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N”职业教育高质量培训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摘要:
立足乡村振兴、赋能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全民终身教育,深入落实职业院校育训并举法定职责,组织开展新型职业农民、下岗失业职工、退役士兵、社区教育等社会服务性培训和安全生产专项培训,探索出“1+N”职业教育高质量培训模式,学校办学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认可度和吸引力进一步增强,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技能支撑。
关键词:
1+N、高质量、培训模式、服务社会
聚焦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技能提升计划等国家战略,都需要大量高技能人才。《职业教育法》明确提出,育训并举是职业学校的法定职责,《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教育部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整省推进提质培优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
地的意见》等国务院及省市一系列文件也相继提出,职业学校要立足乡村振兴、赋能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全民终身教育。近年来,我校深入落实育训并举法定职责,不断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成立职教集团、社区学院及多个培训基地、技能鉴定站(中心)、化工园区公共实训基地等,面向社会开展新型职业农民、下岗失业职工、退役士兵、社区教育等社会服务性培训和安全生产专项培训,年培训5万人次以上,探索出“1+N”职业教育高质量培训模式,在服务转型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助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坚持课题研究引领培训。在扎实开展培训工作的同时,组织开展了《职业学校开展“543”职业技能培训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等多项职业教育培训课题研究,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校政企行·多维驱动”中职学校规范行业安全培训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践与研究》等论文187篇,出版教材21本,申请专利19个,2项成果获山东省教学成果特等奖,其中《“校园+田园”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模式的创建与实践》获得2018年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人民日报》、《大众日报》及山东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对学校经验做法进行了推广报道。
“1+N”是什么?“高质量”怎么高?我们要架构什么样的“培训模式”?“1+N”是指一个实施主体,N个合作主体,N个联动平台,N种组织形式和N种培训模式。“高质量”是指需求对接精准度高、学员素质提升度高、社会服务贡献度高、培训效果认可度高。“培训模式”是指将与培训相关的市场运营、配套保障、内涵建设、反哺学校等相关模块,进行有策略、有系统的合理安排,形成制度化、流程化、体系化的合理建构,实现培训经验清晰化、可复制化、可借鉴化。简单来说,即以职业学校为主体,整合融通政府、企业、行业、园区、科研机构、社会培训机构等N个平台,在遵循普惠性原则的基础上,采用“长短结合”“线上线下”“田间地头”等N类组织形式,广泛开展“订单式”“项目式”“菜单式”等N种社会培训服务。实现市场需求对接精准度高、培训主体素质提升度高、社会服务贡献度高、培训效果认可度高。
在调研分析、精准定位培训体的基础上,定向反馈并积极争取N方支持,通过“1+N”教学要素、组织形式等系统、规范化运行,最终实现高质量的培训目标。
一、深入N方调研,精准对接市场需求。
聚焦当前职业教育培训中存在的育训失衡、培训内容针对性和适用性不高、评价机制不健
全、激励保障政策不到位等问题,在深入研读国务院及省市关于社会培训工作的相关政策文件,明确国家层面导向性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围绕“精准度高、提升度高、认可度高、社会贡献度高”高质量培训目标,通过N方调研(企业走访、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等多种方式),准确把握企业难点、院校服务堵点、学生学员困点。针对受训单位及人员生产学习规律,进行培训市场需求分析,明确培训对象需求,确定培训模式与组织形式,确定课程资源开发内容和方向,研究标准体系建模、评价与考核、政策保障支撑等,破解高质量培训壁垒,实现培训范围全行业、全类别、全覆盖。
根据调研结果,精准对接市场需求,不断更新观念、优化政策、完善技术、改进服务,对培训对象实施分类培养,采取送教上门、送教入企等多种方式,灵活多样开展多种培训项目,切实解决服务对象的实际难题,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提高培训的满意度,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助力,为全省新旧动能转换、乡村振兴等蓄势赋能。
二、整合N方资源,切实保障培训工作高效运营。
海信电视质量主动联合政府、主管部门等多方资源,广泛调动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社会培训机构的积极性,搭建“1+N”联通互动共同体,共同培养高质量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培训工作有序开
展铺路子搭桥梁。如我校在当地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与水发集团、海信集团等知名企业建立混合所有制战略合作关系,与浙江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等国家知名院校建立继续教育合作关系,协同管理、课程共建、师资共培,真正实现校企双轨运行、深度融合,全面实现社会培训的高端化。
