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融入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
[摘 要]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有助于培养职业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的工商管理人才。推进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实施路径的着力点,可以从学科建设对课程思政体系的构建、课堂教学对课程思政资源的挖掘、教师队伍对课程思政素养的提升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实施路径;学科建设
高等教育以立德树人为目标,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共同发挥着课程育人的作用。课程思政的提出,开启了以全课程育人的教育格局。课程思政现已发展为高校教改的热点话题和发展着力点。工商管理专业教改,在课程教学创新上已形成丰富的课程思政教研成果。该专业的课程思政内容,包含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团队合作精神、社会责任感等内容的价值体系。
一、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思政内涵
课程思政是以“大思政”理念为教育时代背景,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的教育实践活动。高等教育的全面育人、全方位育人体系的构建,其重要体现就是立德树人与课程教
学的深度融合。“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相结合, 就是要树立大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思路。”[1]课程思政的提出,明确了专业课程授课的价值导向功能,丰富了课程建设中以德育人的教育教学内涵。为专业知识教学赋予了价值建构的内容。
(一)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思政特点
工商管理课程
课程思政资源是不断挖掘的过程,也是不断丰富的过程。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思政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实践性、社会性、创新性等方面。在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企业制度的改革包含了丰富的实践性特点,相关内容的讲解有利于学生深入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复杂情况。社会性特点是指,在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中,涉及到企业经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以及企业资金管理方面,与社会实践的紧密联系。创新性主要是指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综合性则是体现了学生对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能力。学生对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不同知识内容的学习,既是学科知识的综合,又是综合能力提高的重要体现。
(二)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元素
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包括创新性思维、国家情怀与社会责任、团队协作与合作、诚信道德等元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创新教学内容与方法,充分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注重对学生价值观的塑造。比如,培养学生在专业学习方面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课程思政资源的挖掘,就是要把专业课程教学的价值观育人功能突显出来。新时代的大学生培养,要着重培养学生对国家的忠诚,对社会的责任,对人民的热爱。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企业家精神,民族品牌的发展和企业文化,都蕴含的家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思政元素。企业管理中的团队协作与合作精神,则蕴含着合作共赢与互惠互利的价值理念。诚信是课程思政的重要价值观,需要融入课程教学。
二、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思政的构建逻辑
立德树人是课程思政理论的逻辑起点。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课程思政建设是全课程立德树人的要求,是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要,是高校教师教书育人的需要。
(一)课程思政是立德树人的本质要求
立德树人与课程思政的统一性。立德树人是目标,课程思政的载体。专业课程教学的出发点与落脚点都是育人,而育人之根本就是回答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从立德树人的育人逻辑来看,就是培养大学生的道德品质与塑造社会主义人格。 “立德树人”的重点,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时代新人,培养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课程思政’不仅体现出大学课程对个体精神成长意义的追问, 也表达出课程要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进行价值引导, 以遵循国家主流价值观要求的精神旨归。”[2]课程思政的发展,体现了课程教学中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统一。课程思政的实施,构建了高校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教育格局。课程思政建设为全课程育人创造了条件。课程思政有利于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有机融入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中,培养学生超越专业的广阔视野,克服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的错误思想。
(二)课程思政是人才培养的应有内涵
课程思政建设,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首先是大学生品德修养的塑造。课程思政建设对于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在价值观形成过程中,课程思政结合专业知识的学习,起到了引导、规范青年思想发展的作
用。课程思政的规范调整作用,主是要对大学生思维方式、价值认知的积极引导。课程思政增强了学生的道德感、荣辱观和正能量。工商管理类专业,需要为社会培养具有集体主义精神、创新思维、社会责任感的复合型人才。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管理技能,还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因此,工商管理类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把社会主义价值体系融入专业课程教学,正确引领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为国家培养优秀的管理人才。
三、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要求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尽管近几年来,课程思政教学和研究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与课程思政教学的目标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现将课程思政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论述,以期在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更好地形成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使专业课程建设更好地融入思政元素。
