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结合专业浅谈对创造性思维的认识
创造性思维是自觉的能动思维,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心理和智能活动,他的主要特征是新颖性、独创性、突破性、真理性和价值性。实施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有创见的设想和理智取舍活动的过程。许多著名心理学家就创造性思维的结构问题分别提出了它们各自的划分思想。在分析一般创造性思维过程时,一种被普遍认同的理论是由约瑟夫.沃拉斯(JosephWallas)于1926年提出来的。他认为创造性思维过程包括4个连续的阶段:①准备阶段;②酝酿阶段;③明朗阶段④验证阶段。笔者认为,创造性活动过程与科学创造活动过程大体上是一致的,可分为以下4个阶段:
1.情境与选题准备阶段
创造性思维活动的表现,需要教师营造良好的情境氛围,使学生产生趋向目标的强烈的创造欲望;其次要选准课题,然后围绕选题做好知识、资料的准备,了解前人在同一领域研究的进展情况等。准备得越充分,思路越开阔,就越容易获得成功。在这个过程中,逻辑思维、抽象思维起主要作用。
2.酝酿与构思阶段
英国著名的思维教学专家爱德华.波诺(Edward Bono)曾说:“一切教学都可以说是在指引学生的注意力。思维教学可以说差不多完全是注意力的取向问题,因为他不传授新知识和内容”。认识主体面对困惑的问题情境,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定向分析导致矛盾或问题的关键,确定其实质性问题。一般需要多维度、多功能地考虑问题,运用分析、联想、类比、归纳、猜想、反思维定势等思维方法,以及运用分解、叠加、变形、代换、反演等数学方法进行推理、构想与探索。这一阶段的时间一般来说较长,而且思考十分艰苦,是训练学生意志、毅力,创造和体验数学建构过程、积累经验的最佳时期,需要抓住目标始终不放,一追到底,进行深人的探究性思维活动。
3.领悟与突破阶段
经过充分酝酿之后,学生情绪异常高涨、思想十分活跃,在头脑中于某一瞬间突然产生顿悟,形成新的构想和数学猜想,从而实现思维的突破与创新,使问题得到解决。在这个过程中,创造性思维方法和数学美感起着突破口与领悟本质的关键作用。数学家阿达玛曾用他的切身体验来描述这一过程:“呈现于我面前的解答往往是:①与我前些日子的努力毫无
关系,因而难以认为是以前工作的结果;②出现得非常突然,几乎无暇细想。”
4.检验与完善阶段
这是对顿悟式所形成的数学猜想等结果进行检验、论证,并不断接受实践的再检验及修正与完善的过程。这一时期是数学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完善阶段。在这个阶段,主要运用集中思维和逻辑思维的方法。
需要指出的是,创造性思维活动的这四个阶段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各阶段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界限,严格划分也是困难的。但其中第二、第三阶段是关键阶段,对实现创造、创新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起主要作用的是形象、灵感、审美意识等非逻辑思维。
创造性思维过程,又可以说是发散与集中思维互相作用的过程。在创造性思维的前期,为了尽可能多地获得各种设想,需要进行发散思维,这时应掌握较多的思维方法与创造技法。而在创造性思维的后期,由于较多的设想已出现,就需要运用几种思维加以筛选与验证。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从创造性思维的过程来解释创造性思维的结构,经历了“问题—猜想—创造”过程。在酝酿构思和领悟突破阶段一般要通过逻辑思维、非逻辑思维、发散
思维并形成猜想,然后用集中思维和逻辑思维达到对猜想的检验、论证和完善,形成创造。
第二篇:结合工商管理专业浅谈对林业的认识
结 合 工 商 管 理 专 业 浅 谈 对 林 业 的 认 识 学院: 专业:工商管理 姓名: 学号: 摘要:工商管理专业的范围比较广,所学课程也较多,涵盖了经济学、管理学的很多课程。下面我就集合经济学、管理学的主要内容谈谈我对林业在定位、发展的总体战略、主要任务、发展模式、发展的战略目标、经营管理体制改革、金融和税费政策方面谈谈我对林业的认识。
关键词:工商管理、经济学、管理学、林业、发展、任务、模式、目标、体制改革、政策支持。
前言
经济学是现代的一个独立学科,研究的是一个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生产有价值的物品和劳务,并将它们在不同的人中间进行分配。经济学主要进行三点考虑:资源的稀缺性是
经济学分析的前提;选择行为是经济学分析的对象;资源的有效配置是经济学分析的中心目标。其首要任务是利用有限的地球资源尽可能持续地开发成人类所需求的商品及其合理分配,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两个方面。而林业虽说属于可再生资源,但是我们在充分利用林业资源的同时也要保持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而管理学并不存在自己独立的目标。管理不过是组织中的一个器官,是为了服务于组织而存在的。不是为了管理而管理,而应该是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而进行管理。因此,管理的目标是与组织的目标连结在一起的。概括的说,管理就是要促使组织有效的利用资源而达成组织的目标。所以我们在利用林业为人类造福的时候,更应该保护我们生存的家园——地球。而管理学恰恰可以从整体上规划我们对林业的利用和保护的方案。
