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商品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物品的有用性。商品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2.交换价值是指商品能够通过买卖同其他商品相交换的属性,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4.具体劳动是指具有特定的目的、操作方法、劳动对象、劳动手段和劳动结果的各种具体形式的千差万别的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
5.抽象劳动是指撇开各种具体形式的一般的无差别人类劳动。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
6.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7.简单劳动是指简单劳动力的支出,即任何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头脑和肌体平均具有的劳动力的耗费。
8.复杂劳动是指经过专门的学习和训练,具有一定的技能和知识的复杂劳动力的支出。
1。劳动力商品价值是指维持和再生产劳动力这一特殊商品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劳动力价值的大小取决于这些生活资料所必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劳动日而绝对增加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
3.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劳动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使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延长所生产的剩余价值。
使用价值4. 超额剩余价值是指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5.不变资本是指资本家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生产资料在生产过程中只是把它原有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用C来表示。
6.可变资本是指资本家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劳动力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不是把自己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而是通过工人的劳动创造出比本身价值更大的新价值,为资本家生产出剩余价值,使其原有的价值量发生变动,用v来表示。
7.资本主义工资是指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是劳动力这一特殊商品的价值的货币表现。它反映着劳动力的买卖关系。
1.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是指资本家把剩余价值全都用于个人消费,生产在原有规模上重复进行的资本主义生产。
2.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是指资本家把剩余价值的一部分作为资本追加到生产上,使生产在扩大的规模基础进行的资本主义再生产。
3.资本积累是指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它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4.资本有机构成是指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用公式表示:C:V。
5.资本积聚是指个别资本依靠本身的积累,即将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来增大自己的资本总额。
6.相对过剩人口是指超过资本需要而形成的相对多余的劳动人口。
7.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是指由资本积累引起的财富积累和无产阶级贫困积
累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客观必然性。
8.工人阶级贫困化是指整个工人阶级处于贫困状态的地位,有相对贫困化和绝对贫困化两种表现形式。前者是指工人阶级的收入在社会国民收入中相对下降。后者是指工人阶级物质和文化生活状况的绝对恶化。
1.资本循环是指产业资本依次经过购买、生产、售卖三个阶段,并相应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使价值得到增殖,最后又回到原来出发点的全部运动过程。
2.资本周转是指产业资本循环不是当作一个孤立的行为,而是当作周期性的过程来看待。
3.资本周转时间是指从预付资本形式开始,又回到预付资本形式为止,中间所经过的时间。它包括资本的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总和。
4.固定资本有形磨损是指它在使用价值(即物质)上的损耗,也称物质磨损。它包括在生产过程中的使用而造成磨损和受自然力作用而造成的磨损。
5.固定资本无形磨损是指它在价值上受到的损失,也称精神磨损。它包括因技术改进导致生产同样机器设备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以及出现效能更高的同类新机器设备,使原有的机器贬值。
6.折旧是指固定资本在使用过程中因损耗而转移到产品中去的价值部分不断提取并积累起来,以备将来替换已损耗完的固定资本的补偿方式。
7.预付资本总周转是指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平均周转。用公式表示:预付资本一年中的周转次数(速度)=(一年中固定资本周转价值总额+一年中流动资本周转价值总额)/预付资本总额
1.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是指生产规模不变的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其特点是资本家将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而没有资本积累。
2.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是指生产规模扩大的社会资本再生产。其特点是资本家把部分剩余价值积累起来,作为追加资本投入生产。
3.社会总资本运动是指整个社会所有个别资本互相交错的循环运动。它包括资本流通和一般商品流通。用公式表示:W—{G—W…P…W
{g—w
