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随着普通高校本科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困难日渐突出,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传统的资深老牌专业,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本文以广西某独立学院为个案,对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关见解,为地方独立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 独立学院;汉语言文学;就业
[中图分类号] G64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8) 07-0036-02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的数量逐年递增,就业压力日趋加大,就业困难日渐突出,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传统的资深老牌专业,就业形势不容乐观,面对此困境,地方独立学院应该密切关注社会的用人需求,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提升本专业学生的就业质量。本文以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为个案,对独立学院汉语言
文学专业近些年来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调查回访,分析就业出现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改革人才培养方案的对策。
一 就业情况及分析
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于2002年成立,2004年开始招收第一届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经过最近十几年的发展,汉语言文学专业已经达到一定的办学规模,现在已有2004级至2013级的十届毕业生共651人,在校生545人。课题组主要采用网络联系、实地走访、电话联系等多种途径,对行健文理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调查回访,本次调查对象为该专业2004~2013级的十届毕业生651人。
汉语言文学就业从调查结果来看,毕业生在进行职业选择时,受招生的生源地因素影响,总体上多元化,就业地域范围较为广泛:该专业主要以广西区内生源为主,区外的生源约占12%~15%,主要分散在东北三省、河南、河北、山东、江西、湖南、湖北、四川和陕西等地。基本上外省的学生毕业后80%选择回生源地就业或者报考当地高校继续攻读硕士学位,20%的学生选择留在南宁工作或者读研,以东北三省的学生居多。广西区内的毕业生约有65%选择回生源地就业,剩余35%非南宁市生源地的毕业生选择留在南宁工作。通过调查
发现,该专业毕业生选择的主要就业岗位多数还是集中在机关事业单位、媒体单位、公立学校和民办私立学校、有关的教育培训机构以及与专业性质相关的企业,约占总人数的68.2%,继续攻读硕士学位的占7.4%,从事与专业性质不对口工作的占14%,其他(包括自由职业者、自主创业和出国)约占10.4%。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