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本专科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邵丽霞1 孔 禾1 乌 云2 梁丽波2
(1.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蒙古包头014010;2.包头医学院护理学院)
  摘 要 市场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我国护理专业的迅速发展。但是,在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的同时,就业问题越来越突显出来。为了了解护理专业用人市场择才用人的新趋势及护理专业毕业生在择业、就业观念、心态等方面的情况,帮助毕业生做好就业工作,加强就业指导,提升毕业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能力,我们对护理专业应届本、专科165名毕业生进行了《护理本专科毕业生就业问卷调查》,并依据调查数据对护理专业就业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探讨了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 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1 目前护理本专科毕业生就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们对165名2006届护理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本科生63人,专科生102人;男生27人,女生138人。调查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从毕业后你想从事的工作、是否考研、选择工作单位最重要的因素、用人单位最关心毕业生的哪些情况、双向选择的关键、就业观、择业成功的原因、就业难易、到基层锻炼的态度、你最具备的能力等16项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21.8%的学生认为所学专业很有前途, 58.8%认为较有前途,5.5%和14.0%的认为
无所谓和无前途;15.8%和66.0%的学生认为今年就业容易和一般,18.2%认为难度很大;15.8%和41.2%认为实现就业理想选择的可能性很大和较大,22.4%和4.9%的人认为较小和很小;高达82.4%的学生就业观是“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只有9.7%和7.9%的人选择“先择业,一步到位”和“不就业,先考研,再就业”;64.2%的毕业生愿意到基层锻炼;在选择择业成功的主要原因时,42.4%的学生认为是“自我推荐的能力强”,27.3%的学生认为是“学习成绩突出,品行端正”。可见,大部分学生认为择业成功的关键是自身因素。在尚未就业的学生中,81.2%的学生选择“查原因,继续寻”,仅有0.6%选择“自暴自弃,心灰意冷”,说明大部分毕业生能够面对挫折。
今年我院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总体状况是比较好的,本科就业率达100%,专科就业率达66%。但是通过调查也反映了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存在的诸多问题。
1.1 毕业生供求不平衡 从社会与毕业生的需求看,护理专业毕业生总的情况是供不应求,但却表现为供大于求。一方面毕业生不到理想的工作,而另一方面却有很多岗位无人报名。调查显示,护理专业毕业生最想从事的工作,第一是临床,占34.5%;第二是教学,占23.6%;第三是医疗管理,占17.0%。由于供需不平衡,大城市、大医院严重超编,而基层、艰苦地区缺少医务人员。
1.2 社会上对人才评价的标准存在偏差 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往往把学历放在第一位,造成研究生比本科生好就业,本科生又比专科生好安排。医疗单位不能按岗按需施才,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同时也
人为地加剧了毕业生的就业难度。调查显示,护理专业毕业生选择考研的占60%;64.7%和13.1%的学生认为考研是为了“继续提高学历”和“易于就业”,3.0%的学生是因“不到工作而继续上学”,只19.2%的学生是“为了搞科研”。说明多数学生考研的目的不是为了做学问、搞研究,而是为了好就业。正是由于对人才评价标准的模糊,盲目的追求高学历,加剧了市场竞争,使就业条件愈加苛刻。
1.3 毕业生的人力资源资本含量低,缺乏择业技巧 目前护理专业毕业生所学的专业知识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缺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较低。调查结果显示,在选择自己最具备的能力时,“组织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均占13.3%,而这两项能力正是用人单位用人的重要条件。毕业生能力低与用人单位门槛高形成了极大的反差,也加大了供需之间的差距。
1.4 就业观念滞后,主动性不强 其一,大多数毕业生缺乏工作的主动性,等、靠、要思想仍占主导地位。调查显示,41.2%的毕业生认为获得称心工作的渠道是“学校就业指导部门推荐”,13.3%的学生选择“亲
102
2007年第23卷第2期Vol123 No12 2007         
包 头 医 学 院 学 报
J O URNAL O F BAO T O U M E D I CAL COLL EGE
