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城一体理念下的城中村改造
【摘 要】 城市是一个有机整体,城中村是当今中国城市发展现状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对城中村低收入人的空间匹配问题的研究,提出相关规划策略,使其符合产城一体理念下的城市发展建设。
【关键词】最适合居住的城市 产城一体 城中村 空间匹配 有机整体 统一
引言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规模面积的扩大,传统的功能分区已不能满足现今城市发展需要,产城融合概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提及和应用。本文从产城融合的角度重新审视城中村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规划策略,以期为以后相关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
“空间不匹配”假说(spatial mismatch hypothesissmh)最初由凯恩(kain1968)提出,他认为工作岗位的郊区化和美国城市中普遍存在的居住隔离是造成内城工作技能不足的居民(主要是少数民族体)失业率较高、收入相对较低和工作出行时间偏长的主要原因【1】。城市是一个有机整体,城中村作为城市的低收入者聚集地,存在着“空间不匹配”现象
的可能性。因此有必要从空间不匹配的角度重新审视城中村改造问题,从而符合产城一体的规划理念。
1 城中村居民的居住-就业空间匹配分析
1.1 空间不匹配理论综述
“空间不匹配”假说最初由凯恩(kain1968)提出,居住和就业空间的不匹配,可能成为美国低收入体就业时的主要障碍之一,可能诱致贫困和阶层分化,会加剧社会排斥的程度。经过40多年理论与实证的研究,国外居住就业不匹配理论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并在城市规划、社会福利政策、城市更新改造等方面得到了广泛运用。
中国对居住就业不匹配理论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已开始受到国内学者的重视,地理学、社会学和规划专家等纷纷从自己的专业视角对国内的居住就业不匹配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如李纯斌、吴静(2006)对美国学者在“空间不匹配”假设方面的研究及其对住房政策的影响进行了回顾,提出在国内研究中应重点关注城市就业、城市交通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及城市更新4个方面应用“空间不匹配假设”的可能性和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