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每年发⽣地震约500万次,其中有感地震约多少次什么是地震?
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叫地震。
2.地球上⼀年⼤约发⽣多少次地震?
地球上每天都在发⽣地震,⼀年约有500万次,其中约5万次⼈们可以感觉到;可能造成破坏的约有1000次;7级以上的⼤地震,平均每年有⼗⼏次。
3.按地震的成因,可以分为哪⼏种类型?
(1)构造地震:由于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的地震。这类地震发⽣的次数最多,约占全球地震总数的90%以上,破坏⼒也最⼤。
(2)⽕⼭地震:由于⽕⼭作⽤,岩浆活动、⽓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地震⼀般影响范围较⼩,发⽣的次数也较少,约占全球地震总数的7%。
(3)陷落地震:由于地层陷落引起的地震。例如,当地下溶洞⽀撑不住顶部的重量时,就会塌陷引起振动。这类地震更少,约占全球地震总数的3%,引起的破坏也较⼩。
(4)诱发地震:地下核爆炸、⽔库蓄⽔、油⽥抽⽔和注⽔、矿⼭开采等活动引起的地震。
4.构造地震可分为哪⼏种类型?
(1)孤⽴型地震:没有前震,余震⼩⽽少,且与主震震级相差悬殊,地震能量基本上是能过主震⼀次性释放的。
(2)主震----余震型地震:⼀个地震序列中,最⼤的地震特别突出,所释放的能量占全序列能量的90%以上。这个最⼤的地震叫主震,其他较⼩的地震中,发⽣在主震前的叫前震,发⽣在主震后的叫余震。
(3)双震型地震:⼀个地震活动序列中,90%以上的能量主要由发⽣时间接近、地点接近、⼤⼩接近的两次地震释放。
(4)震型地震:⼀个地震序列的主要能量是通过多次震级相近的地震释放的,没有明显的“⽼⼤”,⼏次地震(震)所释放的能量占全序列的80%以上。
5.为什么会发⽣地震?
地球内部的情况很复杂。从地表到地球中⼼主要可分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地壳平均厚度约3.3公⾥。⼤多数不地震发⽣在地壳和地幔上部边缘的岩⽯⾥。伴随地球运动的过程中,地壳的不同部位受到挤压、拉伸、旋扭等⼒的作⽤,在那些⽐较脆弱的部位,岩层就容易破裂,引起断裂、位错等变
动,于是就发⽣地震,这类地震叫构造地城。地球上90%以上的地震是构造地震。
6.什么是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中距?
震源:地球内部直接发⽣破裂的地⽅。
震源深度:震源到地⾯的垂直距离。
震中距:在地⾯上,从震中到任⼀点的距离叫做震中距。
7.什么叫极震区?
破坏程度最严重的地区叫极震区。
8.什么是震级?
震级反映地震释放的能量⼤⼩,只跟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它是⽤“级”来表⽰的。
震级是通过地震仪器的记录计算出来的,地震越强,震级越⼤。震级相差⼀级,能量相差约30倍。
9.地震按震级⼤⼩可分为哪⼏类?
弱震:震级⼩于3级的地震。
有感地震:震级等于或⼤于3级、⼩于或等于4.5级的地震。
中强震:震级等于4.5级,⼩于6级的地震。
强震:震级等于或⼤于6级的地震。其中震级⼤于或等于级的⼜称为巨⼤地震。
10.什么叫破坏性地震?
破坏性地震是指造成⼈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地震灾害。⼀般震级⼤于5级,会造成不同程度地震灾害,通常称为破坏性地震。
11.⽬前世界上有仪器记录的最⼤地震是哪⼀次?
1960年5⽉22⽇发⽣在智利的8.9级地震。
12.什么是地震烈度?影响烈度的因素有哪些?
烈度是表⽰地⾯受到地震的影响和破坏的程度,它⽤“度”来表⽰。⼀般⽽⾔,震级越⼤,烈度就越⾼。同⼀次地震,震中距不同的地⽅烈度就不⼀样(⼀般情况下,震中地区受破坏的程度最⾼,其烈度值
称为震中烈度,随着震中距的增加,地震造成的破坏逐渐减轻)。烈度的⼤⼩除了震级、震中距外,还与震源深度、地质构造和岩⽯等因素有关。
13.震级和烈度有什么不同?
