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居环境概论》讲义简本
第一讲 关注我们生活的环境
引言:人生活于天地之间,一刻也离不开环境。
1. 环境的概念:从最一般的意义上讲,环境是相对于中心事物而言。与某一中心事物有关的周围事物,就是这个事物的环境。
环境:围绕人类生存的各种外部条件或要素的总体,包括非生物要素和人类以外的所有生物体。
《环境科学概论》: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整体,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环境保护法中》中第一章第二条的环境概念:“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2.环境的构成:
自然环境: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类的一切自然形成的物质、能量和自然现象的总体。对人类的影响是根本性的。
人工环境:人类根据生产、生活、科研、文化、医疗、娱乐等需要而创建的环境空间。
需要指出,关于环境系统,各组分和过程间的相互关系。
3.环境要素
环境要素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因素。
环境要素:大气、水、生物、土壤、岩石、阳光等自然环境要素。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土壤与岩石圈,宇宙外圈(阳光)?
      人们一般把环境要素分为自然环境要素和社会环境要素两大类。通常指的环境要素是自然环境要素。环境要素包括水、大气、岩石、生物、阳光和土壤等。
一些环境要素的特点:
最差(小)限制率:(比较管理学中的木桶理论:一只木桶能够装多少水取决于木桶中最短的一块木桶的长度,而不是最长的那块。但是马队赛马成绩的好坏却并不取决于最慢的那匹马!人的才能展示,扬长避短!);
等值性:任何一个环境要素,对于环境质量的限制,只有当它们处于最差状态时(什么是最差?),才具有等值性。
4.环境分类
有不同的一些分类方法,如主体、范围、要素、利用、功能等。我们介绍一种按环境的范围由近及远的分类:聚落环境、地理环境、地质环境、宇宙环境。
聚落环境:聚落是人类聚居的地方与活动的场所,它是社会环境的一种类型。这是主要的,包括居室环境、院落环境、村落环境、城市环境等。
    聚落环境不是自然形成的环境,它是人类为了保护自己、征服自然,有计划、有目的地
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而创造的产物。人类为了把自己的活动范围从自然条件较好的区域,扩展到条件较恶劣的地方,逐渐学会了修建房舍和其他保护设施,创造出各种形式的聚落环境。随着聚落环境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了越来越方便、舒适的工作与生活环境;但与此同时,由于人口密集,人类活动频繁,也会造成局部环境的污染。
    聚落环境根据其性质、功能和规模可分为居室环境、院落环境、村落环境、城市环境等。
    居室环境,是人类最直接、接触时间最长的生活环境。
院落环境是由一些功能不同的建筑物和与其联系在一起的场院组成的基本环境单元,它是人类在发展过程中为了满足自己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因地制宜创造出来的环境。四合院、围垅屋、大院?等。具有鲜明的时代和地区特征。院落环境的主要污染来自生活的三废
    村落环境是农业人口聚居场所的环境。村落的类型既带有丰富的民族彩,又受到自然条件不同以及农、林、牧、渔等农业活动的种类、规模和现代化程度不同的影响。因此,
不论是从结构、形态、规模上.还是从功能上来看,都是多种多样的。村落环境的主要污染来源于农业污染及生活污染源。
      城市环境是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而创造出来的高度人工化的聚居场所环境。城市是随着私有制及国家的产生而出现的非农业人口聚居的场所,它拥有工业、建筑、交通、运输、通讯、文化娱乐设施和其他服务行业,为居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创造了便利、舒适的条件。城市环境的主要污染来自工厂排污、交通噪声以及因人口密集而造成的一系列不利因素。
5.现代社会对人居环境的关注
解决两个基本问题:为什么关注?有什么行动?
关注主要源于人与环境关系的恶化;资源的有限性;人的生活质量的提高;环境的挑战。工业化带来的城市环境问题开始主要是局部的影响,并未引起人们对全球环境问题的重视。
最早引起全球对环境问题广泛关注的是1962年美国生物学家卡逊《寂静的春天》。
    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了有名的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
1987年布伦特兰夫人为主席的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的《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正式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1985年联合国全体代表大会决定设立“世界人居日”,即每年10月第一个星期一。
对人居环境的关注,已成为世人普遍的共识。对人居环境的理性认识是现代人责任的基础,为社会,为他人,也为自己。这也正是本课程学习的主要意义或者说目的所在。
第二讲  城市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引言:现代都市的真正的优越性,究竟在哪儿?无数在城市长大的人,舍不得离开,无数乡村的年轻人,要搬进都市:这究竟是为了什么?城市向人提供了什么?还应该向人提供什么?
