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心理2019年6月第17卷第3期Journal of Campus Life &Mental Health ,June 2019,Vol.17,No.3
·教育心理·
陈雪飞
应试教育是指以追求考试分数和升学率,忽视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应试教育体制带来诸多弊端,国内学者关于此类的研究也较多,尤其是应试教育对中小学生学习的影响研究比较多,但是应试教育对于大学生学习影响的研究比较少。大学教育不需要追求升学率,学校对于学生的考试分数也没有中学那么重视,虽然也有一些研究指出一些大学片面追求考研率,大学里普遍存在大学生热衷于出国留学考试,公务员考试,各种证书考试现象以及大学教育教学方式和管理体制上的问题也使得大学教育存在应试教育倾向,但总体来讲,大学里的应试教育氛围没有中学那么浓厚[1⁃3]。然而,长年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培养出来的高中生,尽管进入到学习氛围相对轻松自由的大学校园,他们在学习的各个方面还是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而表现出一些典型的学习心理特点。大学生学习心理渗透到学习的各个方面,不仅影响着大学生是否能够在大学里更好地获取知识,促进自己的全面发展,还影响到大学生是否很好地成长成才,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1应试教育背景下大学生学习心理特点分析
1.1学习目的功利化:
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学校教育目的非常明确,就是提高学生分数,提高一本二本上线率。在家里,家长对孩子的要求是“你只要好好读书考上大学就可以了,其他什么都不用管”。因此,学生学习目的也非常明确,就是考上大学[4]。这种长期来自学校和家长对学生的一种功利化的学习目的灌输也影响到大学生对于学习目的和学习意义的正确认知。学生进入大学后,还是把学习跟功利性的目的挂钩。对于学习目的的认知,绝大部分学生认为读大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一份好的工作,为了将来更好的生活[5]。这种功利性的学习目的在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中表现更加突出,因为考上大学,是他们走出农村,不用像父母一样在家务农的最好途径。在这样的功利性的学习目的驱使下,很多学生在大二,甚至大一就开始为就业或者考研做准备。比如师范生准备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师上岗考试,普通话考级、三笔字练习。还有部分学生准备公务员考试的,事业单位考试,准备考研的。除此以外大多数学生都忙于英语考试,各种有利于增加就业竞争力的证书考试。这些学生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准备这些考试,平时很少或者根本不看与考研
或者就业无关的纯文学类、哲学类的书籍[2]。本来大学阶段应该是大学生广泛阅读,增加自己的人文素养,积累多样化知识的最好时期,但是功利化的学习目的使得大学生为应付各种考试而学习,学习的知识面有限,缺少人文素养[6]。1.2
学习动机以外部动机为主:应试教育体制下,学校教育
内容单一,学生围绕考试而学,教师围绕考试而教,忽视了学生的情感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为了考试而学的教育内容使学生难以体会学习本身带来的乐趣,功利性的教育目的也常常让学生产生学习是为了老师和家长而学习的想法。到了大学,虽然少了来自老师和父母的监督和安排,大学生有了更多自主安排的学习时间,但是大多数学生却没有表现出因为可以去学习自己想学的知识而对学习充满了兴趣,而更多地表现为不知道学什么了,学习动机反而下降。大学生对于那
些能够由自己自主选择的选修课,学习热情并不高,大学里“专业课选逃,选修课必逃”的学习风气也反映出大学生学习是为了应付考试,凑够学分而学习。源于对知识探索的欲望和学习兴趣的内在学习动机在大学生学习动机成分中比重较低。大多数学生为了考研和就业而学习也体现了大学生学习动机以外部学习动机为主。这样的学习动机只要是积极向上的,就应该给予认同[5]。但是这种以考研和就业为目的外部学习动机一方面使学生难以体会到学习带来的乐趣,学习缺乏持续的内在动力,碰到困难和挫折容易产生消极学习心理,另一方面其实也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学习压力。1.3
学习方法注重知识的识记,缺少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和创
新能力:为了让更多的学生考入大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学校和教师已经形成了一套以提高学生分数为主的教学方法[4]。教师研究考试大纲,研究习题,帮学生划重点,做笔记,把有利于提高学生成绩的所谓的重点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只管识记,在题海战术中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提高卷面成
