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城市空间 城市居住空间 私人居住空间 公共居住空间 城市社会学 中国论文 职称论文
摘 要:从社会学角度论述了城市居住空间的构成,即私人居住空间和公共居住空间以及它们存在的社会意义和价值,同时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并对未来城市居住空间的规划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城市空间;城市居住空间;私人居住空间;公共居住空间
城市空间作为人类生活,生产及交往的网络承载体,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成不同的类型。城市空间从静态意义上来说,可以分成商业空间和居住空间两大类。这两类空间,一个呈现动态性,一个则相对稳定。商业空间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一个买卖、交换的空间,为人们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和精神的条件。城市的居住空间则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居留、休息、交往的
场所。在城市商业空间和居住空间的互动过程中,形成了动态的城市空间。即包括了城市商业空间,居住空间和交通空间。交通空间的出现,满足了人们行的需求,从古代的马车,人力车,发展到现代火车、汽车、飞机,交通条件的便利化,无疑扩展了人们交往的空间。
相比较城市商业空间和交通空间而言,人的一生有将近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居住空间中度过。所以,居住空间在人们生活中的基础性和不可或缺性是显而易见的。居住空间可以理解为包括生活着的个体、体或社区组织以及他们进行的生活和交往所构成的网络型实体。从宏观意义上可以把居住空间区分为私人空间和公共空间。私人空间满足人们居有定所的需求,公共空间满足人们相互交往的社会性需求,两者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因此,规划好城市居住空间对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 城市居住空间研究的重要性
1•私人居住空间的社会价值
私人居住空间,在 www.51lunwen 现代城市社会,可以直接理解为是人们的住宅。但住宅是一个整体概念,不仅包括房屋建筑的本身,还包括所属的院落,草地,花园,健身广场等附属
的设施。笔者此处强调的私人居住空间是特指房屋建筑内部空间,即每个个体饮食起居的房屋空间。作为拥有人们一生三分之二时间的场所,它的存在具有许多重要的价值,笔者将其归结如下:
1) 私人居住空间满足了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
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私人居住空间为人们的生存提供了一个相对固定和安全的场所,以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不仅如此,私人居住空间很大程度上是实现家庭关系的主要场所,所以,人们在自己的私人居住空间中还能获得爱和被爱的满足,比如说夫妻,父母,兄弟妹等等关系,都在私人居住空间中实现。
2) 私人居住空间的出现代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早期的人类社会,个体均与类生活在一起,没有私人生活与公共生活的区分,更无所谓隐私而言。隐私无论在古代社会,还是在中世纪,都是一件稀有事物。汉娜•阿伦特认为,在古人的感情中,“隐私这个词本身就已表明,它的剥夺性特征是至关重要的;从字面上看,隐私指的是被剥夺了某种东西,甚至是被剥夺了最高尚的和人人皆有的能力的那种状态。因此,那种只过着私
