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0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示例一
一、教学目标
认识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特点;了解西双版纳的气候以及自然环境对民族文化、风俗的影响。了解西双版纳的资源优势;理解原始热带雨林景观的基本特征。通过小组交流培养相互协作能力与分析探究能力。通过西双版纳的资源优势的讨论,懂得一
个区域的资源要长盛不衰,必须加强管理,爱护资源。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加深对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认识。
二、教学流程
三、教学过程设计
1.课前准备
安排学生的收集资料交流活动,布置学生分组分专题上网搜集有关西双版纳的资料。
2.新课导入
教师播放音乐《月光下的凤尾竹》,让学生感受西双版纳的宁静、安详
,,
3.新课教学
教师:位于云南南部的西双版纳为什么每年会吸引大批国内外游人观光旅游
? 西双版纳有哪些旅游资源?
【点评】新课以观光旅游为开始,激发学习兴趣,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安排每组6位同学,使用一台电脑,分组阅览学生收集资料的作品。
教师要求学生讲一讲从作品中看到的西双版纳美景。(高大挺拔的望天树、巨大的板状根、绞
杀植物、“独木成林”的景观;有亚洲象、绿孔雀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等)
.引导学生得出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及“热带动物王国”的动物是西双版纳独具特的旅游资源的结论。
【点评】分组阅览学生自制作品的活动能极大地调动学生课内外学习积极性,丰富和拓展课堂学习内容,发展形象思维,创设学生自我获取信息的学习过程。
屏幕显示:丰富的旅游资源:热带植物、动物、民俗
……教师(归纳):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是我国宝贵的自然资源,它有着独特的景观特征:雨林植
热带雨林世界
别具特的民族文化
气候
热带动物王国
自然景观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位置
文化习俗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作品交流美丽的西双版纳
蓬勃发展的旅游业
为西双版纳旅游业发展献计献策
物密集,各种植物相互依存、高低错落,形成7、8个层次的自然植物。高大挺拔的望天树、巨
大的板状根、绞杀植物、“独木成林”等都是高温多雨、湿热气候的产物。
显示图片并配音介绍望天树、板状根、绞杀植物、独木成林。
【点评】显示图片并配音的手段不仅调动学生眼耳并用,而且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对学生认
识西双版纳的独特景观起到强化作用。
教师:雨林良好的隐蔽场所和充足的食物来源为热带动物提供了有利的生存条件,共同构成
了西双版纳特有的生物落。这里自由自在地生活着上千种动物,其中有亚洲象、绿孔雀等国家
重点保护动物。因此人们形象地把西双版纳称为“热带动物王国”。而且,因为喜爱孔雀,当地居
民模仿孔雀的动作,编排了优美的孔雀舞。
播放录像《孔雀舞》。
教师: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与自然条件地理位置有什么关系呢?
要求运用地图说出云南省西双版纳位于哪一条特殊纬线以南,与哪些国家为邻,
位于地势的哪级阶梯上,通过澜沧江——湄公河可以到达哪些国家。
屏幕展示照片,引导学生比较西双版纳和热带沙漠景观的差异。
教师:西双版纳临近北回归线线为什么却没有像世界其他地方一样一出现热带沙
漠景观呢?
屏幕展示“影响我国的夏季风图”,要求学生读图分析原因。(受西南季风影响)教师:由于我国地处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西南临近印度洋,属于季风气候,
特别是来自印度洋上的西南季风,对西双版纳的热带森林的形成有着独特的意义。
【点评】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并理解,西双版纳自然景观和自然资源的形成与地理位置、西南
季风有关,这样的学习活动具有较高的要求,在发展学生因果关系的思维方面具有深度,这部分
内容是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拓展和补充,适合基础
较好的班级。
屏幕展示“景洪市年内各月气温和降
水量”图,安排学生分析西双版纳的气温
和降水分布特点,并认识与判断其气候类
型。
(西双版纳地区年平均气温在20℃以
上,最高气温出现在每年5月;降水受季
风影响很大,全年明显地分为两大季节:
雨季和旱季。每年5~10月盛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降水较多,为雨季;每年11月~次年4月盛行来自大陆内部的东北季风,降水很少,为旱季。属于典型的热带季
风气候)。
教师:在热带季风气候影响下,西双版纳地区形成了典型的热带雨林景观。西双
版纳是除海南省以外,我国原始热带雨林保存得最完整的地方。美丽诱人的西双版纳
之所以每年能够吸引大批的国内外游人前往观光旅游,不仅是因为它有着十分丰富的
风景旅游资源,还因为它有着文化底蕴相当深厚的人文旅游资源。
【点评】这里的承转很自然,点出了西双版纳丰富的旅游资源包含了两方面:自然和人文,
使学生对西双版纳丰富的旅游资源有全面的完整的认识。
教师:云南傣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是什么?(泼水节)。这是傣族的一个什么样的传统节日呢?
展示泼水节节日风情的图片。
教师:泼水节是傣历新年,也是傣家人最欢乐的日子。这一天,人们身着节日盛
装,相互泼水,相互嬉戏,传递真诚的祝福。傣家人常说:“一年一度泼水节,看得起谁就泼谁。”欢乐的“圣水”把傣家人一年的烦恼和忧伤冲洗得干干净净。
教师:西双版纳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傣族、哈尼族、布朗族等13个少数民族在这里和睦相处,创造并保留了各自别具特的民族文化。以傣族为主体的多样
性民族风情为西双版纳增添了无穷魅力。
教师:各民族特有的生活习俗,构成西双版纳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民族文化习俗
的形成,往往与其生存的环境有着很大的关联。归类傣族文化:泼水节、竹楼、佛教、
孔雀舞、竹筒饭,傣族的文化习俗与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呢?