(一)课程思政管理制度的不健全
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个别学校存在管理制度不完善,重视不够的现象。教师教学工作的
关键环节是课程建设。当前部分学校课程建设关注度比较低,较少投入专业课程建设的实际工作。无论是培养方案、教学大纲,还是课程教案的编写,都存在着课程思政建设上的不足。学校配套力量薄弱,重视程度不够,对课程思政的教学研究投入力度不够,经费投入力度不够。“大思政”的教学理念与氛围还需要继续加强。没有完全树立全课程、全过程、全员育人理念。学校各岗位在课程思政建设的各个环节上的努力是不统一的。由于对课程思政建设的不够重视,造成了组织上的力度不足。课程思政培训活动被其他教育事项挤占,学生课程思政教学实践,被推迟或者取消。高校课程思政的组织力度不强,降低了其阶段性质量以及对学生的教育效果。
(二)教师课程思政的组织能力有待提高
有些老师注重业务能力的提高,对课程思政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不够重视。 “课堂教学的育人主阵地的作用应该贯穿和体现在高校的所有课程当中,而不仅仅局限在思政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程中。”[3]部分教师对专业课程教学融入课程思政理解不到位,缺少对全课程育人的宏观把握,缺少对课程思政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课程思政的课堂教学是课程思政资源不断丰富的过程,不断积累素材的过程。部分教师知识更新速度慢,不能及时把握新时
代思政元素,缺少先进的教育理念。课程思政的建构,需要有更高的学术素养与先进育人理念的深度融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课程思政的价值引领作用。
(三)学生课程思政的认知程度偏低
大学生对课程思政的理解与认知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课程思政整体塑造了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由于学生自我认知的差异性,造成了部分学生对课程思政有着错误的理解。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本质上都是立德树人,只是侧重点不一样。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效果如何,关键在于教师的课程思政组织能力和课程表达能力如何。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认识,反映了老师对课程思政的驾驭能力。选取合适的素材,为专业课教学融入价值观的教育,是全面育人的要求,也是课程思政的内在逻辑。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思政的出发点是让我们的学生能够在学习本专业的前提下可以结合思政的时政思想,来拓宽自己的视野范围和格局。
四、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实施路径的着力点
在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教学目标设计时,与课程思政目标相结合,可以使课程思政在教学活
动中达到育人效果。根据工商管理专业特点、课程特点以及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重新设计,使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内容,从而实现知识讲授与价值观传递的结合。
(一)学科建设对课程思政体系的构建
把立德树人作为学科建设要点。任课教师要有深厚的学术理论作为支撑。教师要坚持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不动摇。“在学科建设方面, 高校要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 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对中国特社会主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理论研究,为高校推进“课程思政”的建设提供学理支撑。”[4]教师应该用好社会大课堂资源,加强融入思政元素的学科建设。课程思政既要在课堂上讲授,又要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去,真正把生活中的问题讲得有理有据,做到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过程中只有将理论知识联系实际,联系社会生活,联系学生们的实际生活和遇到的问题,才能真正的把课程思政讲解清楚。课程思政教师要不断进取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与专业素养,并努力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模式。
(二)课堂教学对课程思政资源的挖掘
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要用工商管理专业和行业的思政元素。根据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特点,优化深挖课程思政元素有利于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目标有效达成。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可挖掘的思政点如服务意识、创新思维、合作意识一是服务意识。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培养学生解决,满足用户对服务需求的意识。创新思维在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体现了用创造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意识在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中主要指经济交易双方完成交易过程中以及完成后所享受的实际效益。为坚定学生理想信念,要挖掘反映中国特社会主义伟大成就的课程思政资源。在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不断强化中国梦,科普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执政道路上的艰辛和智慧以坚定学生们的理想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作为使命担当。
(三)教师队伍对课程思政素养的提升
加强教师团队课程思政建设。“如何将‘课程思政’的目标落细、落小、落实, 除了思政理论课教师外, 最具决定性的一个体是广大高校专任教师。”[5]以课程负责人为核心建立课程思政团队,对团队教师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教师综合素质、完善基层党建工作以及培养教师课程思政教育的意义。教师必须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明确的育人
目标,保证课程思政与教学目标的有机融合。课程思政建设,可以充分发挥团队的集体智慧,通过集中学习、专题讲座等形式展开教研活动,不断提高教师团队的课程思政授课能力。教师要不断更迭已有知识,实现知识迭代,保证自身教学素养不断提升,为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海威,王伯承.论高校课程思政的核心要义与实践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4):32-34.
[2]伍醒,顾建民.“课程思政”理念的历史逻辑、制度诉求与行动路向[J].大学教育科学,2019(03):54-60.
[3]杨守金,夏家春.“课程思政”建设的几个关键问题[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35(05):98-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