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的:
1.知识与能力:了解关于地震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养成细心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能够学会在地震中的一些防护和自救办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前预习搜集相关材料,课上师生互动、交流,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借助多媒体学习关于地震的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情景再现和模拟演练的方法掌握防震与抗震的方法与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认识地震前兆和防范措施,增强防震意识;遇到地震时应保持冷静,科学避险,关爱自己,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教学重难点: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和给人类造成的危害;培养学生掌握科学避震的方法,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板书课题
1、同学们,有一种自然灾害称其为地震,地震从开始到结束时间很短。你经历过地震吗?你见过地震后的情景吗?接下来我们观看一段地震的视频资料。孩子们观看后你有何感受?
2、猛烈的地震会给人类带来难以磨灭的伤痛,那么,地震可不可以被预测,可不可以提前做好防震措施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地震的预测与防范”。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有感地震一般是几级(一)、了解地震的危害
说一说地震都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危害?
1、城市:建筑倒塌、地下管线断裂、燃气泄漏、水源污染、人员伤。
2、山区:山体滑坡、水库垮坝等。
3、海上:海啸、风暴潮等。
(二)、地震按其震动强度可分为四种:
(1)微震。此种地震是小于2级的地震,人是感觉不到的,只有通过精密的仪器才可以测定出来。
(2)有感地震。这类地震大约处于2级至4级之间,人可以感觉到,但一般没有什么危险。
(3)破坏性地震。这是指5级以上的地震。这类地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4)强烈地震。6.5级以上地震,都属于强烈地震,这类地震具有很强的破坏性。
(三)、地震的预报
1、地震预报即提前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使人们提前防范。地震预报只能由各级政府发布,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发布地震预报。
2、地震预报是世界公认的科学难题,目前只对中长期预报有一定的认识,但仍无法预测地震发生的确切时间。特别是短临预报,主要是经验性的。
3、讨论:你听说过我国东汉时期的科学家张衡吗?他最具代表性的发明是什么呢?(地动仪)它有八个龙头,代表八个方位,在每条龙头的下方都有一只蟾蜍与其对应。任何一方如有地震发生,该方向龙
口所含铜珠即落入蟾蜍口中,由此便可测出发生地震的方向。
4、知识链接:1975年,我国成功预报了2月4日发生于辽宁海城的7.3级强烈地震,地震前一天疏散了一百万人,使这次地震的伤亡和损失大大减小。
(四)、了解地震前的征兆
1、前震:大地震前经常会有小震发生,多的可达几十至几百次。
2、大气异常:震前,特别是大震前,经常会发生一些反常的大气物理现象。如:狂风暴雨、大雪、大旱、大涝、温度的骤然变化等。
3、出现地声:震前几分钟、几小时,甚至几天,会有声音从地下深处传来。声音越大越沉闷,震级也越大。这是大自然向人类万物发出的警报。
4、动物反应异常:兴奋型异常:惊恐不安、不进圈、狂吠、迁等。抑制型异常:行动迟缓、发呆发痴、不肯进食等。生活习性变化:如冬眠的蛇出洞、老鼠白天活动不怕人、大批青蛙上岸等。
5、地光现象:震前常常伴有地光现象发生,有红、黄、蓝、白、紫等多种颜。形状不一,有的呈片状或球状,也有的象电火花一样。地光一般时间很短,一闪而过,很难观察到。
6、水位异常:震前,地下水的水位往往会发生异常变化,有时甚至会喷出地面。有时还会发生水质的变化,如变味、变、出气泡等。
7、知识链接:井水、动物等异常可能是地震前兆,也可能是其它原因,因此发现异常后不要惊慌,应及时向地震部门反映。地震部门电话为:(010)62009003
三、随堂测评
1、关于地震预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现在人类可以准确预测到每场地震发生的确切时间、地点及震级
B.所有的地震预报主要是经验性的,人类还无法对地震进行预测
C.地震预报只能由各级政府发布,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发布地震预报
2、地震震级一共分为几个等级:
A.4个
B.5个
C.9个
3、几级以上的地震,人类才能够感觉到:
A.只要是地震人类就能感觉到
B.2.5级以上的人类才能感觉到
C.5级以上的人类才能感觉到
4、人类感官无法察觉到的地震征兆是:
A.地球的磁场变化
B.水位变化大
C.地下水异常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井水、动物等出现异常时,一定是要发生地震了
B.地震来临前的征兆并不准确,完全不可信
C.发现一些地震前的征兆时,不要惊慌,可以向地震部门反映
6、具有破坏性的地震一般要在几级以上:
A.2.5级
B.3级
C.5级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