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 要】巴金(1904-2005)是中國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作家,代表作品有《灭亡》《新生》《激流三部曲》《憩园》《寒夜》等。他的创作可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前后期在写作主题、内容、形式上大有不同,本文力图把握这背后时代的因素和他个人思想经历的变化。巴金的前期作品本文主要采用《家》《春》《秋》分析,后期则采用《憩园》《寒夜》。近些年来,学界对巴金的研究空间在不断扩大,认识也更趋全面和多元化,本文力求客观全面地认识巴金。
【关键词】巴金小说 前后期艺术转变 研究
一、从反抗到悲悯
会中饱经摧残的人和他们的种种苦难。巴金的代表作品《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便是他的早期创作。他出生于一个地主阶级的封建官僚家庭,五四运动前,巴金一直生活在这种禁锢封闭、腐朽没落的家庭中,他目睹了它的腐败堕落,对其充满了痛恨,对自由生活充满着向往。因此,在他的中长篇小说中表达了批判,并勇敢地向旧制度旧家庭宣战。
写作时巴金借鉴了《红楼梦》蛛网式的结构,集中笔墨写一个大家庭内部。代表作品《家》中写到了六七十个不同的人物,把封建家庭众多人物和复杂关系描写得淋漓尽致,而其中又集中描写几个主要人物,特点鲜明,极具代表性。巴金刚刚开始创作《家》时,便得知了书中高觉新的原型——他大哥自杀的噩耗,于是他将情绪发泄在这本小说之中,高觉新被塑造成一个典型的“多余人”形象。“多余人”这个概念来自19世纪的俄国文学,他们出身尊贵并受过良好的教育,不满现实、理想远大,却因为缺少行动而浪费自己的才华,终日生活在痛苦和矛盾之中。由于高觉新在家族中长孙的特殊身份,他虽然经过新思想的熏陶,有反抗、向上的一面,但性格懦弱、缺乏勇气,面对封建势力的压迫,只能逆来顺受,奉行“作揖主义”和“无抵抗主义”,最终悲剧连连。觉新的弟弟觉慧则是一个虽然有些幼稚但积极向上、敢于斗争的反叛青年,他的离家出走与觉新的隐忍度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巴金借此呼吁青年们摆脱枷锁、奋起抗争。 “他把自己对长兄的感情与对家庭、社会的思考融合起来,咀嚼自己所感受到的社会黑暗与残酷,并把这些情绪集中向旧家庭发泄,虚构了一桩桩血案,要呼号,要控诉,要义无反顾地向旧的家族制度宣战。他认为旧家庭所代表的专制制度,扼杀了包括他长兄在内的一切青年的幸福。”“家庭”在巴金这里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概念。传记作家李辉这样论述“家庭”,它“在巴金早期作品中是黑暗的象征物,专制的具体化,与青年所走的道路处于完全对立状态。”更早一些,巴金还写有《灭亡》和《新生》等作品——描述了五四新思潮下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迷茫和徘徊不定,最终为了理想而投身革命并追求爱情与自由。在五四运动时期,反帝反封建的新思潮传播开来,知识分子们在其间探索新的社会出路,而无政府主义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种。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