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桃花源记》⽂⾔知识
陶渊明《桃花源记》⽂⾔知识
  记是⼀种⽂体,通过叙事。写⼈。咏物来论说⼀个道理。最重要的⼿法是托物⾔志,⽤美好的事物,来抒发⾃⼰的情感与志向和抱负。下⾯给⼤家搜集整理了陶渊明《桃花源记》⽂⾔知识,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陶渊明《桃花源记》⽂⾔知识
  原⽂
  晋太元中,武陵⼈捕鱼为业。缘溪⾏(xíng),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甚异之。复前⾏,欲穷其林。
  林尽⽔源,便得⼀⼭,⼭有⼩⼝,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初极狭,才通⼈。复⾏数⼗步,豁然开朗。⼟地平旷,屋舍俨(yǎn)然,有良⽥,美池,桑⽵之属。阡陌(qiān mò)交通,鸡⽝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著(zhuó),悉如外⼈。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乐。
  见渔⼈,乃⼤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yāo)还家,为设酒杀鸡作⾷。村中闻有此⼈,咸来问讯。
⾃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间(jiàn)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论魏晋。此⼈⼀⼀为具⾔所闻,皆叹惋。余⼈各复延⾄其家,皆出酒⾷。停数⽇,辞去。此中⼈语(yù)云:“不⾜为外⼈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yì)太守,说如此。太守即(jí)遣⼈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骥(jì),⾼尚⼠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问津者。
  ⽂⾔现象
  通假字要
  要:通“邀”,邀请如:“便要还家”
  ⼀词多义
  出:
  (1)不复出焉:出去。
  (2)皆出酒⾷:拿出。
  寻:
  (1)寻向所志:动词,寻。
  (2)寻病终:副词,“不久”。
  舍:
  (1)便舍(shě)船:丢下。
  (2)屋舍(shè)俨然:名词,房屋,客舍。
  中:
  (1)中⽆杂树:“中间”。
  (2)晋太元中:“年间”。
  (3)其中往来种作:“⾥⾯”。
  志:
  (1)处处志之:名词活⽤为动词,“做标志”。
  (2)寻向所志:志,独字译为标记或者是标记的符号。与所连⽤,译为:所做的标记。  之:
  (1)忘路之远近:助词,⽤在定语和中⼼词之间,可译为“的”。
  (2)闻之,欣然规往:代词,“这件事”。
  (3)处处志之:语⽓助词,不译。
  (4)渔⼈甚异之:代词,“这种景况”。
  (5)有良⽥美池桑⽵之属:这。
  (6)具答之:代词,代指桃花源⼈,另有说法为代之误⼊的渔⼈。
  为:
  (1)武陵⼈捕鱼为(wéi)业:动词,把······当作。
  (2)不⾜为(wèi)外⼈道也:介词,对,向。
  (3)此⼈⼀⼀为(wèi)具⾔所闻:读wèi,介词,对、向。
  遂:
  (1)遂与外⼈间隔:“于是”。
  (2)遂迷:“终于”。
  (3)后遂⽆问津者:“就”。
  得:
  (1)便得⼀⼭:得到,引申为看见。
  (2)得其船:得到,引申为到。
  闻:
  (1)鸡⽝相闻:听见。
  (2)闻有此⼈:听说。
  作:
  (1)其中往来种作:劳作
  (2)设酒杀鸡作⾷:制作(⾷物)
  其:
桃花源记原文  (1)复前⾏,欲穷其林:那,那⽚
  (2)太守即遣⼈随其往,寻向所志:他,指代渔⼈
  (3)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他的,指渔⼈的
  多词⼀义
  (1)缘溪⾏、便扶向路:沿,顺着
  (2)便要(yāo)还家、延⾄其家:要通“邀”,邀请。
  (3)悉如外⼈、咸来问讯、皆叹惋、并怡然⾃乐:都
  (4)此中⼈语(yù)云、不⾜为外⼈道也:说
  (5)便扶向路、遂与外⼈间隔:于是,就
  古今异义
  缘溪⾏(古义:沿着,顺着 ;今义:缘故,缘分)
  桃花源记书法作品
  芳草鲜美(古义:花;今义:⽓味芬芳)
  芳草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物,菜肴等新鲜美味)
  欲穷其林(古义:尽头;今义:贫穷)
  林尽⽔源(古义:溪⽔发源的地⽅;今义:指⼈们饮⽤的⽔的来源)
  仿佛若有光(古义: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今义:似乎,好像)
  豁然开朗(古义:开阔明朗;今义:乐观,畅快多形容性格)
  屋舍俨然(古义:整齐的样⼦; 今义:形容很像)
  阡陌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悉如外⼈(古义:全,都;今义:熟悉)
