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原创,转载出版必究
新部编版四语上标准化试题+课内阅读描写雨的片段(附答案)
(标准化试题内容与本课所编知识点梳理同步)
7.呼风唤雨的世纪
一、标准化试题:
(提醒:第1~5题,根据拼音或积累,在相应位置书写相关内容。)
1.读拼音,写词语:
shì jì jì shù gǎi biàn hū fēng huàn yǔ
( ) ( ) ( ) ( )
chénɡ dù chāo guò yí y ì huàn xiǎng yuán zǐ hé
( ) ( ) ( ) ( ) ( )
wù zhì zhé xué rèn hé téng yún jià wù
( ) ( ) ( ) ( )
chuàng zào ào mì gǎi shàn rì yì lián xì
( ) ( ) ( ) ( ) ( )
2.描写科技飞速发展的诗句:“ , 。”这句诗来自 代著名诗人 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句中“美好的愿望”指的是 。“千里眼”“顺风耳”在课文中指 。
4.20世纪是一个 的世纪。这句话是全文的 句。“ 呼风唤雨”比喻 ,在文中比喻 .
. 。
5.说明方法有 、 、 、 、 、 等。本文中 的方法使用较多。如“千里眼”“顺风耳”以及古诗句和名人名言。“千里眼”“顺风耳”古诗句使得 ,引用名人名言 。课文3、4自然段巧妙运用了 、 的说明方法,揭示了 。
6.下列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质量(zì) 获奖(huò) B.依赖(lài) 潜伏(qiǎn)
C.哲学(zhé ) 素质(shù ) D.探索(suǒ ) 船舶(bó )
7.下列哪组加点字的读音与“潜力”中的“潜”读音相同? ( )
A. 前程 B.深浅 C.歉意 D.谦虚
A. 前程 B.深浅 C.歉意 D.谦虚
8.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世纪 出呼意料 B.幼想 呼风唤雨
C.超过 归根到底 D.紧密 腾云架雾
9.下列( )组词语不都是反义词。
C.超过 归根到底 D.紧密 腾云架雾
9.下列( )组词语不都是反义词。
A. 依赖——独立 幻想——现实 B.紧密——松散 方便——麻烦
C.回顾——展望 改善——恶化 D.依赖——依靠 幻想——梦想
10.日益”中“益”的意思是( )。
A.增加 B.更加 C.好处 D.有益的
A.增加 B.更加 C.好处 D.有益的
11.下列词语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 改观生活 惊人的速度 B.创造奇迹 美好的愿望
C.潜人深海 舒适的生活 D.洞察天体 伟大的成就
12.“人类 金属之后,又利用金属铁, 了刀和剑。”在句子中的横线上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发明 发生 B.发现 发觉
C.发现 发明 D.发明 发觉
13.“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这是( )句。
A.反问 B.比喻 C.设问 D.陈述
C.潜人深海 舒适的生活 D.洞察天体 伟大的成就
12.“人类 金属之后,又利用金属铁, 了刀和剑。”在句子中的横线上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发明 发生 B.发现 发觉
C.发现 发明 D.发明 发觉
13.“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这是( )句。
A.反问 B.比喻 C.设问 D.陈述
14.下列句子是反问句的是( )
A.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B.难道不是人类在呼风唤雨吗?
A.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B.难道不是人类在呼风唤雨吗?
C.你知道是谁在呼风唤雨吗?
15.选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A.打比方B.作引用C.列数字D.举例子
15.选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A.打比方B.作引用C.列数字D.举例子
(1)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
(2)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 )
(3)1923年,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说:“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 )
(2)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 )
(3)1923年,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说:“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 )
16.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呼风唤雨”的意思是人类可以随意支配自然,随心所欲。( )
(2)课文第3、4自然段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揭示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意义。( )
(1)“呼风唤雨”的意思是人类可以随意支配自然,随心所欲。( )
(2)课文第3、4自然段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揭示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意义。( )
(3)“千里眼”“顺风耳”在课文中指人们想象中的超脱自然的能力。( )
(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写的是春天梨花盛开的景。( )
(5)《呼风唤雨的世纪》介绍了21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 )
二、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例: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5)《呼风唤雨的世纪》介绍了21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 )
二、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例: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1) 是谁送来了光明和温暖?当然是 。
(2) ? 。
(2) ? 。
2. 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了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
(缩句) 。
3.科技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缩句)
3.科技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缩句)
(缩句) 。
4.禾苗靠阳光和雨露生长。
改为一问字答的句式: 。
4.禾苗靠阳光和雨露生长。
改为一问字答的句式: 。
5.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仿写句子: 。
6.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仿写句子: 。
6.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1)“呼风唤雨”这个词中“呼”和“唤”意思相近,这种由意思相近的字构成的四字词语很多,请照样子写三个: 、 、 。
(2)这几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A.设问 B.反问 C.排比
(3)将这几句话改成“人类靠现代科学技术来呼风唤雨”这一句话好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几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A.设问 B.反问 C.排比
(3)将这几句话改成“人类靠现代科学技术来呼风唤雨”这一句话好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
(1) 这句话中的一对近义词是:( )——( )。
(2)“出乎意料”的意思是_________,表示这个意思的成语还有:_________,“意”在词语中的意思是_________,含有“意”字的成语有:_________。
三 .课文片段阅读理解:
《呼风唤雨的世纪》片段 (一)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1.仿写句子: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一读,说说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 你能说出有什么发明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呼风唤雨的世纪》片段(二)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很依赖自然,生活在一个慢吞吞、静悄
悄、一到夜里就黑暗无光的世界。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100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依赖( ) 寄托( )
悄、一到夜里就黑暗无光的世界。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100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依赖( ) 寄托( )
2. 读画线句子,完成练习。
(1)句中的“那时”是指 。
(2)加点词语既表明这句话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还起到了 的作用。
3.想想现实生活中,它们又会是什么呢?
(1)句中的“那时”是指 。
(2)加点词语既表明这句话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还起到了 的作用。
3.想想现实生活中,它们又会是什么呢?
千里眼: 、 。 顺风耳: 、 。
腾云驾雾的神仙: 、 。
4.“忽如一夜春风来,干树万树梨花开”在文段中是为了说明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变化之
腾云驾雾的神仙: 、 。
4.“忽如一夜春风来,干树万树梨花开”在文段中是为了说明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变化之
、变化之 。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