人生活的人,就如同奴隶一样,是不准进入公共领域的,或者,就像野蛮人一样,还没有建立起这个领域,还不是完整意义的人。然而,当我们今天使用隐私一词时,我们不再会想到原初的那种被剥夺的状态缘故。”[1]按照她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古代社会隐私是与自由相对立的事物,拥有隐私的人反而是失去自由的人。这是因为在古代社会强调种族类的生活,即共同生活,反对个体生活,人不是作为一个真正的个体存在,而只是一个类的样本而已,为了保存和维护整体类的利益,社会是不允许个体独立生活的,所以古代人才会极端地反对个们隐私的拥有。随着历史的演进,社会的进步,隐私已经被越来越受到重视。集中体现之一便是私人居住领域的出现,在这一领域中,个人生活绝对隐私化,外界不得随意干扰。个人从此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安排生活,而不需要再担心因为拥有隐私而陷入被孤立的窘境。这种个人空间的获得,正是体现了一种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3) 私人居住空间体现了人们的社会地位
“人类是最有领域感的动物,即善于利用空间来控制人与人之间的交易,会维护领域的所有权,以保证拥有其资源,从空间的控制产生心理结果,如担忧感,满足感,光荣感,屈从感,”[2]对住宅空间的获取是最能体现这种心理的。随着社会生活的进步,中国由福利分房,转为商品房制,
使得个人的住房成为了衡量一个人社会地位的参考标准之一。人们对居住的要求再也不仅仅是容身即可,更多的是要满足自身对生活品味的追求了。沿街随处可见的开发商打出的“花园”“华堂”“中央别墅”等等楼盘广告,体现了现代人对居住空间的要求。人们对户型的要求也从先前理想中的两居室转变为复合式或多厨多卫型,住宅空间完全通过权利和金钱获取,它标识着人的社会地位。这一点也正符合马克思•韦伯对区别人社会地位的标准的理论。居住的空间越好,代表个体所拥有的权利和金钱越多,因此其社会地位也越高。
更进一步地,人们不仅希望自己在住宅中得到直接的满足,而且希望能让进入到自己私人空间的人在心理上获得间接的满足。按照戈夫曼的戏剧理论,人们此时已将自己的住宅空间看作一个角表演的舞台,不同社会地位的人贴有不同的标签。现代人生活的观念和对人价值的评判具体表现在居住空间上,看重的就是这种“标签”意义。个体希望自己的居住空间能引来与自己身份,地位相当的www.51lunwen/csshx/2011/0926/lw201109261805182477.html人的观赏,赞叹;也希望带给那些进入到自己私人空间但低于自身社会地位的人间接的荣誉感和被肯定的价值。同时,个体也从这些人的反应中体现自身的实力和价值,获得满足。
2•公共居住空间的社会意义
公共居住空间,不同于私人居住空间,它具有更强的开放性和公开性。它包括所住社区的公用场所,比如操场,广场,图书馆等;同样也包括配套设施,诸如健身器材,游泳场等。作为与私人居住空间相对应的空间形式,它的存在有什么社会意义呢?
1) 公共居住空间体现了人的社会性,实现了人们的社会互动
以帕克为代表的美国芝加哥学派开创的人类生态学派认为,自然界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关系,每一个物种都不能离开其它物种独立存在和发展,各种物种之间存在着此种“共生”关系。人作为一种生物类型,同样也不可能孤立地生存。作为个体的人,同样也需要彼此之间的交流与交往,而公共居住空间就为人的交流与交往提供了场所。公共居住空间作为由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形成的公共空间,其最大的一个特征在于它是以人们的交往、对话、沟通为纽带的。现在人们对所居的社区的选择,已经不仅局限在舒适和安全上,更加开始强调社区自身所具有的参与性,以及容易让人产生归属感的特性。可见,人们对社会互动已经越来越强调了。公共居住空间的出现无疑迎合了人们的这种需求。例如,在楼前的广场或草地上,人们可以聊天,孩子们可以玩耍。或者利用公共空间设施所开展的一系列社区活动,也有利于增强人们的社区归属感。
2) 公共居住空间的集聚功能
“物以类聚,人以分”,这句古语直接体现在了人们对居住空间选择的态度上。个体在选择住宅,家庭时,往往愿意与自己身份相同,品位相同,生活习惯相近的人为邻。公共居住空间,作为无论何种社会地位的人,都必不可少的需求,将与其自身身份相近的人聚集在了一起。较为极端的例子,比如北京的“浙江村”,南京的“河南村”等等。无论如何,现今社区发展趋势仍然呈现出这种分类而居的现象。而这种现象的出现,便是公共居住空间集聚功能的作用所致。
二、 私人居住空间与公共居住空间的关系
私人居住空间与公共居住空间的关系既存在相互对立的一面,又有相互依存的一面。
