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手法
常见修辞: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借代、排比、夸张、通感、对偶、双关、用典、设问、反问、互文等
一、比喻
比喻:借助想象,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两种事物本质不同,但二者有相似点。
作用:(1)、化平淡为生动      (2)、化深奥为浅显      (3)、化抽象为具体      (4)、化冗长为简洁
答题模式:
1、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2、把……比作……,突出了事物的某一特点。
3、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例如: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最后一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
诗歌的最后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借助想象,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调淡雅,突出了洞庭山之青翠和小巧之特点;将洞庭水比做白银盘,突出了洞庭水之清澈宁静的特点。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还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并寄托了诗人高卓清奇的情致。
练习: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安徽卷)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答: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逐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青玉案              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最后三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上看山    苏轼
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
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
问:分析一下这首诗的表达技巧。
  答案:此诗将江两岸的山喻为马,且以行船为参照物,把山那一静态的景物给形化动化,写得形象生动。"飞鸟"喻"孤帆",写出了舟行之快。
二、比拟
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
作用: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还有彩鲜艳、表意丰富的作用。 
答题模式:
1、运用了拟人或拟物的修辞手法;
2、将……拟作……,物本无情,夸张地写出了物之特点,人之情感。
例如:山园小梅        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颈联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
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应该消魂,把粉蝶对梅得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练习:
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此诗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答:此诗运用了拟人化手法。“草树”本属无情物,竟能“知”能“解”能“斗”,尤其是彼此竟有“才思”高下之分,设想之奇诗中罕见。诗人借此鼓励“无才思者”敢于创造。
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    谭敬昭
江上青山山外江,远帆片片点归艭①。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②。
注:①艭:小船。②海幢,即海幢寺
小题:简析诗中“带”字的妙处。
解析:“带”采用了拟人手法,赋予“老鹤”人的动作,不说钟声远播,而说老鹤带钟声到海幢,使画面具有动感。
这个“带”字可以说是“句中之眼”。鉴赏时要先从词的意义入手,谁“带”,“老鹤”带,这里使用了拟人的手法。老鹤“带”妙在哪里?是把钟声越传越远这一无形的东西赋予了有形的南飞老鹤。
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选一) [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①送青来。
  【注】①排闼:闯进门来。闼,小门。
 问: "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结合全诗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该句使用了拟人的手法。(1分)写开门见"山","两山"似迫不及待地把苍翠的山"送"进门来。(点明拟人具体内容,1分)化静为动,化无情为有情,赋予山以灵性,生动地写出了田园风光的盎然生机。(2分)写出了诗人身处其间的愉悦,表现了诗人对这种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2分)
4、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定  林①
[宋]王安石
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
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②值月相寻。
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注】①定林:寺院名,位于金陵(今南京)。作者罢官后常到此游憩。②仍:又。
    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
    运用拟人手法,把“云”、和“月”人格化。诗人欲和白云对宿,又逢明月向寻,写出在定林流连忘返的愉悦心境。
三、借代
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或物。借代的作用是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引人联想,使语言简练、含蓄。
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词1.用原料代替本体: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文天祥《正气歌》
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  陆游《枕上口占》
2.用工具代替本体:
田园寥落干戈外,骨肉流离道路中。 白居易《望月有感》
平生闻若人,笔墨极奇峭。  陆游
3.用事物的特征、标志来代替本体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    "朱门"代"权贵豪门之家",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欧阳修
④“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诗中以“杜康”代酒。
①“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②“终岁不闻丝竹声” 诗中以“丝竹”代音乐
③“门前冷落鞍马稀”(白居易《琵琶行》)诗中的鞍马代“客人”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中的"风骚"。(借代)
4、以部分代整体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
5、具体代抽象
例如:南国烽烟正十年。——《梅岭三章》
答题模式:
1、运用了借代这种修辞手法。
2、用……代指……,突出了事物的什么特点。
3、表达了何种情感。
四、排比
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使内容凝练,形式整齐,节奏鲜明,气势酣畅。
例如:  天净沙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西风瘦马
                              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 
五、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答题模式:
1、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2、突出了事物或人物的某一特点。
3、表达了作者的某种感情。
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李白《侠客行》)以五岳为轻来夸张侠客然诺之重;
"轻言托朋友,面对九凝峰。"(李白《箜篌谣》)用山峰来夸张朋友之间的隔膜与猜疑。
六、对偶
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七、隐语(谐音)、双关
  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隐语、双关的
修辞手法。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1、竹枝词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问:本诗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这是作者用民歌体写的恋歌,双关隐语是民歌中常用的手法。从前两句诗意看,大概女方在杨柳飘拂、波平浪静的江边行船,听到岸上爱恋她的青年男子在对她唱歌言情,但传情的含蓄,给女方获得的印象是"道是无情却有情"。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    思    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问:"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一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答案:这是一首较为著名的描写男女情长的诗,写出了在秦地的思妇内心的独白。诗人语义双关,用抒自然之春天,理喻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又以"丝"(思)、"枝"(知)谐音,连接异地男女之间的思念情怀。
3、秋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第三句中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第三句中“凉”字意义双关,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凄凉。诗人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的意境。
八、通感
通感: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通感技巧的运用,能突破语言的局限,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收到增强文采的艺术效果。
《吕氏春秋·本味》中有“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高山,汤汤乎若流水”的句子,实则就是运用了了通感修辞手法,把听觉与视觉相互沟通,即听琴声而知志在高山、流水的情景。
1、视觉形象转化为触觉形象
比如,李贺《蝴蝶飞》:
杨花扑帐春云热,龟甲屏风醉眼缬。
东家蝴蝶西家飞,白骑少年今日归。
其中,“杨花扑帐春云热,龟甲屏风醉眼缬”就是将视觉形象转化为触觉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