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青海省西宁市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48.0分)
1.  考古学家在北京人遗址发现了近10万件石器和大量的动物化石。经测定,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20万年。由此可见,研究史前文明最可信的依据是(  )
A. 考古发现    B. 口头传说    C. 推理想象    D. 影视资料
2.  小史同学到陕西历史博物馆进行参观游览,博物馆讲解员说:“这里的人们以粟为主食,以半地穴式房屋为居,还能制作彩陶。”与之相符的遗址可能是(  )
A. 龙山文化遗址    B. 元谋人遗址    C. 山顶洞人遗址    D. 半坡人遗址
3.  浙江绍兴有一座著名的大禹陵,人们为大禹建陵主要是纪念他(  )
A. 品德高尚,让位给尧    B. 建造宫室,制作衣裳
C. 治理水患,造福人民    D. 发明耒耜,教民农耕
4.  《礼记礼运》中“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此处,“天下为家”所指的制度是(  )
A. 禅让制    B. 科举制    C. 行省制    D. 世袭制
5.  西周时期,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社会等级制度,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在于(  )
A. 割据称雄,争夺霸主    B. 兼并战争,实现统一
C. 稳定统治,巩固疆土    D. 讨伐商纣,建立政权
6.  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古书上记载,当时的人们已经用铁制农具(如图)耕种土地了,至迟在春秋末年,人们已使用牛来耕地。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反映了(  )
A. 金属货币更多使用
B. 分封制的逐步瓦解
C. 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D. 古代军事水平提升
7.  战国时期,七国之间的战争呈现出规模大、兵力多、区域广、时间长等特点,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下列战役不属于发生于这一时期的是(  )
A. 涿鹿之战    B. 马陵之战    C. 长平之战    D. 桂陵之战
8.  战国著名法家代表韩非在《韩非子•物权》中提到“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由此可见,韩非子主张(  )
A.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B. 强化军事理论学习    C. 提倡节俭选贤治国    D. 顺应自然和民心
9.  秦朝的“半两钱”和汉代的“五铢钱”,因铸造量大、影响广,被称为金属铸币双雄。这两种钱币的铸造体现了(  )
A. 城市的兴起和发展    B. 国家对经济的管理    C. 陆路交通四通八达    D. 明确尊卑等级制度
10.  历史课堂上,同学们在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小史同学出示了“戍守长城”“王侯将相”“张楚政权”等关键词,由此可知,他们小组探究的是(  )
A. 黄巾起义    B. 陈胜、吴广起义    C. 黄巢起义    D. 隋末农民大起义
11.  东汉初年,刘秀未来巩固统治,采取了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裁减官员和惩处贪官污吏等一系列措施。出现了社会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  )
A. 光武中兴    B. 康乾盛世    C. 贞观之治    D. 开元盛世
12.  东汉后期,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由此导致了(  )
A. 政权分立社会发展    B. 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C.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    D. 统一国家建立巩固
13.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与丝绸之路开通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鉴真东渡    B. 戚继光抗倭    C. 玄奘西行    D. 张骞通西域
14.  七国是现在的哪个省公元前60年,西汉朝代在西域设置管理机构,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
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此管理机构是(  )
A. 驻藏大臣    B. 澎湖巡检司    C. 西域都护    D. 安西都护府
15.  中国的传统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下列我国古代中医药学成就搭配正确的是(  )
A. 李时珍——《黄帝内经》    B. 扁鹊——“麻沸散”、“五禽戏”
C.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D. 华佗——《本草纲目》、“医圣”
16.  西汉的司马迁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勤奋好学、饱读书籍、秉笔直书,写出了不朽的历史著作(  )
A. 《资治通鉴》    B. 《论语》    C. 《天工开物》    D. 《史记》
17.  表格整理法是我们在历史学习中常用的一种学习方法,下表反映的战役应是(  )
时间
200
交战双方
袁绍和曹操
战役特点
以少胜多
战役结果
曹操获胜
A. 官渡之战    B. 牧野之战    C. 涿鹿之战    D. 马陵之战
18.  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与夷洲的联系,“夷洲”是指今天的(  )
A. 朝鲜    B. 台湾    C. 日本    D. 锡兰
19.  如图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哪一历史时期的政权更迭(  )
A. 隋唐时期    B. 辽宋夏金元时期    C. 秦汉时期    D. 三国两晋南北朝
20.  《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此情形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
A. 江南地区社会    B. 人口迁徙和劳动力南移
C. 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D. 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21.  383年,东晋以8万精兵打败了号称有百万大军的前秦,淝水之战是中国古代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这次战役交战的双方是(  )
A. 匈奴与氐族    B. 氐族与汉族    C. 匈奴与羯族    D. 羌族与汉族
22.  北朝的贾思勰在《齐民要术•种谷》中写道,“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材料体现了贾思勰在农业生产中注重(  )
A. 利用先进工具    B. 实现精耕细作    C. 顺应天时地利    D. 进行多种经营
23.  南北朝时期,我国在数学领域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近千年。创造这一成果的是(  )
A. 祖冲之    B. 刘徽    C. 钟繇    D. 司马光
24.  某七年级学生学习完中国古代史后,对于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阶段及其特征进行了如下描述,其中错误的是(  )
A.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B. 夏商周时期一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C. 秦汉时期——发展和社会变化
D.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II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0分)
2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比较迟缓……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痛感“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决心继承献公的事业,进行改革。公元前356年,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摘编自朱绍侯、张海鹏、齐涛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每郡设守、尉、监,分管一郡的行政、军
事和监察,郡以下分若干县,县有令,掌管一县政事,县尉掌管军事,县丞掌管司法。
汉武帝时,有些封国“连城数十,地方千里”,势力市里不小,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采用主父偃的建议,……各个王国越分越小,势力越来越弱,自然无法割据地方,对抗朝廷了。
——摘编自刘莹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三 孝文帝是北魏一个杰出的人物,迁都洛阳,公元493年。断北语,改族姓,禁胡服,与汉人通婚,兴学校,改制度。
——摘编自吕思勉主编《中国通史》
(1) 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列举两例商鞅变法在政治方面的措施,并归纳一条商鞅变法取得的成效。
(2) 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说秦在地方实行郡县制对后世产生的影响。汉武帝“采用主父偃的建议”解决了诸侯王问题,指出主父偃的具体建议是什么?
(3) 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中“断北语”体现了孝文帝的哪一项改革措施?此改革有何作用?
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历史……距今10000年左右,我国长江中下游的先民开始栽培如右图的农作物,……距今7000年的浙江余姚某遗址也发现了大量的此种农作物。
——摘编于部编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都江堰建成后“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摘编于部编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 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图中是何种农作物?请写出“某遗址”是哪一原始居民的生活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