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场上的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牧场上的家》是苏少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蓝天白云”的唱歌课。这是一首流传于美国牧人中间的牧歌,也是今日堪萨斯州的州歌。歌曲为三拍子,弱起拍,速度中等,节奏匀称,曲调抒情优美。歌曲结构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由4个乐句组成,其中有3个乐句材料相同,教材选用了二声部合唱,仿佛在向大家诉说着牧场的美,抒发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热爱。从横向上看,本单元选材的视野较宽,《牧场上的家》引导学生走进音乐,理解自然、生活与音乐的紧密融合;从纵向上看,通过《牧场上的家》的学习,学生可以巩固弱起拍的音乐体验以及二声部合唱能力的提升。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演唱能力和欣赏能力、分析表现音乐的能力,但要继续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情,要让他们从心底里喜爱音乐,特别是演唱和聆听音乐的习惯,
成良好的持续发展的态势。当然对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也不能松懈。
设计理念:
1.抓住“音乐”主线,以学生情感体验为源,让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
2.以生为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通过多种体验渠道为学生发展音乐才能提供空间。
3.强调音乐实践,什么是轻音乐引导学生对歌曲表现形式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增进音乐素养。
设计思路: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的一切实践活动也都依赖于“听”。本节课我在引导学生“听演唱形式”“听节拍”“听旋律”等听觉活动中,通过体态律动、师生合作等方式感受歌曲的节拍、旋律、力度等音乐要素在歌曲中的表现作用。学生能够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地演唱歌曲,获得音乐审美体验。
一、扣“双基”,揭示学习内容。
二、抓歌唱,体验感受歌曲。
三、有创造,综合表现歌曲。
教学目标:
1.能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富有韵律感演唱《牧场上的家》,唱准弱起拍,初步尝试合唱。
2.能用歌声表现歌曲的美好意境,抒发内心对牧场、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3.积极参与体态律动、师生合作等音乐活动,感受节拍、旋律、力度等音乐要素在歌曲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用自然连贯、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牧场上的家》
教学难点:
1.感受弱起拍在歌曲中的表现作用。
2.初步尝试合唱。
教学过程:
一、律动导入:听合唱版本《牧场上的家》
师:让我们的身体放松一下,随音乐轻轻地摆动。(邀请个别学生走一走。)
评价:同学们真会听音乐。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的聆听,能够初步体验三拍子的律动感。了解“合唱”这一演唱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二、合唱挑战小练习
师:那你们听出了这首歌曲是用什么演唱形式表现的呢?(合唱)
对了,合唱通过演唱多声部的旋律,让歌曲表现得更丰富、更饱满的一种歌唱艺术。今天我们也来挑战一个合唱的小练习。
1.唱s, d m s四个音。
(1)会听才会唱,仔细听(师弹四个音,并做柯尔文手势。)
(2)来,拿起手,和我一起轻轻的唱一唱。(跟琴唱)
(3)身体坐正,试试嘴巴里像含了一口水,再来轻轻唱一唱。(跟琴唱)
(4)四个音,四小组,接龙唱一唱。(唱两遍,清唱)
(5)换上“家”这个字唱一唱。(两遍)
2.合唱
师:接下来看着老师这双会说话的手,再来唱一唱。(两次,mp-mf)
3.在学生完成合唱的基础上,师接唱第三、四乐句。
(设计意图:合唱作为一种集体音响艺术,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给学生聆听、演唱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对合唱没有畏难情绪。通过简单的四个音的练习过渡到简单的合唱练习,循序渐进的为合唱服务。)
三、学唱歌曲
1.熟悉歌词。(师范读第一段歌词,学生读第二段歌词)
2.揭题。
师:伴随着优美动听的旋律,我们来到了《牧场上的家》(学生齐读课题)
3.体会三拍子的韵律。
(1)快静静地听一听,让我们的身体感受歌曲的韵律。
(第一段晃动身体,第二段拍手)
(2)这是几拍子的歌曲呢?三拍子的强弱规律是“强弱弱 ”。
(3)每一句歌词的开头是在强拍上,还是在弱拍上呢?
(4)这么多的弱起乐句,我们再来感受一下。(只在每一句歌词拍手表现弱 强)
4.那歌曲中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弱起乐句?是想向我们表达什么样的情绪呢?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来唱一唱。
(1)先跟着老师的琴声用LU轻轻唱一唱。注意先听再唱。(分小乐句)
(2)试试看,肚子用点力,眉头扬起来,感觉声音从头顶上唱出来。(先试“s,和s的LU音”)好,完整的唱一唱旋律,就像轻轻的和我说话一样。
(3)那旋律到底给我们欢快活泼的感觉还是抒情优美的感觉呢?
(4)来,一边唱一边画一画歌曲的旋律线,我们还能从中发现什么秘密呢?
a、旋律重复——
师:第二乐句和第四乐句的旋律是?(一样的。)这就是旋律的重复,来唱一唱。
那第一乐句呢?尾巴不一样。旋律的走向不一样,表达的情绪也不同。唱一唱歌谱,(课件加手势提醒上行和下行旋律)。
b、同头换尾——
师:还发现了什么?一个小波浪,又一个小波浪,接着是一个大波浪。
来,和我接口唱。
两短一长,层层递进。这是歌曲的情感在推动啊!
一次、一次、又一次;想对你说,想对你说,想对大家说。
(设计意图:学生在感受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时,通过语言、体态、歌唱实践在师生沟通与交流对话中获得美感体验,彰显了音乐的“美育”功能。)
(5)说什么呢?来轻轻的唱一唱词。
a、不一样的尾巴视唱歌谱。上行的4-5是一种内心的呼唤;下行的4-3是叹息、感慨。
b、对比弱起和强起——听,这两种,你觉得哪一种更亲切呢?(举例第一乐句)
(6)流淌的音乐向我们娓娓道来,源源不断的倾诉着对牧场上的家的眷恋,还有对家的——(学生说)
(7)带着我们的(————)再来唱一唱。(加体态)
5.哪一句对家的情感最强烈呢?
(1)示范唱。对,这是心底强烈、浓厚的呼唤。来,拿出手,感觉肚子像吹气球那样,试一试。
(2)接口唱。“那儿有快乐的小鹿,那儿多么欢畅,那儿没有悲伤。”我来唱前面的,你来向我唱着介绍。
(设计意图:音乐以“听”为先,辅助体态律动可以帮助学生感受节拍的韵律,感受歌曲的情绪。而在画旋律线的活动中,调动视觉和听觉感官,让学生不仅听得见音乐,还可以看得见音乐,从而更好地表现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