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字长⽂:基⾦理财亏损原因及应对⽅法,年轻⼈,不要再当⾲菜了
怎样选择基金投资并不要求我们买在最低点,在相对低点买⼊即可,但却要求我们在相对⾼点到来时还在场;很多投资者的资⾦储备或者耐⼼可能还不⾜以⽀撑到那⼀刻。--蚂蚁不吃⼟
只要不因被⼤跌吓破胆或者急⽤钱⽽割⾁,你的账户就真的是⼀堆数字。
既然选择了基⾦理财,眼光就要长远点。当⾃⼰的基⾦没问题时,不要求你拿着三五年不抛掉,⾄少拿着⼀两年应该没问题吧,可就是有很多⼈连半年都拿不住:
他们操作频繁,追涨杀跌,不注重风险控制,不懂⽌盈,盲⽬追热点,⽣怕错过机会,更有甚者把基⾦当做股票来炒,追⾼被套了,就天天骂市场,怨天尤⼈--其实我是很喜欢这样的投机者的,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为市场的健康运转提供养料。
我们来看⼀下基⾦亏损的常见原因:
⼀、市场⼤环境不好,基⾦普遍下跌
股票型、混合型、指数型等这种类型的基⾦,持仓组合以股票为主,当市场整体环境不好时,基⾦持仓股票的整体表现⾃然也不好,相应的,基⾦业绩也不会好。
市场有波动是正常的,所以不要因为连涨⼏天就喊着⽜市来了,也不要因为连跌⼏天就嚷着⽜市⾛了,毕竟⽜不是你家的。
要记住:波动中孕育着机会,⽽每次波动,都会割⼀批⾲菜,如此往复循环,这种事情发⽣过太多次了。
⽐如2018年持续下跌⾏情中,⼤多数基⾦的业绩都不理想。
这种情况下,基⾦亏损很正常,如果没有及时⽌盈、⽌损,我们要如何操作呢?
投资是⼀件反⼈性的事,我们要在别⼈恐惧时贪婪。控制不了市场,就控制⾃⼰。
我们⽆法判断⽜市熊市何时到来,我们能做的就是选对基⾦标的,构建适合⾃⼰的基⾦组合,做好资产配置,在市场下跌时,不要急于赎回,⽤闲置资⾦逢⼤跌分批买⼊(这时候基⾦‘相对便宜’),不要⼀下跌就买⼊,做好持久战准备,静待市场反转。
如果你做定投,可以继续执⾏计划,不要跌⼏天就迫不及待的赎回,在熊市⽤更少的⾦额换取更多的基⾦份额,待⽜市到来时,你的收益将会成倍增加。
好基⾦适合长期持有(并不等于不⽌盈,因为很多基⾦的业绩有⼀定的周期性),买股票型、混合型、指数型基⾦,其实就是买的这些基⾦持有的股票组合,我们的收益主要来⾃这些公司的成长;当市场⼤环境整体下跌时,你的基⾦下跌也是正常的,这时要控制好⼼态,不要轻易⽌损。
在市场波动⼤时杀跌卖出,后续回拉的时候再没回来,这种情况会造成实质性亏损。⼜有⼏⼈能够耐住长期⼤幅下跌不割⾁⽽享受到后期从底部涨到现在的收益呢?
