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义务教育课本 五年级 语文〔第一学期〕
古诗词解析
1.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参考译文】
山坡、原野间草木茂盛,一片葱茏,稻田里的水与天光相辉映,满目亮白。杜鹃声声啼叫,天空中烟雨蒙蒙。四月到了,农民都开场忙起了农活,闲着的人很少。他们刚忙完了
采桑养蚕的事又要开场插秧了。
【学习提示】
翁卷,字续古,一字灵舒,南宋诗人,有“乡村诗人〞之名,作品以精致优美的七言绝句见长。
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四月特有的景象勾勒了出来。后两句写人,平实的用词,充分地衬托出“乡村四月〞农民劳动的紧张、繁忙。全诗动静结合,绘声绘,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彩鲜明的图画,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之心和赞美之情也表达无遗。
2.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参考译文】
白天在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纺线织布,农家男女各司其事,各管一行。小孩子哪里懂得耕织之事,也模拟大人的样子,在桑树阴下学着种瓜。
【学习提示】
范成大,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南宋诗人。他的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
这首诗以朴实的语言、细致的描绘,热情地赞颂了农民紧张繁忙的劳动生活。前两句写乡村男耕女织,日夜辛劳,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敬重。后两句通过细节描绘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烂漫,既生动又富有生活情趣。
3.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上下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参考译文】
从正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庐山,山峰屹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等不同间隔 不同高度去看,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人们之所以认不清庐山本来的面目,是因为自己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词就身在庐山之中啊!
【学习提示】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造诣。
题西林壁?是诗人游观庐山后的总结,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更包含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人生哲理。前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景、千姿百态的庐山风景。后两句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充满了哲理,为人们广为传诵。
这是一首哲理诗,但诗人不是抽象地发议论,而是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化浅出地表达哲理,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4.溪上遇雨二首〔其二〕
唐·崔道融
坐看黑云衔猛雨,
喷洒前山此独晴。
忽惊云雨在头上,
却是山前晚照明。
【参考译文】
我单独坐在山间的岩石上,看见前面浓密的乌云饱含着雨水喷洒在前方起伏的山峦上,而此地却仍然阳光灿烂。我正悠然欣赏大自然这一奇观时,突然大吃一惊——滚滚的乌云挟带着狂风骤雨,已泻到了我的头上!不过我却意外地发现:前山青翠的山峰上,映照着一抹夕阳的余晖!
【学习提示】
崔道融,自号东瓯散人,晚唐诗人。
这首写景诗不同于一般唐诗。它是咏夏天的骤雨,你既不能从中觅得何种寓意,又不能视为作者心境的写照。因为它实在是为写雨而写雨。全诗以“坐看〞沉着起,而用“忽惊〞、“却是〞作跌宕转折,写出夏雨的疾骤。而一“衔〞一“喷〞,不但把黑云拟人化了〔它像在撒泼、顽皮〕,形象生动,而且写出了雨的力度,具有一种猛烈浇注感。写云曰“黑〞,写雨曰“猛〞,均穷极形容。诗人还通过“遇雨〞者表情的变化,先是“坐看〞,继而“忽惊〞,侧面衬托出夏雨的瞬息变化难以意料。
5.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参考译文】
我单独一人在远离故土的地方生活,每逢遇到佳节良辰就更加想念亲人。想到今天是重阳节,故土的兄弟们要登高望远,当他们佩戴茱萸时会发现单单少了我一个人。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