绩。学校只重视卷面考试,对于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几乎不开设或者只挂名,实则用于与考试有关的课程学习,学生几乎所有的时间都用于提高卷面成绩上。学生的动手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发挥受到了限制[5]。到了大学,学生已经习惯于老师划重点、讲习题的教学方式,于是很多同学还是倾向于等老师划重点。当老师指出考试的重点,学生就赶紧做笔记,如果老师没有说明重点,学生就不知道这堂课学了什么,重点在哪里。课堂上,很少有学生主动提问,对老师讲课的内容要么全盘接受,要么置之不理,缺乏积极思考和主动探索的能力。当老师布置的作业是研究性课题或者开放性问题的作业时,很少有
DOI :10.19521/jki.1673⁃1662.2019.03.015
基金项目:曲靖师范学院青年项目(2011QN016)作者单位:655011曲靖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210··
校园心理2019年6月第17卷第3期Journal of Campus Life&Mental Health,June2019,Vol.17,No.3
学生会对问题有深入的思考和独特的见解,往往出现一部分
学生从教材里“标准答案”,一部分学生从网上下载材料抄
写的情况。这样的学习方法既不能让大学生对专业知识有深
入的理解和思考,也使他们不能体会到学习的快乐。1.4学习适应不良导致心理问题:大学与高中最大的不同就是每天上课的时间少了,大学生有很多自己自由支配的时
间。但是一些大学生由于习惯了高中每天被安排满满的学习
任务,到了大学就不会自主安排课余学习时间,加上没有老
师和家长的督促,逐渐放松了学习,有的学生甚至出现逃课、
挂科的现象。持续的学习落后和挂科又让他们对学习失去信
心,产生厌学、焦虑的心理,有的学生选择沉迷网络,参加与
学习无关的社交活动等消极方式应对学习压力,还有的学生
干脆自暴自弃,最后连毕业证都拿不到。除了学习,大学里还
有各种各样体育、文艺比赛、社团活动、素质拓展项目等丰富
多彩的活动。有的大学生不知道怎么处理学习与课余活动的
关系,不能静下心来学习,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盲目跟从别
的同学,对学习比较迷茫。有的大学生虽然在大学里还是像
高中一样努力学习,上课认真听讲,下课认真做作业,课后也
认真复习,但是他们发现,大学老师不像高中老师一样上课
跟着教材讲,课上讲的内容就是考试的内容。大学老师只讲
本专业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而且不会告诉你哪些知识点是考
试要考的内容。这些学生虽然平时努力学习,但也许期末考
试的成绩却并没有和他们的努力付出成正比[7]。对考试成绩的不满意让这些学生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贬低自我,消极的自我意识,长期处于情绪低落状态。还有一些学生,学习目的太过于功利化,把学习和各种考证考试挂钩,平时学习只看与这些考试有关的书籍,而且看书的时候总想着这是不是考试的重点,总想通过短时间的学习来提升考试分数。这样的学习方式一方面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学习压力反而影响学习效率,另一方面,考前容易焦虑过度,一旦考试碰到挫折,又容易导致学生情绪低落,产生焦虑、抑郁心理。
2培养大学生良好学习心理的对策和建议
2.1加强对大学生学习心理的辅导和教育:良好的学习心理需要对学习有正确的认知、适当的学习动机、好的学习方法,还需要对自己的学习有合理的计划和安排,有一定的自制力。首先,引导学生对学习有正确的认知,端正学习目的。不少大学生把学习看成是对书本知识或已有知识的获得,学习目的是为了将来就业,因此学习是被动的。学习是学习者主动与新信息互动的过程,学习可以让学习者在认知、技能、态度等方面都发生变化并在以后相关的情境中活动的水平和方式产生影响[8]。学习应该是主动的,学习的目的也不仅仅是将来就业,学习可以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只有当学生对学习有正确的认知才会改变学生应付考试,被动学习的学习态度。其次,帮助学生培养适当的学习动机。教育不只是谋生功能,还有享用功能。大学生应积极培养自己对学习的兴趣,激发内部学习动机使学习更加快乐。有的学生学习动机太强,太强的学习动机让他们更加焦虑,反而影响学习效率。一般来说,适中的学习动机强度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那些比较难的考试或者竞赛,较低的学习动机反而
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第三,指导学生优化自己的学习策
略。大学主要靠学生自主学习,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控
力要求较高。大学生要转变高中阶段被动接受学习的学习方
式,要学会主动地积极地思考,要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不
是简单的对知识死记硬背,应付考试。教师要指导大学生学
会科学管理时间,制定学习计划,锻炼自己的意志力。2.2加大教学改革,课程考核、评价方式多元化:学校教育要转变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观,要面向社会需要,培养具有