震级只跟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是表⽰地震⼤⼩的度量,所以⼀次地震只有⼀个震级;⽽烈度表⽰地⾯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则各地不同,但震中烈度只有⼀个。多数浅源地震的震中烈度与震级的关系如下表:
震级 2 3 4 5 6 7 ≥8
震中烈度 1~2 3 4~5 6~7 7~8 9~10 11~12
14.按震源深度,地震可分为哪⼏类?
世界上⼤多数地震的震源分布在地下5~20公⾥这⼀带,也有⽐较浅和更深的。按照震源深度,可将地震分为下列三类:
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在70公⾥以内。
中源地震:震源深度为70~300公⾥。
深源地震:震源深度超过300公⾥。
⼀年中全世界所有地震释放的能量约有百分之⼋⼗五来⾃浅源地震;百分之⼗⼆来⾃中源地震;百分之三来⾃深源地震。15.世界上震源最深的地震有多深?
⽬前世界上记录到的震源最深的地震是1934年6⽉29⽇发⽣于印度尼西亚苏拉威岛东的地震,震源深度720公⾥,震级为6.9级。
16.什么是地震带?世界上最主要的是哪两⼤地震带?
地震发⽣较多⼜⽐较强烈的地带,叫地震带。世界上两个最主要的地震带是:
(1)环太平洋地震带;(2)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简称欧亚地震带)。
17.为什么我国是⼀个多地震的国家?
我国地处世界上两⼤地震带之间,有些地区就是这两个地震带的组成部分,受它的影响,我国地震活动不仅频度⾼,强度⼤,⽽且地震活动的范围很⼴,⼏乎全国各省均发⽣过强震。据统计,我国⼤陆地震约占世界⼤陆地震的三分之⼀;本世纪以来全球⼤陆7级以上强震,我国约占35%。我国是⼀个多地震的国家。
18.我国最早有记载的地震是哪⼀次?
中国尧舜时代(公元前23世纪),发⽣在蒲州(现称)的地震。
19.⼴东省历史上发⽣的最⼤地震是哪次?
1918年2⽉13⽇南澳7.3级地震。
20.⾃有记载以来,我国最⼤的⽔库诱发地震发⽣在哪⾥?
1962年3⽉19⽇在⼴东河源新丰江⽔库坝区发⽣了迄今为⽌我国最⼤的⽔库诱发地震,震级为6.1级。
21.新中国成⽴以来对⼴东省影响较⼤的地震有哪些?
新中国成⽴以来对⼴东省影响较⼤的地震有:1962年⼴东河源新丰江6.1级地震、1969年⼴东阳江6.4级地震、1994年台湾海峡7.3级地震、1994年和1995年北部湾6.1和6.2级地震。
22.世界上第⼀台地动仪是谁发明的?
世界上第⼀台地动仪(候风地动仪)是公元132年我国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的,并于公元138年记录到陇西⼤地震。
近代的地震仪约在18世纪九⼗年代才制成,其原理与候风地动仪基本相似。地震仪发展很快,有各种类型,灵敏度很⾼,并已实现了⽆线遥测、数字化记录等。
23.我国⾃建最早的地震台和遥测台⽹分别在哪⾥?
1930年我国第⼀年⾃建地震台----北京西⼭鹫峰地震台,在李善邦和秦馨菱先⽣主持下建成,1937年⽇寇发动侵华战争后停⽌观测。1966年北京遥测台⽹建成,有8个⼦台。
24.地震有前兆吗?
地震前,在⾃然界发⽣的与地震有关的异常现象,称为地震前兆,它包括微观前兆和宏观前兆两⼤类。常见的地震前兆现象有:(1)地震活动异常;(2)地震波速度变化;(3)地壳变形;(4)地下⽔异常变化;(5)地下⽔中氡⽓含量或其它化学成分的变化;(6)地应⼒变化;(7)地电变化;(8)地磁变化;(9)重⼒异常;(10)动物异常;(11)地声;(12)地光;(13)地温异常等等。
有感地震一般是几级当然,上述这些异常变化者是很复杂的,往往并不⼀定是由地震引起的。例如地下⽔位的升降常与降⾬、⼲旱、⼈为抽⽔和灌溉有关。再如动物异常往往与天⽓变化、饲养条件的改变、⽣存条件的变化以及动物本⾝的⽣理状态变化等等有关。因此,我们必须在⾸先识别出这些变化原因的基础上,再来考虑是否与地震有关。
25.地震前地下⽔有什么异常变化?应当注意哪些⼲扰?