正文
1.林业的定位问题
林业是什么?这是我们首先必须弄清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我们都弄不明白我们还拿什么来谈对林业的认识?长期以来,人们普遍把林业视为木材生产行业、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
视为专业经济部门。正是在这种错误认识的影响下,生态建设在林业工作中一直未能受到应有的重视,致使我国原本不多的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在近几十年,虽然生态建设逐渐受到国家一定程度的关注,但从总体上讲,人们对林业的认识并未发生根本的转变。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要赋予林业以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要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因此我们要对林业的性质、地位和作用从新定位和认识。我们应该把林业看作是维系国土生态安全和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正是这种认识上的飞跃才会推进我们在林业认识上的最重大的突破。
2.林业发展的总体战略
林业的发展路线要不要改革,怎么改革?这是林业摆在我们面前最急需解决的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往的发展战略已经无法适应目前我国林业发展的实际。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国家适时提出了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建立以森林植被为主体、林草结合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文明社会的总体战略。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运用经济发展观的重要观点对林业置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做出的战略选
择。而其核心是:生态建设、生态安全、生态文明。三者之间相互关联、相辅相成,是推动我国林业在更高层次上实现更大跨越的充分而必要的条件。
工商管理课程3.林业的主要任务
凯恩斯经济理论的主要结论是经济中不存在生产和就业向完全就业方向发展的强大的自动机制。而正是人们对林业认识上的错位,才会使林业被长期局限于单一的木材生产,林业对国家、社会的贡献常常被局限于单一的经济效益,林业的生态建设和生态效益往往被置于无关紧要甚至可有可无的境地。而事实上,随着低碳生活在全球的兴起和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以及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对林业的主导需求已经由木材需求转变为生态需求。“我国林业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变革和转折时期,正经历着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历史性转变”。这就是说,新时期我国林业的任务已经从过去的强调经济效益、以木材生产为主,转向了现在的强调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并重,并以生态效益优先、以生态建设为主。
4.林业发展的模式问题
管理学是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而产生的,它的目的是:研究在现有的条件下,如何通过合理的组织和配置人、财、物等因素,提高生产力的水平。林业发展模式的选择正符合了管理学合理配置资源的这一重要思想。这是一个容易引发争议的问题,在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的基本观点的要求下,人们的认识才逐步趋于一致,才真正意识到我国林业要适应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决不能继续走边破坏边治理的常规发展道路,而必须实行跨越式发展,即要跨越常规状态下边破坏边治理的某些阶段,尽快跨入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在这种大形势下国家对林业生产力布局提出了许多新的明确的要求,特别提出了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等重点工程,以大工程带动大发展的明晰思路。这对完善我国林业生产力总体结构和区域布局、推进林业跨越式发展将要发挥巨大作用。
5.林业发展的战略目标
国家提出了“到2020年,使森林覆盖率达到23%以上,重点地区的生态问题基本解决,全国的生态状况明显改善,林业产业实力显著增强;到2050年,使森林覆盖率达到并稳定在26%以上,基本实现山川秀美,生态状况步入良性循环,林产品供需矛盾得到缓解,建成
比较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这是一个既积极又稳妥、既从我国国情和林情的实际出发又具世界眼光的战略目标。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