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活着》品读心得和感受五篇
余华《活着》品读心得和感受1
这是我第一次读余华的书,〔故事〕朴实,可结尾又是那么残忍。我一直都不爱看悲剧的,也从不愿直视社会上真真实切存在的惨案,我是个抱负主义者!曾耳闻过《活着》中的一些故事与人物,所以《活着》在家中书柜已久,甚至书上面都有了一层薄薄的灰。每每捧起它,我却又一次次地放下,最终,我翻开了它,用心地读着……
小说开篇便写了两位老福贵——男仆人公和一头老牛,由仆人公的表达来追忆往事,揭开了故事的序幕:
地主的儿子福贵的一生命运坎坷,该经受的,不该经受的,都经受了。从家庭的富有到落魄,从富贵参到回乡过着食不果腹的穷日子。灾难在他身上接踵而至,如同晴天霹雳般地将他本来就不太美满的生活毁于一旦。儿女双亡,妻子病逝,“偏头”女婿工作时遭意外去世,连最终的亲人,年仅七岁的小外甥都先天而去。每当一个厄运降落,我的心都会为之一颤,若是那样壮烈地死去,也就罢了,可偏偏就是那样平淡地一个又一个死亡,一般人,连
死去都是那样无助,那样安静。福贵本是一个纨绔子弟,如今却得面临自己的挚爱一个又一个地离他而去,心如刀割却又眼睁睁地束手无策……
书看完了,可每每想到福贵所遭受的这些事情,我都会眼泛泪光,即便过了许久,那种为之可惜,为之怜悯,为之悲切的情感也挥之不去。
上天可真是眷顾他——打仗的时候让他从死人堆里爬了出来;土地革命的`时候他已不再是地主了;一个个亲人死去唯他活着……他好像是最幸运的人,但却是最可怜的人!
小说最终写福贵和老牛慢慢远去,那沧桑的背影,与夕阳的余晖、无垠的田野,已融为了一幅画,福贵的背驼了,他背负着一家人活着的盼望。他失去了一切,唯有活着的意志无法被剥夺。
他,为了活着而活着。
这是斗争与生存的故事,用朴实无华的笔墨,写出了当时中国社会中农夫阶级不同时期的生活经受,打造出福贵这么一个看似幸运而又可伶的人。
正如余华所说的:
“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以外的任何事而活着”。
余华《活着》品读心得和感受2
直到此时莫名的沉重感和震撼感充斥在心中难以散去,想起鲁迅曾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想来用这句话来形容福贵一生的经受真心恰到好处。 梦见死人又活了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曾见证每次苦痛之后星星点点的亮光,像是让有庆得到〔长跑〕第一名,让凤霞嫁了人怀了孩子,这些温情脉脉的详情总是让我们以为峰回路转,天真地以为噩梦最终不再萦绕他们,每每此时,余华丝毫没有犹疑,在他冰冷的笔下,角们毫无征兆地快速以各种方式死去,瞬间粉碎读者们微弱的盼望。由于远离那段动乱年月,由于从未有过真正的饥寒交迫的困难与困顿,那些生离死别对于我们来说显得那样遥远,却又在余华的笔下如此靠近。
但我信任,余华是盼望我们在这部布满无情、无望和死亡的故事里,学会活着,学会生活。就犹如故事仆人公福贵,即使经受了人生的各种苦痛无望,也依旧能够笑对人生,这就是生命的张力。福贵没有由于亲人的离去而结束自己的生命,就像他说的,活着是为了
让死去的人安心。其实他并不知道什么是活着,他只知道人活着就是这样,经受一下酸甜苦辣,有钱就赌一赌,没钱就种种田,活着就是这么简洁。
是的,在面对苦难时,福贵——芸芸众生中的一个一般人,却能捡起如此之大的士气,不禁让我们〔反思〕,现今的社会上,自杀比率的连年增高,而其中不乏被称作“七八点钟的太阳”布满盼望与朝气的青年,为什么会这么简单放弃自己的生命?当我们还在为物质上的需求挑三捡四时,我们是否能够想起上一代人为了生存而挣扎,一个月工资可能只有几十块的情形?当我们还在埋怨命运的不公时,是不是也应当想想这世上更苦难的人呢?
生活在和平年月的我们是幸运的,但同时顺当的生活让我们禁不起苦难与挫折,让我们往往迷失人生的方向,失去前人们那种坚韧坚韧的生命的张力。
生活从来不缺乏盼望,就似乎在失去亲人之后福贵还有那头与他同名的老牛一起走在夕阳下,当你受到挫折时,不妨想想至少你还有父母亲人和伴侣,想想至少你四肢健全,身体健康,假如这些都没有,想想你至少还活着。
就像小丸子说的那样,“只要活着,总会有好事发生的”。
余华自己在序中写到,“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布满了力气,它的力气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攻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给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赐予我们的美好和苦难、无聊和平凡。”
现实生活的无情与残忍,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宽广;而生命的张力促使我们,纵使要担当诸多难以承纳的苦痛,依旧要学会坚忍、坚韧。
余华《活着》品读心得和感受3
生命是个永久的话题,人们不断商量生的意义,而作家余华直接以《活着》为题,以中国特有的年月,特有的人的方式来展现他心中的话。
与书名《活着》的肤浅不同,书一开头描写一个旧社会的地主家的儿子福贵,他嗜赌成性,游手好闲,“这样的人死了也罢了吧,他的生命有什么意义呢”,我心中暗想。不出所料,他很快输光了家里全部的财产,在父亲临终的话下,他开头重新做人,而悲剧从今在他的生活里渐次上演。
他进城为母亲买药被抓了壮丁,在战场上失去了难得的伴侣。几经辗转回到家,母亲已
死,妻子含辛茹苦养大孩子,可女儿却是哑巴。接着妻子病倒,女儿含泪送人,唯一希望的儿子因给人输血失血而死,女儿在生孩子时死了,女婿又在工地事故中丧生,最终的亲人苦根竟因吃豆子撑死……假如说世上真有因果报应的话,那么福贵肯定是最好的表达。
面对很多次的“天崩地裂”,福贵的反应却令人赞叹。他并非拥有处变不惊的力量,而是有着超脱凡人的韧性。败尽家业,他还有老婆孩子和一小片田地;被抓壮丁,他心里坚决着回家的念头;妻儿死去他还有哑女儿和孝顺女婿;他俩死了还有未谙人事的孙子等他抚养;最终连孙子都离开了他,他就放十块钱在枕头下让人替他收尸,终日以黄牛为伴!从令人憎恨的纨绔子弟,到让人泪流的凄惨农夫再到受读者心生敬畏的老者,笔下的福贵的一生展现了人的生命的韧劲到底多大。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