地下⽔位升降及变⾊、变味、翻花、冒泡及温泉⽔温的突然变化等,都有可能是地震前兆。但是,地下⽔的变化是⼀种很复杂的现象,必须注意排除降⾬、⼲旱、河⽔涨落、台风、⼈为抽⽔及灌溉、环境污染等多种因素的⼲扰。
26.地震前鱼类有哪些异常反应?
鱼类如鲶鱼、鲫鱼、青鱼、草鱼、链鱼、镛鱼、泥鳅、⾦鱼、鲨鱼及某些深海⾥的鱼均有反应。其表现为翻腾跳跃、打漩、狂游、成漂游⽔⾯,有的发出叫声,有的呈昏迷状态,鱼肚朝天,甚⾄死亡。
27.哪些地⾯动动物在地震前有异常反应?异常表现形式如何?
地震前,兔、猫、鸡、狗、⽺、猪及⽜、马、驴等⼤牲畜均有异常反应,⼤致有狂躁型和忧郁型两种。前者表现为狂吠、嗅地、扒地、乱咬、乱跑、乱闹,警⽝不听指令,猪⽺和⼤牲畜不进圈、不吃东西、闹圈、有的挣脱缰绳逃跑;后者表现为呆滞、不吃⾷,猫则惊恐外逃,乱抓乱闹,有的叼着⼩猫搬家,有的震前跑失,震后⼜回来。
28.什么是地震预报地震预报的三要素是什么?
地震预报是对破坏性地震发⽣的时间、地点、震级以及地震影响的预测。地震预报的三要素是指所预测地震发⽣的时间、地点、震级。
29.什么叫做地震长期、中期、短期和临震预报?什么叫地震年度趋势预测?
(1)地震长期预报,是指对未来10年内可能发⽣破坏地震的地域的预报;(2)地震中期预报,是指对未来⼀⼆年内可能发⽣破坏性地震的地域和强度的预报;(3)地震短期预报,是指对3个⽉内将要发⽣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4)临震预报,是指对10⽇内将要发⽣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5)年度地震趋势预测是由中国地震局每年组织专家对下⼀个年度国内可能发⽣破坏地震的地点所作的趋势性预测。
30.地震预报难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地震预报难度⼤的原因,主要有:⼀是地震现象本⾝的复杂性;⼆是地震多发⽣在地下深处,⽬前的科学技术⽔平难以直接探测震源深处的情况;三是强地震(尤其7级以上⼤地震)发⽣较少,因此预报实践机会少。
31.⽬前我国地震预报处于什么⽔平?
我国⽬前的地震预报⽔平和状况,⼤体可以这样概括:对地震孕育发⽣原理、规律有所了解,但远没
有完全认识;在⼀定条件下能够对某些类型的地震作出⼀定程度的预报,但还不能预报所有的地震;以年为度量的中期预报已有⼀定的可信度,但以天为度量的短临预报的成功还只限于极少数特殊类型的地震。
32.世界上每⼀次取得明显减灾实效的成功地震预报是哪次?
我国地震⼯作者成功地预报了1975年2⽉4⽇发⽣在辽宁海城的7.3级地震,被世界科技办称为“地震科学史上的奇迹”。
33.为什么1966年被称为中国地震预报的⾥程碑?
1966年3⽉8⽇和3⽉22⽇在河北省邢台地区先后发⽣6.8级和7.2级强烈地震,造成重⼤损失。周恩来总理⼏次赴地震现场,指导抗震救灾⼯作,并且⼴泛听取地震学家和各⽅⾯专家的意见,向地震⼯作者发出要搞地震预报的伟⼤号召。因此,1966年被称为中国地震预报的⾥程碑。
34.如何判断地震谣⾔和误传?
(1)带有封建迷信⾊彩或离奇的传说,如某地要沉为⼤海等这些没有科学根据的“地震信息”纯属地震谣⾔。
(2)传说某外国机构或某专家权威⼈⼠提出的“预报意见”,这种通过⾮正规渠道,不符合国家关于地震预报规定的信息不可相信。
(3)传说地震震级很⼤(8级、12级等)或发震时间、地点和震级⼗分具体(如某⽇、某时、某区、某村或⼏级等),这种脱离科学实际、脱离当前预报⽔平的信息都应视为谣⾔或误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