  问所从来(古义:从哪⾥来;今义:向来)
  便要还家(古义:邀请;今义:表⽰意愿)
  咸来问讯(古义:全,都;今义:⼀种味道)
  率妻⼦⾢⼈来此绝境(古义:妻⼦和⼉⼥;今义:成年男⼦的配偶)
  率妻⼦⾢⼈来此绝境(古义:与外界隔绝的地⽅;今义:没有出路的地⽅)
  遂与外⼈间隔(古义:间离隔绝; 今义:空间或时间上的隔绝)
  ⽆论魏晋(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多为连词,表⽰条件不同⽽结果不变,不管)  余⼈各复延⾄其家(古义:邀请;今义:延伸,延长)
  不⾜为外⼈道也(古义:不值得; 今义:不充⾜)
  不⾜为外⼈道也(古义:特指桃花源外的⼈;今义:指没有⾎缘,亲友关系的'⼈)
  说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这样)
  便扶向路(古义:沿、顺着;今义:搀扶,⽤⼿按着或把持着)
  既出(古义:已经;今义:关系连词,既然)
  处处志之(古义:动词做标记;今义:志⽓,志向)
  便扶向路(古义:以前的,旧的;今义:⽅向,对…)
  未果(古义:实现;今义:果实,结果)
  寻病终(古义:随即,不久;今义:寻)
  后遂⽆问津者(古义:渡⼝,路,探访。⽂中指访求、探求的意思。今义:唾液)
  词类活⽤
  尽(林尽⽔源):形容词⽤作动词,消失。
  异(渔⼈甚异之):形容词⽤为动词的意动⽤法,对……感到诧异。
  前(复前⾏):⽅位名词作状语,向前。
  穷(欲穷其林):形容词⽤作动词,(穷尽,⾛到尽头。)
  焉(不复出焉):兼词,从这⾥。相当于“于之”,“于此”。
  志(处处志之):名词作动词,(做;进⾏)标记。
  果(未果):名词作动词,实现。
  语(此中⼈语云):名词作动词,告诉
  黄发(黄发垂髫):旧说是长寿的特征,所以⽤来指⽼⼈
  垂髫(黄发垂髫):垂下来的头发,⽤来指⼩孩
  重要实词
  缘、异、穷、具、咸、妻⼦、⾢⼈、绝境、间隔、⽆论、语、⾜、及、诣、津、鲜美、属、阡陌、黄发垂髫、叹惋、语云
  成语释义
  1.世外桃源
  成语释义: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也指环境幽静⽣活安逸的地⽅。借指⼀种空想的脱离现实⽃争的美好世界。
  成语出处:晋·陶潜《桃花源记》描述的⼀个与世隔绝,没有遭到战乱的美好地⽅。
  成语例句:在这⼉,在这世外桃源的仙境中,有了⼈世喧嚣的声⾳。(杨沫《青春之歌》第⼀部第三章)
  2.豁然开朗
  成语典故:豁然:形容开阔;开朗:开阔明亮。从⿊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喻突然领悟了⼀个道
理。
  成语出处:晋·陶潜《桃花源记》:“初极狭,才通⼈。复⾏数⼗步,豁然开朗。”
  成语例句:宝⽟豁然开朗笑道:“很是,很是。(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
  成语释义从⿊暗狭窄变的开阔明亮。⽐喻领悟到⼀个道理
  3.怡然⾃乐
  成语释义:怡然,喜悦的样⼦。形容⾼兴⽽满⾜的样⼦。
  成语出处:晋·陶渊明(⼜名潜,字元亮。死后友⼈私谥“靖节先⽣”,⾃号五柳先⽣,浔阳柴桑(现江西省九江)⼈)《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乐。”
  成语⽰例:这简直是不伦不类的态度,但他却怡然⾃乐,认为是义薄云天,忠贯⽇⽉,⼤有关云长“降汉不降曹”的⽓概。--丁中江《北洋军阀史话·复辟谬说》
  刘厚守听了,怡然⾃乐,坐在椅⼦上,尽兴地把⾝⼦乱摆,⼀声也不响。(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
  4.⽆⼈问津
  成语释义:没⼈探问渡⼝。⽐喻事物已被⼈冷落。津:渡⼝
  成语出处:“南阳刘⼦骥,⾼尚⼠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问津者。”
  ⽰例:这部传记⼩说,虽然摆在书架上,却根本⽆⼈问津.
  结构:兼语结构
  ⽤法:常作谓语、定语、宾语
  近义词:置之不理
  反义词:门庭若市
  古意为渡⼝,今意为唾液
  5.鸡⽝相闻
  成语释义:每家鸡和狗的叫声互相听得到,表⽰很近的距离,也表现⼀种和睦的景象。
  成语出处:“⼟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美池桑⽵之属,阡陌交通,鸡⽝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着悉如外⼈。”
  成语例句:乡下景⾊很美,鸡⽝相闻,呈现出⼀派和谐的景象。
  6.阡陌交通
  成语释义:⽥间⼩路交错相通.阡陌,⽥间⼩路.
  成语出处:“⼟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美池桑⽵之属,阡陌交通,鸡⽝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著,悉如外⼈。”
  成语例句:那⼀⽚⽚⽔稻⽥中,阡陌交通,掩映着农家的⾃在。
  7.黄发垂髫
  成语释义:指⽼⼈和⼩孩。黄发,旧说是长寿的象征,所以⽤来指⽼⼈。垂髫,垂下来的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