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穿石的读后感中国文化
一根红绳,三缠两绕,一种祝福,千编万结。中国结是中国民俗文化中的一个独特事项,它渗透着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精髓,其文化底蕴源远流长。中国文化在形成阶段,因“绳”与“神”谐音,曾经崇拜过绳子。据文字记载:“女娲引绳在泥中,举以为人”,又因绳像蟠曲的蛇龙,故龙神的形象在史前时代是用绳结的变化来体现的。“结”字也是一个表示力量、和谐,充满情感的字眼,无论是结合、结交、结缘、团结、结果,还是结发夫妻、永结同心,“结”都给人一种团圆、亲密、温馨的美感。“结”又与“吉”谐音,“吉”有着丰富多彩的内容,“福、禄、寿、喜、财、安、康”无一不属于“吉”的范畴。正因如此,“绳结”这种具有生命力的民间技艺也就自然伴随中国人的美好心愿流传至今了。
中国结渊源久远,始于上古,兴于唐宋,盛于明清。它是在古老的绳结艺术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它以一段或数段绳绦连缀盘绕、纵横穿插而成。从最早绑扎系物到“结绳记事”,期间已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据《易·系辞》⑴记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可见在远古的华夏土地,“结”被先民们赋予了“契”和“约”的法律表意功能,同时还有记载历史事件的作用。此外,绳结在中国古代生活中的应用也相当广泛。最早的衣服没有今天的纽扣、
拉链等,系衣服多借助衣带打结之法。中国人一向有佩带饰物的习惯,饰物基本上都靠穿绳打结系在衣服上。古人有将印鉴佩挂在身上的习惯,所以流传下来的汉印都带有印纽。而古代铜镜背面中央都铸有镜纽,可以系绳以便于手持。古人喜欢用锦带编成连环回文式的结来表达相爱的寓意,成为世代相传的吉祥饰物。中国结中还有一类被认为是通神灵的法物,可达到驱邪避灾、镇凶纳吉、却阴护阳等功效。如“吉祥结”、“盘长结”⑵等,这类“结”作为凝聚着神秘宗教观念的护身符,在民间得以广泛的应用,并形成一定的传承机制。这大概也是“结”文化之所以生生不息的缘故之一吧。如今,小小彩绳早已不是人们记事的工具,它被编结成各种式样,突破实用性,强调装饰性,进而成为我们现在看见的精致华美的“中国结”。这其中充满了多少古老而美丽的传说,饱含着多少人类的聪明才智与生活憧憬!
于途因为英雄池深
中国结不仅具有造型、彩之美,而且皆因其形意而得名,如盘长结、藻井结、双钱结等等,体现了我国古代的文化信仰及浓郁的宗教彩,寄寓着人们追求真、善、美的良好愿望。在新婚的帖钩上,装饰一个“盘长结”,寓意一对相爱的人永远相随相依,永不分离。在玉佩上装饰一个“如意结”,引申为称心如意,万事如意。在扇子上装饰一个“吉祥结”,代表大吉大利,吉人天相,祥瑞、美好。在剑柄上装饰一个“结”,有弃恶扬善之意。
在烟袋上装饰一个“蝴蝶结”,“蝴”与“福”谐音,寓意福在眼前,福运迭至。大年三十晚上,长辈用红丝绳穿上百枚铜钱作为压岁钱,以求孩子“长命百岁”。端午节用五彩丝线编制成绳,挂在小孩脖子上,用以避邪,称为“长命缕”。本命年里为了驱病除灾,用红绳扎于腰际⑶……所有这些都是用“结”这种无声的语言来寄寓吉祥。这种具有生命力的民间艺术既是中国的艺术也是世界的艺术,它所承载的吉祥文化不仅仅是中国人的文化而且是全人类的文化。
什么是中小板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在把中国结作为吉祥饰物应用的同时,更深层面的意义上也是对传统文化的应用。中国结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它的装饰作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目前主要有两个系列:吉祥挂饰和编结服饰。这两个系列均包含多个品种,吉祥挂饰有:各种小挂饰、大型壁挂、室内挂件、汽车挂件……编结服饰有:戒指、耳坠、手链、古典盘扣网红雪梨个人资料身高……今天无论我们身置何处,都可以见到中国结的身影。由于中国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载体,人们也常用中国结来象征广义上的中国传统文化。例如:中国联通的标志是盘长结的形象,中国申办2008 年奥运会的标志运用奥运五环组成五角星,相互环扣,同时它又是“中国结”的象形,象征世界五大洲的团结、协作、交流、发展,携手共创新世纪。这些徽标是通过中国结的形式来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也正是由于中国结承载着中华民族
最新台湾偶像剧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它才能够以完美的形式来诠释传统的吉祥文化。这两个标志之所以取中国结之形,其目的亦在于表吉祥之意,在这两个既不失传统特又充满现代气息的图形里,中国结的载体功能得到了极致的发挥,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融会贯通、浑然一体。
总之,中国结的文化涵义表现在不同的层面,它不仅具有中国人文精神,而且充满着十分浪漫的神秘彩。在表现形式上有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在精神寓意上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在吉祥文化的主题思想中,凝聚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含义。“中国结”更像一个个充满生机的灵物,带着艳丽的彩和吉祥的瑞意走进了世界各地千家万户,给追求幸福美满、安居乐业、事业发达、国泰民平、爱好和平的人们捎去了吉祥如意的祝福。它让人在另一种怀旧中,隐约品到了远古的神秘与东方的灵秀。于是,那散发着传统芳香的中国结艺术也得以沉淀,愈发古香古,令人神往。正可谓是: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参考文献:
[1 ]  方飞(译注) . 周易[M] . 新疆青少年出版社,1999.
[2 ]  叶兆信,潘鲁生. 中国传统艺术[M] .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3 ]  李振球、乔晓光. 中国民间吉祥艺术[M] . 哈尔滨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