戚朋友或熟人推荐”,只有19.4%和23.0%选择“个人自由寻职业”和“参加招聘会”。其二,过分看重学历,缺乏自信心,不敢面对就业市场。调查发现, 42.4%的毕业生认为用人单位最关心的是“毕业生的学历”,11.5%和26.7%认为是“所学专业”和“专业能力”,因此,不能适应用人单位选拔毕业生的各类场合。其三,就业眼光只盯在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在选择最理想的工作地时,53.9%的毕业生选择呼、包二市,31.5%的选择外省发达地区,只有1.8%选择去一般城镇和边远地区。毕业生在择业中的经济意识和向往城市的心态,使他们不愿意到农村基层去,这与我国农村基层对护理人才的需求现状背道而驰[1]。
2 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护理教育本身存在的问题 (1)护理教育规模和层次结构不能满足需求。近几年来,我国护理人员的学历层次结构有逐渐提高和优化的趋势。但是,这种层次结构比例仍然不能适应社会对不同护士学历层次的需要。因此,要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进一步调整各层次教育的招生比例,在扩大高职和本科层次护理教育规模的同时,适当控制和调整中等层次护理教育的规模。(2)护理教育观念亟待转变,教育教学内容需要进一步改革。目前,国内护理专业传授知识结构的体系包括公共基础知识、医学基础知识和护理专业知识,三者的构成比为0.70∶0.55∶1。其中,公共基础知识中政治理论和思想品德
方面占的比重较大,而文学、社会学、人际交流与沟通、美学礼仪等人文社科知识明显不足;专业基础知识中,医学基础知识占比重过大,而劳动卫生、职业病和社会医学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其他与护理密切相关的知识较少;护理专业知识中临床护理的知识仍按临床分科进行。应尽快改变以往的教育观念,按市场导向调整知识结构,如增加有关老年护理、家庭护理、社区预防保健护理和精神护理等方面的知识。
2.2 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都有期望值过高的倾向 毕业生择业期望值和用人单位选人期望值的高低同时影响毕业生能否顺利、合理的就业。一方面,用人单位的期望值是按照利润最大化要求来选择人才,有片面追求高学历的倾向。而另一方面,毕业生就业定位不准,就业期望值过高,追求实现自我的最大化。护理专业毕业生比其他医学专业就业形势好,就使得毕业生缺乏竞争意识,没有紧迫感,普遍把择业定位在大城市、大医院、经济效益好的单位,反映出毕业生追求高薪、舒适、名气的心态,导致就业的期望值居高不下。从调查结果可见,45.5%的护理专业毕业生认为双向选择最关键的是“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而不是从就业供需及自身条件考虑。因此,毕业生及其家长对到基层或边远地区就业准备不足,使其在求职中失去了一次又一次的就业机会。
2.3 护理专业毕业生本身存在问题 综合素质不高,就业竞争力不强,并有一定的心理问题。(1)困惑焦虑心理: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不能准确定位和择业。
(2)自卑心理:缺乏自信心和竞争的勇气。(3)盲目从众心理:一些毕业生在择业时,对自身的专业范围、学历层次、兴趣特长、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缺乏正确评价。(4)过度依赖心理:很多毕业生在就业时听从家长、老师的意见,缺乏独立意识和处理事物的能力。
3 解决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3.1 政府和高校加大改革力度,为毕业生就业做好指导和服务 各级政府和高校应继续加大对毕业生就业政策的导向与保护,加大相关就业政策落实的力度,尽量缩小各地区就业政策上的差别,进一步加快就业政策的改革,根据区域经济情况的不同做出必要的政策倾斜等。要抓住西部大开发、新农村建设和城市社区建设等有利时机,创造条件,引导并吸纳高校毕业生。
(1)加大就业指导工作力度。应根据市场需求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培训一些业务熟练、富有敬业精神的就业指导人员;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开设就业指导课,为学生提供政策咨询、心理咨询、应聘技巧指导和信息指导等,使其顺利就业;学校积极与用人单位联系,提供所需信息,如:学生性别、专业能力、英语水平、计算机等级、特长及兴趣等,大力推荐毕业生;积极开展基础性、前瞻性的理论研究工作,准确把握人才市场需求脉搏,掌握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状况。(2)加快推进护理教育教学改革。随着医学模式和护理模式的转变、我国经济建设与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全民健康意识的提高,护理队伍以中专学历为主的现状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现代护理观要求护士向服务对象提
供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精神、文化等各方面的整体护理,护理场所从医院扩大到社会、家庭[2]。为适应21世纪人人都享有卫生保健的需求,首先,高级护理专业的知识结构体系要更加优化。增加与护理专业密切相关的人文社会学科及公共卫生知识方面的内容;根据市场需求开设老年护理、社区预防保健护理、临终关怀护理、心理护理、康复护理、涉外护理等方面的专业课;护理教育应突出对学生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沟通与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其次,在积极发展本科教育的基础上,开设本硕连读,以加速护理事业的发展。同时,加大高职教育力
