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通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以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现代企业管理通识课程为例
王晓华,李储东,陈红军
(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 北京 100102)
[摘 要] 为培育可持续、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开展通识教育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本文以现代企业管理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为例,提出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是关注学生的思想精髓、品质素养的培养,重点培养学生运用管理学原理、方法和思维方式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此目标指导下,结合非管理专业学生知识背景和对企业管理知识的需求,开展重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和优化评价方法等全方位教学设计的改革与实践。
[关键词] 高职院校;通识课程;教学改革;现代企业管理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 —1286(2018)01  —0051  —06
一、引言
2016年3月17日颁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大学要推行“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培养制度”。国内各院校均已认同通识教育的重要性并陆续开设相关课程。但目前高职学生存在精通专业技能,基本素养缺失的问题,部分原因来自不少高职院校过度强调应用技能教育,但不重视基本知识及素养的习得和养成。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对全面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必须从过度重视技能训练的技术教育向培养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人才的教育转变。而通识教育可以促进人全面和谐发展,高职院校强化通识教育是培养素质全面的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1]
现代企业管理作为一门综合性、系统性、实践性都很强的跨学科基础性课程,高职院校经管类或理工科非管理类专业普遍开设。[2]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对现代企业管理原理和方法的了解学习,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思辨能力,提升学生思维的开放性与创造性。通识课程开设对于高职院校的意义重大,如何对通识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使教学目的得以实现、教学效果得到提升,是本文重点探讨的问题。
基金项目: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2015年度院级课题“面向职业发展的《现代企业管理》通识课程定位及教学模式探讨”
(15QNB03);项目负责人:王晓华。
收稿日期:2018 — 10 —31
作者简介:王晓华(1984— ),女,河南省人,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管理学院讲师;
工商管理课程
李储东(1970— ),男,山东省人,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管理学院副教授;
陈红军(1972— ),男,山东省人,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管理学院副教授。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