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大学生。在课程设置方面,重视
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相结合,应加大实践课程教学的比重,
重视实践教学的指导,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应加
强与社会联系,让学生更多的接触社会实践活动,把理论知
识用于实践,在实践活动中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欲望,
学以致用。学校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对教师开展
在职培训,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树立科学的学生观和人才
培养观。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创新能
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教师在授课时要善于启发学生思考,改
变“老师讲、学生记”的传统授课方式,应当把学生放在学习
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提问,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在布
置作业的时候,多一些开放式和研究性课题作业,少一些在
教材里照抄标准答案的作业。对于期末课程考核应加大平时
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考核的比重,考核方式应尽可能体现学
生对知识的综合理解和运用。
2.3树立多元化人才观,鼓励大学生创业:高等教育应树立多元化的人才观,切实领会我国教育目的精神,大力发展素质教育,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独立个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1]。不能因为大学生就业难,而整个社会对学历要求提高的现实一味的让学生去考研,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实际需求。整个社会也应树立多元人才观,以实际需要去选拔人才,而不是“唯学历”“唯文凭”去筛选人才,给大学生提供实习和锻炼的机会,发挥其特长。家庭教育要树立多元人才观,要转变考上公务员,事业单位,公办教师等工作岗位就是所谓的“好工作、有出息”的传统观念。只要是能应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能力,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实现自己价值的工作就应该值得肯定和鼓励。另外,随着就业压力不断加剧,大学生创业也
是一种职业选择方式。大学生拥有理论知识,有创新精神,通过创业可以锻炼自己的能力,实现自己的价值。当前,整个国家和社会都在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业,大学生创业有很多的机遇。但是受传统价值观念的影响,许多大学生认为创业是不到工作的不得已才做的事情。学校要加强对大学生创业的宣传和教育,转变观念,鼓励学生创业,在创业过程中锻炼自己,实现自己的价值。2.4重视由学习引起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有针对性地给予心理辅导:首先,对那些学习动机不足,学习目标不明确的,经常逃课,多次挂科的学生要给予引导其对学习有正确的认知,帮助其重新树立学习的自信心。要防止其由于学习
211
··
校园心理2019年6月第17卷第3期Journal of Campus Life &Mental Health ,June 2019,Vol.17,No.3
问题而产生习得性无助,以不合理的方式逃避学习的压力。其次,对那些平时学习非常努力但是由于学习成绩没有自己预期那么好而产生自我贬低,自卑心理的学生,要进行合理的归因指导。这些学生自尊心比较强,学习成绩也并不是很差,只是在学习方法上没有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加上考试分数本身的不确定性和长期的应试教育让他们误认为考试分数就代表学习能力。如果把考试分数归因于能
力会容易产生低的自我效能感。通过指导学生进行合理的归因和认知可以调整自卑情绪,重新树立自信。第三,对那些把学习与就业和考研挂钩,学习动机太强导致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出现学习障碍的同学,应让其明白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关系,调整自己的学习动机。还要让学生知道学习与考试的关系。学习并不是为了考试,考试只是检验学习效果的一种方式,而不是学习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尧.蝴蝶效应:大学从“考研率”到应试教育[J ].上海教育评
估研究,2015,4(3):43⁃47.
