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疫情为什么不能“躺平”?有这五点原因
近期本⼟疫情形势严峻,⼀些⼈滋⽣“躺平”⼼理。⾯对奥密克戎,为什么不能“躺平”?奥密克戎不是“⼤号流感”吗?现阶段,为何必须坚持“动态清零”总⽅针?
上海市疫情防控领导⼩组专家组成员、复旦⼤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上海市重⼤传染病和⽣物安全研究院院4⽉9⽇,上海市疫情防控领导⼩组专家组成员、复旦⼤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上海市重⼤传染病和⽣物安全研究院院长吴凡在接受专访时强调,⽆论从病毒本⾝的特性,还是从⼈免疫的背景,抑或从抗疫“武器”的技术储备,现阶段,必须坚长吴凡
持 “动态清零”不动摇。
吴凡谈到,有⼈认为可以在“清零”和“躺平”之间选择第三条道路,即允许病毒低⽔平流⾏,这是⾏不通的。在实现“动态清零”的过程中,应因地制宜、因时因势采取防控措施,努⼒⽤最⼩的代价实现最⼤的防控效果。
为什么不能“躺平”?吴凡从五个维度分析了现阶段坚持“动态清零”总⽅针的决策考量。
1. 病毒本⾝的特性。
吴凡说,新冠病毒今后将如何变异是不确定的,但是,病毒会发⽣变异确定⽆疑,这是⾃然规律。既然病毒⼀定会变异,那么病毒到底会变“好”还是变“坏”?奥密克戎相⽐于前期的病毒变得传播⼒更强、
毒⼒更低,但明天病毒⼀定会变得更“好”⼀点吗?这并不见得。
从长期来看,病毒朝着毒⼒更弱的⽅向变异是很可能的,只是,其中仍有很多不确定因素。病毒在变异过程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也有可能变得传播⼒强,致病⼒也强,这是⾮常值得警惕的。
实际上,新冠疫情出现这两年来,已经多次突破以往科学家对病毒的⼀般认识。⽐如,病毒迅速变异,发⽣免疫逃逸,使得现在国内外的疫苗可以防重症,但都⽆法很有效地防感染。
所以,以病毒变异的科学规律的视⾓看,现阶段采取动态清零很关键。
2. 关于⼈免疫背景。
吴凡说,奥密克戎变异株出现后,很多声⾳说它致病⼒变弱了、重症少了。但不要忘记⼀点,这些证据都是从国外来的,要注意国外特别是西⽅国家⼈的免疫背景。
⽬前⼀些西⽅国家的免疫背景和中国不完全⼀样。⼀⽅⾯,⼀些西⽅国家经过前期多轮传播、⾃然选择以后,⼤量⼈通过感染获得⾃然免疫,他们也为此付出了⼤量⽣命的代价。另⼀⽅⾯,西⽅国家也在通过疫苗接种获得免疫。两⽅⾯加起来,这些西⽅国家的免疫⼈是相当⼤的。中国疫情大概什么时候能结束
在中国,新冠疫情没有⼤流⾏过,绝⼤部分⼈是通过疫苗接种获得免疫,中国坚持⼈民⾄上、⽣命⾄上,避免像国外因疫情导致的⼤量死亡。⾃然免疫加上接种疫苗,中国没有这样的免疫背景。
“⽽如果不考虑这样的免疫背景,去讨论轻症多了、重症少了,这是不科学的。”吴凡说,“我们有必要更⼩⼼⼀点,不能简单相⽐。”
她提到,近期⾹港疫情形势严峻,死亡病例、死亡率令⼈⼼忧,如果再说奥密克戎是“⼤号流感”,显然站不住脚。⾹港的情势也从侧⾯提醒内地,⾯对奥密克戎要更加谨慎⼩⼼。
还有⼀个背景很重要,中国⽼年⼈⼝绝对数量⼤,这些⼈感染新冠病毒后情况往往更为复杂,现阶段只有坚定“动态清零”,才能保护好免疫⼒弱的⼈。
3. 控制“低⽔平流⾏”⾏不通。
吴凡注意到,有⼀种观点提出能否在“清零”和“躺平”之间有第三条道路,即允许低⽔平流⾏,既不挤兑医疗资源,也不把病
毒“赶尽杀绝”。吴凡直⾔,这⾏不通。
这种想法有两个问题。第⼀,病毒进来后就清除不了了,长期存在,病毒变异的问题解决不了。“今天你可以对付奥密克戎,明天对付其他变异株还⾏吗?”第⼆是技术问题,当疫情快速进展以后,是否有⾜够的措施能保证不挤兑医疗资源,长期处在可控的⽔平?
“有⼈就问过我,我们有没有刹车机制,假如会有⼀万⼈感染,让⼀万⼈不是出现在⼀个星期⾥,⽽是出现在三四个⽉⾥,那就不会挤兑医疗资源了。”吴凡不认为有所谓的“刹车机制”,因为当病毒在⼈中蔓延后,随时可能失控。控制“低⽔平流⾏”实际上不具有操作性。
还有⼈说能否在医疗资源好的地⽅试验“低⽔平流⾏”?吴凡认为,试不起。退⼀万步讲,即使在医疗资源充⾜的地区试验,做到了低⽔平流⾏,还是挡不住外溢的风险。⽆症状感染者这么多,随时可能外溢到其他地⽅,医疗条件不够完备的地⽅⼜怎么办?所以⾏不通。
4. 抗疫“武器”不断丰富,未来值得期待。
吴凡说,两年多来,随着科技发展,对付新冠病毒的新“武器”持续在出现。疫苗出现后,虽然感染的问题仍然存在,但重症的问题已基本解决,这很重要。现在特效药也在上市,国内的药物研究不断推进,中医药也在不断探索。包括检测⽅式也在更新,变得更快更可靠。
“我们有理由相信,今后我们会获得更多的抗疫武器和技术,可以控制得更好。”她说。
5. 因时因势采取最适合当地的防控措施。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