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
基金课题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四川革命老区发展研究中心研究项目,项目编号:SLQ2018B-12
摘 要:历史上曾经繁盛的洋巴道,因其独特的历
史文化资源,具有潜在的旅游景观开发价值。通过对洋巴道历史文化资源的梳理,提出以历史文化资源为核心发展旅游观光,通过雕塑、表演等艺术手法进行表现,突出其旅游价值,提升人们对古道文化的整体关注度,促进沿线旅游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洋巴道;历史文化;旅游价值我国悠久的历史与先民的生存智慧,造就了许多承载着历史信息与重大价值的古道文化线路。洋巴道即是我国众多古道路之一,历史悠久,路程长达千里,在不同历史时期发挥着政治、军事、商贸运输和文化交流的作用,沿途遗存了大量的文物古迹,连接着古代与现代文明,是一条具有文化性、教育性和景观性的线性道路
遗产。[1,2,3]
洋巴道沿线大部分区域由于地处偏僻,生态环境少有破坏,保护良好,自然景观资源和历史人文景观资源丰富,途径陕川渝三省市,有较好的交通条件,为发展景观旅游提供了重要的构建依据。
1 历史上的洋巴道
洋巴道是我国古代自京城长安通往巴蜀的一条重要通道。是古蜀道中穿越巴山的四大栈道(阴平道、金牛道、米仓道、洋巴道)之一,是长安通往万源、涪陵,进而联系重庆诸地的重要道路,也是秦、巴、楚文化交融之所。文献中较早提及洋巴道的是《晋书》,该书卷一《宣帝纪》记载,司马懿的部军从西城(今安康)溯汉水而上到西乡,走的是子午道南段,再由西乡南下,则是取洋
巴道入开县、万县、朐月忍。[1]
由此推测,司马懿能循此道进军,则此道开通必在三国以前。随着近年来巴文化相关遗迹、遗址的发现,人们对洋巴道的开通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洋巴道的开通、拓展和巴文化的兴起、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1998年发掘的城固宝山遗址,发掘者将其命名为“宝山文化”,用以指代主要分布于陕南汉水上游的早期巴文化类型,它与陕西城固、洋县境内出土的“城洋铜器”的商代青铜器遗存的主要存续
年代基本同步,应属同一文化系统,[2]
湖北宜昌的路家河遗址也是商代的遗存,同样属于早期巴文化类型,从汉水上游及川东北和鄂西三峡地区多次发现和发掘出的早期、商代、战国时期巴文化相关的遗迹、遗址来看,能够说明这一文化联系通道的某些情况。考古学者判断,自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直至商周、战国之时,这些地方都有一定的文化联系和交流,由此得出洋巴道这条交通线路在这一时期已经得到了使用,以及洋巴道对于
这一时期交通活动的重要作用。[1]
唐天宝年间因唐玄宗为贵妃杨玉环运送川南荔枝,洋巴道和穿越秦岭的蜀古道之一的子午道,一起被称为“荔枝道”,子午道为北荔枝道,洋巴道为南荔枝道。当时的荔枝道被设定为国家驿道,其在开元盛世时奏响了发展史上的最强音,又在安史之乱后走向下坡路而衰落,加之五代之后长安不
再作为中国大一统王朝的国都,洋巴道不再繁盛,转为
民间的商旅和文化交流道路。在国家层面,洋巴道沿线区域是西南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承担着经济、政治和军事作用,实现有效的统治和不同政权的攻伐需要洋巴道;在民间层面,人员往来、人口流动、商贸物流和
文化交流需要通过洋巴道进行。[1,2,3]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洋巴道成了一条厚重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的多彩长廊。
洋巴道长度仅1000公里左右,里程最短,称得上是捷径,其所联系通达的对象,指向了以重庆为中心的峡
江地区,这在蜀道系统中是颇为独特的。[4]
根据史料记载,结合专家实地考察,可以确定荔枝道基本走向为涪陵—垫江—梁平—大竹—达川—宣汉—平昌—万源—通江—再入万源—镇巴,然后进入陕西西乡的子午道后直达长安。
2 洋巴道沿线的历史文化资源2.1 历史事件
荔枝道曾发生过诸多的历史事件。众多的历史人物与荔枝道有关,主要历史事件如下:三国时期诸葛亮入蜀后曾屯兵万源,据险防御曹兵、刘备在建安二十三
年北取汉中之战,皆发生在此道上。[2]
唐天宝年间,唐玄宗为满足杨贵妃喜食荔枝的嗜好,从涪陵荔枝园取道洋巴道运送荔枝,过子午道直通长安,并在此二道上设置专驿,荔枝7日之内送到华清宫保证了鲜润程度,驿使30里一换人,60里一换马,紧鞭急蹄,日夜兼程,战马身负荔枝,马上驿使手持铜铃,“未到时先振铃,不让路
者马虽踏死亦不追究”,百姓“闻铃变”,[5]
驿站传送荔枝不知累死多少驿卒和马匹。“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诉说着荔枝道上这一段心酸的血泪史。崇祯十三年,明将左良玉曾从西乡、汉阴入蜀追歼张献忠起义军,在荔枝道附近的任河谷道进行了一场“玛瑙
山之战”,大败了张献忠。[1]
荔枝道沿线曾分布着川陕苏区革命根据地,发生过由徐向前、陈昌浩、李先念指挥的著名的万源保卫战。
2.2 诗词文学
以荔枝为代表的南方水果源源北运,以及军事活动、商贸活动的原因,拓宽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范围,历代的文学题材在荔枝道上都得到了充分体现,留下了旭许多文人墨客的佳句。著名人物及作品有唐代李白的《蜀道难》、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以及宋代词人苏轼的《荔枝叹》等,都给后人留下了永久的启迪和思考。
开县旅游2.3 遗迹资源
在长期的历史演进过程中,洋巴道沿线区域积淀下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沿线区域遗迹数量众多,类别丰富,有关隘、城寨、寺庙、古道、古桥、村落、墓葬、摩崖造像、碑刻、牌坊、塔等。有的保存
较为完好,有的已经残缺,有的已经湮灭有待考古进一步发掘。从时间跨度上
洋巴道历史文化的旅游价值
杨湘涛
(安康学院 艺术学院,陕西 安康 725000)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