4.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规律是指在以技术进步为特征的扩大再生产过程中,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社会总资本中不变资本所占的比重提高,对生产资料的需求比对消费资料的需求增长更快的客观必然性。
5.经济危机是指资本主义生产过剩的危机。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即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比较显得过剩,而不是绝对过剩。
1.成本价格是指商品生产中所耗费的不变资本价值和可变资本价值之和,也称生产成本。它是经营者衡量企业盈亏的标志和决定竞争成败的关键。成本价格用K 来表示。
2.平均利润是指各个生产部门的资本家按照平均利润率获得的利润。它是利润的转化形态,实质上仍然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只不过它是剩余价值总量在不同部门资本家之间的重新分配而已。
3.商业资本是指专门经营商品买卖业务、以攫取商业利润为目的的资本。它是从产业资本中分离出来的独立的资本形式。
4.商业利润是指商业资本家经营商品所获得的利润。它是产业工人所创造、由产业资本家让渡给商业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体现了商业资本家与产业资本家共同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
5.借贷资本是指为了取得利息而暂时贷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它是从职能资本运动中游离出来的特殊资本形式。它反映了职能资本家和借贷资本家之间共同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
6.利息是指职能资本家使用借贷资本而让渡给借贷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利息的本质是剩余价值的一种特殊转化形式。
7.利息率是指一定时期内的利息量与借贷资本量的比率,用公式表示: 利息率=利息量/借贷资本量×100% 它的高低取决于平均利润率的大小和借贷资本的供求状况。
8.股票价格专指股票在证券市场上买卖的价格。股票价格的高低取决于股息和利息率。用公式表示:股票价格=股息/利息率
9.虚拟资本是指以有价证券的形式存在,并能给持有者带来一定收入的资本。它与在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真实资本相对而言,是有权凭有价证券取得一定收入的一种所有权资本。
10.级差地租是指农业中因土地肥沃程度不同或地理位置不同导致农产品实际成本不同而产生的超额利润。这种地租是同土地的等级相联系的,所以叫级差地租。因土地肥沃程度的差别和位置的优劣所产生的超额利润而转化成的地租,称为级差地租第一形态;因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投资,各次投资的劳动生产率不同所产生的超额利润而转化的地租,称为级差地租第二形态。
11.绝对地租是指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的垄断所到的地租,称为绝对地租。它之所以称为绝对地租,因为它是绝对的,不依土地好坏为转移,租种任何一块土地都要缴纳的地租。
1、垄断是指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而形成的一种资本运行方式,少数几个大企业以攫取垄断利润为目的,联合控制了一个或几个经济部门的生产和流通。
2、垄断价格是指垄断组织凭借垄断地位直接保证垄断资本获得垄断利润的商品价格。垄断价格是大大偏离商品价值的一种市场价格。
3、垄断利润是指垄断资本凭借其垄断地位而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4、垄断竞争是指以垄断资本为主体或主要方面而展开的竞争。与自由竞争相比较,垄断竞争的目的、
性质和手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5、金融资本是指在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的融合生成的一种新型的资本形态。
6、金融寡头是指掌握和控制金融资本的少数最大的垄断资本的头目,他们以巨大的经济实力来实现对整个社会经济的统治和控制。
7、资本参与制是指垄断资本通过收买和持有一定数量股票,以达到“股票控制额”来实现对其他企业的控制。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指资产阶级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它是从一般垄断资本主义转化而来的。
2.国家垄断资本是指资产阶级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它以两种形式存在:一种是国家用来调节阶级利益的各种货币资本;一种是用来经营国有企业的资本,
即国有企业垄断资本,是国家垄断资本的主体。
3.国私共有垄断资本是指国家垄断资本与私人垄断资本混合而组成,国家与垄断资本的结合是在企业范围内实现的。
4.财政政策是指国家运用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政策直接影响社会的总需求和总供给水平,进而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发挥作用。
5.货币政策是指国家根据确定的宏观经济目标,通过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的管理。是通过调节利率和信贷规模来影响社会经济运行的政策。
6.产业政策是指国家通过制定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产业技术等政策,采取多种措施和手段,引导和刺激企业进行相应的投资和组织结构的调整,以促进资源的定向配置,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的发展。
7.收入政策是指国家为了调节经济运行,对个人收入的总量和结构进行调节的政策规定。
1、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国际化与资本国际化的基础上,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相互渗透,调整世界经济趋向于整体化。
2、资本输出是指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或经济组织为了获得高额利息或利润对国外进行贷款和投资。
3、跨国公司是指以本国总公司为基地,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其他国家和地区从事生产和经营活动的国际性企业。
4、国际经济秩序是指各国在发生经济联系和进行经济活动中的制度、规则及各国普遍接受的各种条件等。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