两者对立性体现在两者是一种此消彼涨的关系。查尔斯•泰勒引用托克维尔的话指出,在一个社会里,如果人民最终成为那种“封闭在自己的心中”的个人,几乎没有人愿意自动地参与自我管理,宁愿留在家里享受私人生活的满足,那么就会导致个体公民独自面对巨大的官僚国家,正确地讲,就会感到无能为力,并形成温和的专制主义的恶性循环,从而出现对公共领域的疏离。[3]同样,假如过分强调公共居住空间,也会导致压缩私人居住空间,破坏个人的隐私,给人
们带来不安全感。但是,二者除了相互对立性之外,还相互依存,不可分割。首先,两者都是以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为存在的。其次,假若只有公共空间而没有私人空间,个体会缺失存在感,没有生活的安全感,得不到私人领域的庇护;同时,假若只有私人居住空间而没有公共居住空间的话,人们只能生活在狭小的自我世界里,没有交流和交往,无从获得信息,甚至丧失了作为社会性的人类本质。可见,私人居住空间和公共居住空间对人来说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 城市居住空间的规划原则
城市尤如人类社会 www.51lunwen ,归根结底是由作为个体存在的人组成的,是以人为依托的。所以,人在城市中的基础性作用是勿庸置疑的。城市从本质上来说是一个特殊的人类空间聚落类型,居住是城市的本质功能。想要更好地满足人类居住的需求,对城市居住空间的规划非常重要。
城市居住空间规划的内容,可以从两方面来分析,即硬件方面和软件方面。硬件方面包括:基础设施、公共设施、交通状况等方面的规划建设;软件方面包括:社区管理制度、社区组织形式、居住文化、人文价值观等。而在进行实际的城市空间规划工作时,最重要的便是掌握科
学的指导原则。
1•人和自然相结合的原则
人既然是城市的根本,那么在进行城市居住空间的规划时,当然要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做到以人为本。
(1) 从硬件方面来看,城市居住空间规划应当更多地满足人类生活和活动的需要。
杨盖尔将人的活动归纳为三大类:必要性活动,即小区居民每天必须参加的活动,如上下班,上学,购物等;自发性活动,即在人们有参与愿望的情况下才会发生的活动,如散步,晒太阳等;社会性活动,有赖于他人参与的各种活动,如互相打招呼,交谈,游戏等。通常,人的社会性活动,是由必要性活动和自发性活动发展而来的,而要使必要性活动和自发性活动发展成为社会性活动,则必须使居民能够保证经常地处于同一空间,增加见面的机会。但是,伴随着现在传统意义上邻里社区的日趋衰落,市场化社区的兴起,人们的生活相对独立,缺乏公共生活,人们常常和家人封闭在自己的家庭里,很少出来和所住社区的邻居交流,导致了人们之间相处冷漠,缺少了解和信任,更别提要形成社会性活动了。因此,我们将来要做的便是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让人们沟通和交流,让人们走出自己的房间,融入到所住社区的公共生活中。
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要创造方便的交通道路,因为连接场所的道路,不仅仅是交通空间,而且还是人们沟通情感的空间,只有交通畅通,人们才能无障碍地传达信息和情感。另外,应当有公共场所用地,种植树木,花草,美化住区环境,要有公共的休憩场所,比如小型广场,健身用地,人们可以在这个空间内聊天,玩耍,同时也增加了见面和认识彼此的机会。同时应当注意建筑物与住区环境的协调性,以便充分利用建筑物功效,同时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
(2) 从软件方面看,最主要的是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改变以往不切实际的条条框框,以方便居民生活为原则,强调规章制度的可操作性。既提高居民作为住区主人的责任感,又方便了住区生活的管理。另一方面,还应当以社区为单位,常常组织一些社区活动,诸如社区艺术节、社区音乐会、运动会等集体活动,给社区所住居民提供一些相互认识、交流和了解的机会,以创造和谐、融洽的邻里氛围和居住环境。同时,在这些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形成本社区独特的社区文化以及人文价值观,使得居民在社区中的生活更加具有特。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