202包 头 医 学 院 学 报                  第23卷
度,以满足城镇、乡村人民医疗健康的需要。第三,适当增加招收男生比例,以满足大型医疗单位特殊岗位的需求,如急诊室、手术室、外科、I CU等科室。
3.2 护理专业毕业生应努力完善自己,为就业打好基础 (1)提高综合素质,增强社会竞争力。据2002年护理招生统计,全国护理专业大专以上的招生数为38940人,其中本科护理专业招生数为7793人,专科招生数为31147人;中等卫生(护士)学校招生102 397人。另外,各级各类护理成人学历教育机构以及社会力量办学机构也在进行现有护理人员的学历提高和技能培训工作。因此,护理专业毕业生更应提高综合素质,包括提高心理素质、实践能力、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应变能力等综合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2)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就业主动性。社会形势的发展、就业环境的变化,要求护理
专业毕业生必须更新就业观念,大胆地、主动地寻能充分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位置。如正确认识就业形势,准自己的定位;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实现从等待就业到主动创业的转变。(3)调整就业定位,降低就业期望值。部分毕业生不到合适的就业岗位,其主要原因应归究于就业期望值过高。广大的农村地区、边远地区、社区等对护理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大,施展才华的空间广阔。毕业生应该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发展锻炼自己。
通过调查得知,目前应届护理专业毕业生择业心态开始趋向理智,但认识和定位不准确,就业期望值仍比较高;部分毕业生非常关注自己将来的发展前景,但眼高手低;另外一些学生有比较明确的努力方向,但缺乏创新能力。在高等教育中,应对学生的定位、专业技能上给予引导和指导。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政府加强宏观调控,加快就业制度和人事、户籍及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通过法律、政治和行政手段调控招生数量、专业设置等,保障人才的公平竞争;制定和完善各种优惠政策,鼓励毕业生到边远贫困地区就业;医疗卫生单位在改革的同时,制定合理的人才制度等。只要政府、社会、高校和学生一起努力,一定能实现护理专业毕业生的充分就业。
参考文献
[1] 贾长宽,黄晓燕,黄挂开.238名护理毕业生择业心态调
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2,17(10):727.
[2] 胡荣,姜小鹰.护理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分析[J].护
理学杂志,2003,18(2):102.
(收稿日期:2006210225)
(上接第151页)
例1为成年女性尸体,身高163c m。左椎动脉位于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之间,其起始处外径为6.5mm,沿左前斜角肌上行,入第6颈椎横突孔。穿入横突孔处的外径为3.7mm,起始处至入横突孔处的血管长度为83.0mm,沿途未见分支。头臂干外径为14.1mm,左颈总动脉外径为10.4mm,左锁骨下动脉外径为10.7mm。
右侧椎动脉起自右颈总动脉与右锁骨下动脉交叉处,其起始处外径为5.9mm,沿右前斜角肌内侧上行,入第5颈椎横突孔,此处外径为3.5mm,椎动脉第1段长度为74.2mm。
例2为老年女尸,身高143.5c m。左侧椎动脉起始同第1例,起始处外径为5.3mm,于颈长肌浅面前斜角肌内侧呈“S”状弯曲上升,进入第6颈椎横突孔,入横突孔处的外径为3.1mm,此段椎动脉长度为76.3mm。头臂干外径为12.7mm,左颈总动脉外径为11.5mm,左锁骨下动脉外径为7.5mm。右侧椎动脉起源、走行未见异常,起始处外径为3.7mm,入横突孔处外径为2.4mm,长度为53.4mm。
经测量数据可发现,椎动脉的起始部外径明显大于入横突孔处外径,而左、右两侧比较也显示前者大于后者。从血液动力学原理分析,左椎动脉的血流速度、压力和流量都比右侧大,因而管径较大[1,2]。
据《中国人体质调查》中记载,左椎动脉起自于主动脉弓者仅占3.8%,上行入第5颈椎者占6.8%。左椎动脉起源的此种变异,在临床经股动脉插管至左锁骨下动脉行椎动脉插管造影或时,常不到左椎动脉开口而使造影或失败,此时应考虑到左椎动脉起源异常问题,宜将导管退回至主动脉弓,在左颈总动脉与左锁骨下动脉之间寻左椎动脉[3]。另外临床进行颈部手术和颈椎前手术时,也应注意这种变异的存在。
参考文献
[1] 贾云凤,张远征.椎动脉起始段的显微解剖及临床意义
[J].医学临床研究,2004,21(5):482.
[2] 王建中.椎动脉第1段的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J].
解剖与临床,2005,10(1):67-68.
护理学专业就业前景[3] 党瑞山.左椎动脉发自主动脉弓及其临床意义[J].解剖
学杂志,1997,20(4):358.
(收稿日期:2006209213)
302
第2期邵丽霞,等.护理本专科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