借道混改,“无中生有”。成立培训机构、建设实训基地等培训相关工作,单凭职业学校一己之力,无资金、无设备、无经验、无政策支持,困难重重,举步维艰,难以胜任。唯有充分发挥职业院校主体作用,借道混合所有制改革,充分调动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整合政府、学校、企业等多方社会力量,实施混合所有制办学,引入企业资本和社会资本,携手企业、行业、研发、园区、政府等各类主体,加大投入力度,“无中生有”共建培训中心、产业实训中心、教学工厂等,系统培养企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和研发力量支持。混合所有制办学形式,有利于解决制约职业院校内涵建设与规模化提升同步发展的重大难题,更好更快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
三、建设N项内涵,实现培训可持续发展。
培训内涵建设,是学校提高办学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的直接反映,也是培训定位的具体体现,我校以内涵建设为抓手,以培训品牌质量提升为核心,从课程资源库建设、师资智库建设、组织形式创新、班主任管理强化、校企合作平台构建、培训设施设备升级等多个方面发力,准确把握发展机遇和市场前景,适度超前谋划项目,完善优化服务功能,树立良好培训形象,以持续的内涵建设,实现培训工作可持续发展。
收集N方教学资源,完善数字化学习生态系统。加大线上培训资源供给,依托互联网+、线上教学、远程教学等信息技术云平台,收集引入国际领域内行业专家教学资源,研究建设集院校课程资源、企业行业高精尖技术资源、云平台资源于一体的,覆盖多行业多工种的理实一体培训课程资源库。
融汇N渠道师资实力,形成动态管理师资智库。师资库建设以院校培养和外部选聘结合为基础,以职业学校现有师资为主体,开通高水平教师引进“绿通道”,广纳业界精英,吸收引进行业企业专家、高校教师、劳动模范、高技能人才、“土专家”“田秀才”“能工巧匠”等德技并修的专兼职教师,组建集“在校教师+企业精英+行业专家+客座教授”为一体的师资团队。设立大师工作室,选拔邀请业界优秀人才担任专任教师,实现校企专业人才“双向流动”,
发挥高技能人才在培养中青年技工方面的传、帮、带作用,确保绝招绝技、先进操作方法得以传承,有利助推技术技能传承和创新。支持鼓励院校优秀教师长期稳定从事职业培训工作,结合企业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和技术项目引进,挖掘行业内高精尖人才参与职业培训,深化推进导师带徒弟模式,形成动态管理师资智库。
拓展N种授课模式,创新培训组织形式。依靠科技进步下的信息化教学技术,坚持线上与线下相融合,课堂内与课堂外相补充的方式,实施“互联网+职业培训”模式,开展“线上平台+智能题库+理论面授+仿真实操”的融合式教学和“行业专家授课+助教答疑+班主任服务”的三师互动课堂。采取多媒体教学、理实一体化、课堂讨论互动、专家互动答疑,充分利用典型安全生产案例等多种培训课堂组织方式进行教学,通过线上授课与推送录播课程等方式,方便学员学习,实现人人可学、时时可学、处处可学。利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将教学重难点设置为线上系统智能题库和视频导学内容,将传统的讲授式、“灌输式”教学方法,转化为任务驱动式、问题导向式教学,充分调动学员学习积极性,实现自主性学习。课前,学员在学习知识、问题作答的同时,准确把握难点和堵点;班主任运用大数据技术,汇总学员课前学习的相关信息,反馈为专家授课的突破性和导向性信息;课上专家授课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达到传输知识、培养能力、解疑答惑等“一课多得”的目
的。充分运用“四六三职场导学”教学模式,将同班次学员进行分组,组长由组员自荐、互荐产生,学习、就餐、住宿等训期事项皆由小组长负责 ,线上学习时长,考试分数、互动探究等模块得分,均计入学员学分,并按小组成绩排名,学员自主进行线上模块的学习并及时完成课堂作业,努力为自己的小组争分创优,从意识上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严把N级班主任管理关卡,确保服务专业高效。一个班主任就是一期培训班的灵魂,一个班主任就是一个浓缩的“教务”,学员培训期间接触最多的就是班主任,班主任工作涉及从培训招生洽谈、业务办理、材料准备、协调各方到培训中学员接待、专家接待、酒店对接、班车对接、导游介绍、脱口解说到培训结束后的档案整理、业务拓展、总结提升、跟踪反馈等各个环节。严格培训上岗,严控选拔体系,班主任实行层级管理、级别晋级、季度考核、管理层后备等管理办法,新入职的员工经过面试和初级培训后跟岗实习,在实际工作中采用“传帮带”做法,由优秀“前辈班主任”带新人,结对子传帮带,学中教练中强,3个月后进行定级考试,考试合格后独立跟岗,并晋升工资。考试分为笔试和面试两部分,笔试内容有安全生产基础知识、安全生产职业道德、职业教育等与培训内容有关的知识,面试主要考察语言表达、应急应变、逻辑思维、思想品德、举止礼仪等方面。纪律严明,工作规范,上课时行业专家讲的内容,班主任也要认真听讲熟记于心,全程8小时跟岗,无缝隙
服务学员和授课专家。
四、反哺N个方面,育训并举更上一层楼。
开展社会培训,是职业教育办学体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是职业教育社会化育人,服务全民终身教育的重要途径,其发展水平的高低也反映了学校整体的办学水平,因此社会培训和在校生教育,互融互通,反哺共荣,对促进学校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尤为重要。社会培训在经历了一定的发展阶段后,社会服务能力得到了“成长”,培训资源得到了丰富,培训经验、实训设备、社会资源、专家团队、课程资源等逐步完善和充实,反哺学校的时机也基本成熟,需要回馈在校生的教育教学工作。
拓宽办学资金来源,改善办学基础条件。利用培训资源,积极引进国内外的办学资金,促进软件和硬件实力双提升,使学校办学实力更加雄厚。如借助化工园区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实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外资,促使培训及培训配套性工作全面展开,在校园内建设大型公共实训基地的同时,完善与培训相关的配套设施建设,教学楼、操场、报告厅、自习教室、高标准宿舍楼和餐厅等设施一应俱全。借助培训的纵向发展,引入先进实训设备、前沿理论课程、知名行业专家等教育资源,改善办学环境、提高办学水平,使学校育人融进
培训发展,使课堂教学融进岗位知识,使实操实训融进生产车间,育人过程更具科学性,教学实训更具针对性,人才培养也更具实用性,切实解决专业基础办学条件和人才培养质量问,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