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经验对巴金小说人物塑造的影响
作者:贺美锋
来源:《文天地》2011年第24
        在众多的现代作家中,巴金是最受青年喜欢的一位青春型作家,无论是他三十年代的激情澎湃,还是四十年代的沉郁哀痛,无不激起读者的强烈共鸣,而这与他的童年经验是密不可分的。
        童年经验对一个人来说,是终身难忘的。而对创作主体来说,更是他进入文学殿堂的原动力,是他进行文学创作不竭的源泉。在巴金漫长的人生旅程和小说创作的印迹中,我们经常能寻到与之相关的千丝万缕、血肉交融的关系。
        考察巴金的童年历程,我们可以看到,在巴金的身上,既享受到了童年生活的温馨,也体味到了人世冷暖的心酸。10岁之前,他过的是无忧无虑、殷实富有的少爷生活;而在1914年母亲去世之后,生活便像他展示出残酷的一面,特别是父亲病亡后,分家过程中种种丑态让他看到了世态炎凉,这一切在他的作品中都有展示。巴金作品中出现了很多的人物,具体说来,可以分为三类:
        (一)软弱者形象
        在巴金的小说中,软弱者陈淑芬是他刻画的最为丰满,最为成功的形象。当然他所描写的软弱者的范围也是很宽的,既有被压在社会最底层的丫头仆人,也有生活在上层社会豪门大户中的小少爷;既有接受了五四新思想的新一代,也有执迷于封建礼教至死不悟的守旧青年。总之,大凡不敢或无力掌握自己命运的人都可视为软弱者。
        巴金出生于一个典型的封建家庭——成都李公馆,他亲眼目睹过姨表被家长逼迫抱着已故未婚夫的牌位拜堂成亲的情景,他也记得一位八九岁的堂姊因为缠足,每晚发出凄厉的哀号。他还听到过下人世界的生活和语言,老书童死了连付棺材都没有,老轿夫受诬陷愤而自缢当然,最让他痛心的莫过于一生爱的最多的大哥的死,这一个个悲剧都化为他笔下挣扎着的痛苦灵魂。
        在软弱者形象中,觉新是刻画的最充分、最生动的一个。巴金在创作《家》时, 把大哥李尧枚作为主要人物觉新写进小说中,原希望他大哥读到作品后,能够看到横在他面前的深渊,从而有所觉醒,勇敢地走一条新的道路。但小说写到第六章时,报告他大哥自杀的消息就意外传来了,小说失去了进入大哥眼帘的机会, 因此, 也不能把他从灭亡中挽救
出来。巴金说,这对他是一个大大的打击。由于这个打击,更坚定了他写作的决心。他希望通过他所创作的觉新形象,使许多象觉新一样的人有所觉悟,避免落入与他大哥同样的命运。也许正是这份感情、这番用心,这种对人物的熟悉, 巴金才终于成功地塑造出觉新这个矛盾重重、新旧掺半、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独特意义的形象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