣赏的效果。在欣赏教学时,运用直观形象手段,通过放录音、幻灯片、录像等手段,能够将作品更准确形象的表现出来,同时较易培养学生感知音乐内涵的能力,并陶冶了情操。如欣赏钢琴独奏曲《放牧》时,先放一段录像,一幅动静并置,远近呼应的画面。同时引导他们联想,想象理解情景:碧草青青,溪水潺潺,一牧羊迈进朝霞,山村姑娘提篮走向村野,顽童们在忘情地追逐嬉戏……展示了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衬托着乐曲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再配上优美而富于表现力的曲调。这样让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的结合去理解作品,投入地欣赏乐曲,从而达到音乐教学的目标。
三、合理运用多媒体,促进思维发展,培养学生想象美。
多媒体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少年儿童的想象力是一把开启心灵的钥匙,通过它可以使灵感得到创造性的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审美思维过程最基本的品质,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艺术的想象美,对发展学生个性和智慧,促进创造思维是十分可贵的。多媒体信息技术有声有形的情境优势所创设的音乐意境,不仅能发展学生的艺术思维和欣赏能力,
更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想象美。《两只小象》是一首富有儿童情趣的歌曲。这首歌曲讲述了两只小象互相友好的故事。教学目标是通过乐曲的学唱,让学生了解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以培养他们想象乐曲所表现的音乐形象,从而发展想象美的能力。我把《两只小象》通过编辑组合,配以乐曲,编制成动画,创设演示情境。上课时让学生模仿小动物的形象,随着悠扬的乐曲以律动的形式进入课堂,然后在电视上呈现的迷面,请学生猜一猜,并模仿大象走路,接着播放大象和小象的动画。请学生说一说大象和小象的走路姿势(大象走路沉重,用四分音符表示;小象脚步轻盈,用八分音符表示;小象急跑去朋友时,用十六分音符表示),接着请学生分别模仿三种脚步,并打出节奏。于是我抓住这一时机,谈话进入新课教学,充分讲述歌曲、了解歌词之后,让学生看另一段动画,那就是小象朋友。这时乐曲和画面变得轻松活泼,学生一边跟唱,一边模仿两只小象友好的动作。在十六分音符的地方让学生发挥想象,有的拍手,有的跺脚,还有的小跑……精彩纷呈,促进他们的想象力,从而做到在玩中学、动中学和乐中学。
四、运用多媒体手段,寓教于乐,将声、形、融于游戏中
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时间短,采用单一的听和唱的教学形式往往效果不佳。他们天性活泼
好动,游戏是他们十分喜爱的活动。他们不仅会兴致勃勃地参加,而且力争在游戏中表现自己的聪明才智,这样就使学生在游戏欢乐的气氛中掌握了音乐知识。如我在上《我爱北京天安门》这一课后安排了这样一个游戏,游戏名为《小猫钓鱼去北京》,我边放歌曲《小猫钓鱼》边放录像图片:河里有许多鱼,上写旋律,有2/4拍的、3/4拍的、4/4拍的,表示3/4旋律的鱼都为活动片,小猫拿着一支特殊的钓鱼钩(2/4拍的变形)。教师提问:哪几条鱼能被小猫钓上来?孩子们在音乐声中思考、试唱,教师请学生扮演小猫,将表示正确答案的鱼钩出来,学生每答对一次教师则抽出一张活动片3/4拍,4/4拍的鱼,做这个游戏时,孩子们的兴趣浓厚,积极性高,同时也巧妙地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五、合理运用多媒体,引导艺术创新,发展学生创造美。
中小学艺术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使学生具有高尚的情操。强调要引导学生从真正美好的东西中得到美的享受,从劳动中、日常生活和艺术中去理解和创造更美好的东西。因此,音乐教学要在启迪学生欣赏美和培养学生想象美的同时,尤其要注重鼓励学生的创造美,这样才能真正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所以这是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如在上《小雨沙沙》一课时,先播放一段雨声沙沙的录音,学生听声音画画面,接着播放这首歌的旋律,在欢乐的音乐声中,教师再用动画展示出一颗颗种子发芽,生根,长出绿油油的叶子,这样,新歌的意境全部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通过听音乐——看画面,再看画面——听音乐,深刻地理解和掌握了词意,同时也培养了视觉和听觉的感受力。学会了唱这首歌曲,再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肢体动作表现种子的发芽、生根、长叶。这一教学设计,不仅培养了学生对音乐主题、旋律、节奏的感受力、鉴赏力和表现力,实现了音乐与其他学科综合,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艺术创新的能力。在欣赏教学中运用电教手段,把聆听、观察与实践密切联系起来,再加上简洁精辟的语言引导学生,创设情景,让学生展开想象。
实践证明,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导学生走近音乐,发挥视听通感作用,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运用图、文、声、并茂的效果感染学生,使课堂教学丰富多彩,生动直观,虽身居课堂也能够自如地纵观古今,横览中外。同时,把现代的多媒体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扬多媒体之长,弥补传统手段之短,既可以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兴趣,又能使学生加深对乐曲的理解,提高唱歌及欣赏水平,提高音乐教学质量,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多媒体教学的运用,
让教师教得轻松,让学生学得容易,给音乐教学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