【点评】文化习俗与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呢?这样的问题突出地理性,强化学生的地理思维,
促进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对学生进行由表及里探究其因的学法指导。
安排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引导得出:西双版纳是动物王国。竹楼傣家有两层,可
以防蛇,防野兽的侵袭;这里是热带雨林,气候湿、闷,竹楼利于散热。降水多,利
于防潮;西双版纳竹子丰富,因地制宜建竹楼,节省建筑材料;西双版纳以傣族为主,富有特的少数民族配富有特的民居竹楼,两者相得益彰等等。
教师(小结):傣家竹楼是一种竹木结构的空中楼阁,形状很像孔明帽的屋顶斜度很大,底部离地面2米左右。这与当地降水丰富、湿度很大有关;傣族人世代居住在
西双版纳,由于临近泰国、缅甸等佛教国家,小乘佛教在这里深入人心,处处可见佛
寺、佛塔,傣族人基本上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傣族特有的文化生活习俗,深受西双版
纳自然环境的影响,构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傣家人喜跳美丽多姿的孔雀舞,与当地
多美丽多姿的孔雀有关;傣家人喜吃竹筒大米饭,与当地竹林茂密,广种水稻密切相
关。西双版纳如此丰富、如此美丽、如此诱人的风景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哪能
不吸引国内外众多的游客前往观光旅游呢?
教师:西双版纳发展旅游业有哪些优势?
师生互动归纳:面积不大生态好,资源富集;人口不多民族多,文化独特;旅游
开发起步早,知名度高;边境线长口岸多,区位优越。
教师:西双版纳长期以农业为主,近年来,旅游业迅速崛起,得惠于西双版纳的
位置优势和资源优势,形成了独具民族特点和地方特的旅游资源。西双版纳人发挥
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开发了形式多样的旅游活动。大量的游人涌入西双
版纳,面对近年来西双版纳生态环境的破坏,人们该怎么办呢?
安排以“为西双版纳旅游业的发展献计献策”为题,分组讨论并交流:作为游客如何保护西双版纳的环境;作为当地居民,怎样进一步建设西双版纳?(加强管理,
保护资源,开发特旅游,文明旅游,爱护环境等)
。【点评】角扮演的讨论能使学生换位思考,能对学生的行为起积极的导向作用。
教师(总结):一个地区旅游业的持续发展,不仅取决于旅游资源的数量和质量,还取决于对这些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保护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我们一方面对旅游开发要加强管理,另一方面对旅游者也要加强教育引导,提倡文明旅游,爱护旅游资源。同时,西双版纳与邻国的相关位置及与邻国的交通通达性,可使西双版纳旅游业形成规模效益,开辟更广泛的旅游空间,获得可持续发展。
3.小结去西双版纳旅游
【点评】本课以知识结构形式小结,方便学生对丰富的内容进行条理性的梳理。
四、教学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西双版纳的位置优势和资源优势;原始热带雨林景观的基本特征。在教学前,安排学生收集西双版纳民族风土人情的资料,
教师制作相关课件,
通过感性信息的获取和理性地理问题的分析使学生较好地掌握重点。
五、教学反思
二期课改地理学科的课程理念要求关注学生发展,结合学生生活,同时关注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在教学设计中尽可能地挖掘教材中可以联系实际的内容,尽可能多地收集现实社会生活中与教材内容相联系的素材,并把这些内容融入教学中。
西双版纳是学生耳熟能详的地区,通过课前资料搜集,课内作品展示,促使学生将零碎的地理知识组合起来,加深对重点和难点的理解,并引导学生探究自己身边的地理现象,进一步愿意学习身边的地理知识。
本节课最后设计了一个如何让西双版纳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讨论,意在培养学生的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加深对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认识。
本课设计的课件采用了精美的图片,悠扬的音乐,婀娜的孔雀舞录像等,期望对学生读图能力的提高,地理知识的拓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六、专家评析
1.本课学生活动的设计关注学习的过程,活泼有趣,形式多样,学生的“学”是主动的、积极的。
美丽的西双版纳热带植物世界
热带动物王国
独特的民俗文化
西双版纳自然条件
地理位置-北回归线以南
气候条件-热带季风气候
2.全课的设计以“展现西双版纳的美景——到西双版纳去旅游”为主线索,条
块清晰明朗,在引领学生如何学习区域地理方面,具有特。本课的教学设计对自然
和人文两方面的旅游资源作适当拓展和补充,突出区域的地理特征,揭示自然和人文
两方面互有联系、相互照应的因果关系。
3.本课在培养学生地理技能、创新能力等方面有较为成熟和有新意的教学设计,
如读图分析西双版纳受西南季风影响、分析区域环境和区域发展对当地人们生活方式
的影响、为西双版纳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献计献策等。
4、本课的设计营造教学的艺术氛围,如播放《月光下的凤尾竹》导入新课、展示精美图片并
配音、播放优美的孔雀舞录像片段等等,使学生有亲临其境的感受,给学生以美感,陶冶情操。
不足之处:本课对课本中的“西双版纳位置示意图”的教学设计不够到位,有关
的地理事物要引导学生逐一落实在地图上。
设计:上海市延安初级中学沈满
修改、点评:长宁区教育学院孙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