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芍的功效与作用及其应用价值
赤芍,中药名。为毛茛科植物赤芍或川赤芍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根茎、须根及泥沙,晒干。苦,微寒。归肝经。有清热凉血,活血祛瘀的功效。赤芍是著名野生地道中药材,应用历史悠久,用量较大、用途广泛且需求较为刚性,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出口。
【中文学名】赤芍
【处方名】:赤芍、赤芍药、炒赤芍。处方中的赤芍、赤芍药,指生赤芍,为原药材去杂质,刮去粗皮,晒干,润透切片生用入药者。炒赤芍为赤芍片用文火炒至黄,略见焦斑摊晾,然后入药者。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目 毛茛目
科 毛茛科
属 芍药属
种 芍药
【芍药和牡丹鉴别】
牡丹出《园林树木学》中,芍药出在《花卉学》,牡丹为木本植物,芍药是多年生宿根草本,但是它们都属于一个科属--芍药科芍药属。
牡丹花独朵顶生,芍药一般为数朵簇生于枝端。
芍药叶片狭长浓绿,牡丹叶片舒展,有种富态的形状,颜也嫩一些。
芍药的枝条柔软(软妹子),牡丹的枝条硬朗结实有有木质感。
芍药和牡丹两者花期不同。虽然接近,但严格守时。民间说法是“谷雨看牡丹,立夏看芍药”,也就牡丹是4月底开花,芍药在5月初开花。
牡丹
【入药部位】毛茛科植物芍药或川赤芍的干燥根。
【配伍】
1、与生地黄、大黄、白茅根等同用,可用于血热吐衄。
使用价值2、与金银花、天花粉、乳香等同用,可用于热毒壅盛,痈肿疮疡。
3、与当归、川芎、延胡索等同用,可用于血滞经闭、痛经、症瘕腹痛等症。
4、与三七、佛手、泽泻、甘草同用,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有扩张冠状血管,增加血流量的作用,用于冠心病的胸闷和心绞痛,对高胆固醇血症和高甘油三酯血症亦有一定疗效。
【用法】用量6-12g。
【功 效】:清热凉血,散瘀止痛,降血脂、降血压。 行瘀,止痛,凉血,消肿。
【主 治】用于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瘾瘕腹痛,跌扑损伤,痈肿疮疡。治瘀滞经闭,疝瘕积聚,腹痛,胁痛,衄血,血痢,肠风下血,目赤,痈肿。
炒赤芍:炒后药性偏于缓和,活血止痛而不伤中,可用于瘀滞疼痛。
酒赤芍:以活血散瘀力胜,清热凉血作用较弱。多用于闭经或痛经,跌打损伤。
《神农本草经》认为赤芍:“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
《滇南本草》亦云:“(赤芍)泻脾火,降气,行血,破疲,散血块,止腹痛,攻痈疮。”
《药品化义》:“泻肝火。”
【临床应用】 1. 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发热、舌绛、身发斑疹,以及血热妄行等。配生地、牡丹皮等。
2. 用于经闭,跌扑损伤,疮痈肿毒等气血瘀滞证。配川芎、当归、桃仁、红花等,可用于经闭及跌扑损伤;配当归、金银花、甘草等,可用于疮痈肿毒
【性味】:酸、苦,凉。
《本经》:“味苦,平。”
《吴普本草》:“桐君:甘,无毒。歧伯:咸。李氏:小寒。雷公:酸。”
《别录》:“酸,平微寒,有小毒。”
《本草衍义》:“味涩苦。”
【归经】入肝、脾经。
《珍珠囊》:“足太阴脾经。”
《汤液本草》:“入手足太阴经。”
《本草经疏》:“手足太阴引经药,入肝、脾血分。”
《药品化义》:“入肝、小肠二经。”
《本草经解》:“入心与小肠。” 。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7.5~15克;或入丸、散。
【现代研究】
赤芍含多种苷类、赤芍精以及挥发油、脂肪油、树脂样物质、鞣质、没食子酸和多种金属元素。
赤芍具降血脂作用。药理实验表明,赤芍浸膏可显著降低胆固醇;赤芍精可显著改善高黏滞血症冠心病患者的血液流变性,可使低、中切速下的全血黏度显著降低,红细胞电泳时间明显缩短;赤芍煎剂可显著提高红细胞膜的流动性。
现代药理研究还证实,赤芍也具有降低肺动脉高压及门脉高压的作用。赤芍对实验性肺动脉高压及慢性肺心病、肺动脉高压均有良好的缓解效果,表现为可使肺血管扩张、肺血流改善、肺动脉压下降、心排出量增加和心肺功能均得改善。此外,赤芍具有抗血栓形成、抗动脉粥样硬化和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