在城市里,你就得奋斗,你得拼命熟悉主宰今日生活的城市规则,如此,你才能适者生存、进而步步高升,成为有车有房的成功人士”——你的生活,似乎才能显现应有的体面尊严”……
  城市的功能
1.城市的概念: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为主的居民点。
2.城市的功能:《雅典宪章》的居住、工作、交通与休憩四大功能。
3城市的出现是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也是人类居生活的高级形式。同时,城市所带来的社会问题,一直困扰着人类。
4.城市的实质:人类的聚居形式之一;一定区域的中心;人类文明的摇篮和藏库;一种社会活动与生活方式。
5.城市的特征:密集性物质与精神的密集,即人、物质、空间与活动的高度密集;高效性——高效率与高效益;多元性——多功能与多类型。
城市的吸引力:繁华、更多的就业与发展机会、便利、文明与文化、景观等。
城市的问题:拥挤、工作压力、环境污染、生活负担、人际关系
城市:对我们意味着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意味着要面对一种熟悉而陌生的环境;意味着这里将是一个机遇和挑战并存,可以梦想成真的地方……
高品质的城市生活质量,首先是确保就业,维持人在城市过上有尊严的生活;第二是居者有其屋,有方便的生活条件;第三是有安全感,能生活在一个和谐的社会里;第四是有良好的教育、文化和体育设施;第五是要有完备的社会保障和较好的医疗保健条件;最后要有好的生态环境,包括水、空气、声环境以及食品安全等
中国城市问题:关于城市宜居与高效的讨论
城市的本意乃是效率,不是首先为了适合人的居住而设立的。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人们在高效与宜居间做出多大的妥协。世界上有各不同的城市,城市的特就是妥协的结果。
一个适合任何人的城市其潜在的内涵乃是对任何人都不适合
从这个意义上讲,农村,才是真正宜居的天堂,是实践天人合一的理想之地。
   近代城市史理论的丰富遗产
1.霍华德:田园城市。源于城市与乡村的二元比较。
19世纪末英国政府以城市改革解决居住问题为名,授权霍华德进行城市调查和提出整治方案。1898年著述《明天: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之路》,提出城乡磁体概念,认为建设理想城市,应兼有城乡二者的优点,这个城乡结合体称为田园城市。同时主张任何城市达到一定规模时应停止增长。最适合居住的城市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虽然存在着过于理想化的乌托邦彩,但是,他对城市的区域关系、空间结构、景观面貌都提出了独特的见解,对城市规划学科的建设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2.盖迪斯:城市地区规划。提倡综合规划和区域观念,把城市和乡村都纳入视野,提出有机规划概念,是人本主义综合规划的代表人物。现代                            城市规划奠基人之一。与霍华德堪称两股并行的溪流。他从生物学研究走向人类生态学,研究人与环境的关系,系统研究现代城市成长和变化的动力以及人类、居住地与地区关系。提倡综合规划和区域观念,把城市和乡村都纳入视野,进行城市地区规划。 重视调查研究,主张调查-研究-规划的系统思想。
3.芒福德:以人为中心的区域观与自然观
    强调以人的尺度进行城市规划,注重新技术与人文关系的统一;提倡城市密集地区的区域整体论,认为真正成功的城市规划必须是区域规划;创造性地利用景观,使城市环境变得自然而适于居住。
以人为中心
要密切注意人的需要,强调以人的尺度为基准进行城市规划。抨击大城市的畸形发展,提倡把田园城作为新发展地区的中心。 
区域观
认为区域是一个整体,而城市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他认为真正成功的城市规划必须是区域规划区域规划的第一不同要素需要包括城市、村庄及永久农业地区,作为区域综合体的组成部分 ,只有建立一个经济文化多样化的区域框架才能综合协调城乡发展。
自然观
    要保持城市的绿环境,不仅要保持肥沃的农业和园艺地,以及供人们娱乐、休息和隐居之用的天然园地,还要增加人们进行业余爱好的活动场所。提出休闲场所的邻近性。
4.道萨迪亚斯:人类聚居学
人类聚居学是一门包括乡村、集镇、城市等在内的所有人类聚居(Human Settlement)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它着重研究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把人类聚居作为一个整体,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技术等各个方面,全面、系统、综合地加以研究。目的是了解、掌握人类聚居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以更好地建设符合人类理想的居住环境。
城市作为一种人居环境,已成世界关注焦点。从1986年开始,联合国将每年十月的第一个周一定为“世界人居日”。 旨在让全世界关注住房和城市化问题。
第三讲 “天人合一”:千年人居情结
1. “人类环境系统”的含义
人与环境的关系,或者说“人类环境系统”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什么是“人类环境系统”呢?我这样概括一下:人类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与其生存环境之间建立的相互作用、影响与制约的对立统一体。把握两个基本点,一是动态性,二是对立统一,即人在其中的关键性作用。
图说人居与环境关系的变化与发展。
人类最早的居住方式之巢居和穴居:炎热或高海拔地区的穴居方式,可获得相对稳定的室内热环境,顶部的天窗既可采光又可排烟。
寒冷地区建筑:爱斯基摩雪屋的外观和室内布置。
干热地区建筑:埃及的民居。
中国四合院:具有良好的冬暖夏凉环境特点;能够形成私密性居住环境;能够满足封建家庭伦理道德的一套制度。
客家围龙屋。窑洞建筑。   
2、“天人合一”思想的基本含义
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观念在先秦时期已经产生,作为一个明确的命题(或者成语),‘天人合一’则是由北宋著名哲学家张载最先提出来的。”(《中国文化概论》)这个“天”指的是自然界,“天人合一”是说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要与大自然相协调,才能生生不息,因而“天人合一”则是人所追求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