[2]马好,李晓波.大学应试教育现象产生的原因及消解策略[J ].
教育探索,2015,35(9):94⁃97.
[3]马赵绥,陈朝毅.“后应试教育”在高职高专教育中的表现[J ].
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4(1):63⁃64,68.[4]卢现祥,唐静芳,罗小芳.中国应试教育的制度分析[J ].湖北
经济学院学报,2007,5(6):5⁃12.
[5]李业杰,徐晓君.应试教育背景下90后大学生学习心态研究
[J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2,29
(3):85⁃90.[6]万灵敏.应试教育下的功利性与社会发展对人文需求的矛盾
[J ].牡丹江大学学报,2010,19
(9):148⁃150.[7]吴金昌,刘毅玮,李志军.大学生学习心理障碍成因、负效应
与对策[J ].中国高教研究,2010,25
(5):81⁃82.[8]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
版社,2007:111.
(收稿日期:2018⁃12⁃21)
初一新生学习适应性的干预试验研究
李潇星
DOI :10.19521/jki.1673⁃1662.2019.03.016
作者单位:266023山东省青岛第四十七中学初一新生的学习适应性研究是一个和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重要课题,学习适应性是“个体克服困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倾向,亦即学习适应能力。”田澜[1]认为“学习适应性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根据学习条件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环境等的变化,主动做出身心调整,以求达到内外学习环境相平衡并促进学习发展的能力”。学生进入初一阶段,从学业到生活,从身体到心理,都会发生很大变化,特别是在当前素质教育及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让学生更好更快的适应初中新生活,保证学习方式、方法的贯通,学习习惯的养成及学习愉悦感和满足感的培养十分重要。本研究旨在结合干预试验探讨如何提升初小衔接阶段的学生学习适应性。1对象与方法1.1被试对象
430分能上什么大学试验研究的对象选自山东青岛某公办初中初一2个平行
班。这2个班级任课老师为同一组教师,在人数、男女生比例等方面也基本一致,且学习适应性测验(AAT )得分较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个班级为同质性团体。随机抽取其中一个班为试验班,另一个班为对照班。试验班36名,男性19名,女性17名;对照班36名,男性20名,女性16名。
1.2研究工具
心理测量采用华东师范大学周步成[1]教授等修订的AAT
作为研究工具,测量初一新生学习适应性情况。
1.3研究设计
本次研究采用的是试验班和对照班前后测的等组试验设
计,对照组采取日常教学,试验组采取干预措施。
1.4试验组干预措施
1.4.1班级学习适应专题心理辅导:参考山东画报出版社的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世界图书出版公司的《心理健康辅导团体训练》及开展研究的试验学校自主研发的校本心理课教材,编辑本次班级学习适应专题辅导的教材,共
16课时。
利用每周1课时的班级心理健康教育课对学生进行专题试验干预。课程内容为:环境适应;自我探索及情绪管理;
人际交往;学习心理。
1.4.2小团体心理活动:根据前期测验中表现适应性不良较为突出的学习环境、学习态度和技能等方面面向试验班有针对性的开展专题小团体活动,招募不同主题的小团体心理活动小组。小组招募为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愿报名,每人只能选择其中一个小组参加活动,活动时间固定每周1次,每次45min ,
每个小组共计8次小组活动,每小组6~8人。1.4.3个体辅导:个体辅导主要基于研究者本人和学生的日
常沟通交流进行渗透,了解学生的学习适应性状况:一方面通过班级心理辅导课后学生记录在心灵成长册中记录的心路历程与学生交流互动;另一方面,积极开展一对一个体心理咨询,及时进行专业干预。
1.4.4家庭教育辅导: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往往会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有直接的影响,为了实现学生家庭教育环境
212··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