有时候我们需要逆势⽽上,就是与市场在⼀定时期内相悖,⽽将来市场还会宠幸你选择的⾏业(这点很重要,不能汽车出现了,你还在买⼀个马车运输的公司)。在此期间,你可以控制节奏,逢低布局,等⾏情到来时获取更多收益。当然,期间你需要付出资⾦的时间成本。
然,期间你需要付出资⾦的时间成本。
⼆、基⾦选择不合理,乱买⼀通
很多基民在选择基⾦时,可能会存在以下误区:
(1)‘唯业绩论’,只选择业绩排名靠前的基⾦。
基⾦业绩是我们选择基⾦的⼀个参考维度,但并不是唯⼀标准。很多基⾦的业绩是有⼀定周期性的,如果不加筛选,只看业绩买⼊,很可能会追⾼被套。
过往业绩优秀并不能代表未来业绩同样优秀,可能在某个周期内或者熊市时基⾦业绩很差。
另外,⾏业类基⾦业绩虽然靠前,但是风险也很⼤,要结合⾃⼰的风险承受能⼒来决定是否配置。
(2)⽆脑买⼊知名基⾦经理的基⾦。
选择适合我们投资风格的基⾦经理是我们基⾦理财过程中很重要的⼀环,⼀位优秀的基⾦经理也是我们选择基⾦的重要参考条件,但这并不代表只要选择了优秀的基⾦经理就能取得良好的基⾦收益。
每位基⾦经理都有⾃⼰擅长的投资⽅向,市场总是变动的,当市场趋势不再时,他们的业绩⾃然好不到哪⾥去(可以考虑构建⼀个适合⾃⾝情况的基⾦组合,做好风险控制,抓住板块轮动机会,⼀定不要觉得今年某⾏业是趋势就把所有资⾦都投在该⾏业上)。
①基⾦经理只是我们选择某只基⾦的⼀个参考条件,在理财过程不应盲⽬崇拜知名基⾦经理,觉得他过往业绩好,名⽓⼤、得过这样那样的奖就⽆脑买⼊,不要觉得只要选了这个基⾦经理就⼀定会赚钱,理财没那么容易。
②即使选择了各⽅⾯(从业年限、过往业绩、回撤幅度等)都很优秀的基⾦经理,基民交易时机不对,追涨杀跌,收益照样很差。
③很多⼈选择基⾦经理的时候,第⼀个看中的就是管理基⾦的业绩--但是过往业绩并不能代表未来业绩,只是我们的⼀个参考因素。
④当市场环境不好的时候,‘顶流’基⾦经理也没辙,我们可以学着去应对市场⽽不是预测市场。
(3)盲从⼤V、专家,选择他们推荐的基⾦。
⼤V、专家并⾮贬义词,⼤部分⼈还是能够分享有⽤的知识的。
部分⼩伙伴在刚开始理财的时候,可能会盲⽬的去买⼊⼤V、专家推荐的股票、基⾦等,抄作业不是不可以,但是我们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好的基⾦、股票固然重要,但是合适的交易时机也同样重要。
理财是⾃⼰的事情,不要被媒体、专家、⼤V的观点迷失了双眼,要辩证的看待各种观点,切不可盲从,不然可能会被割⾲菜,要知道,有些⼤V是刷出来的。
(4)⽆脑买⼊基⾦销售平台推荐的基⾦
基⾦平台推荐基⾦,可能是因为:
①平台推荐基⾦有利可图(⽐如收取推⼴费⽤、佣⾦等);
②推荐的基⾦是短期内热点概念基⾦,短期业绩亮眼,吸引⼀些买基⾦只看业绩的⼩⽩,这样追⾼容易被套;
③推荐的基⾦可能是⼀些低估⾏业基⾦(吸引⼀些买基⾦只看估值的⼩⽩)。
③推荐的基⾦可能是⼀些低估⾏业基⾦(吸引⼀些买基⾦只看估值的⼩⽩)。
很多时候基⾦销售平台推荐的基⾦是不靠谱的,这就需要我们要善于筛选基⾦,毕竟投资是⾃⼰的事,不要只看别⼈推荐的,就算别⼈推荐了,我们也要善于推荐的基⾦分析合适。
如何选择适合⾃⼰的基⾦呢?
(1)参考该基⾦最近⼏年的业绩,不要‘唯业绩论’(注意不要被巨额赎回导致业绩暴涨的基⾦迷惑);
分红频率也可以参考(当基⾦经理⽤本应分红的资⾦继续投资能取得更好的收益时,不分红是正常的);
与同类型基⾦⽐较的优势(有时要考虑基⾦的持股仓位,⽐如两只同类型基⾦,⼀只股票占⽐⽐另⼀只⾼,业绩好⼀些是正常的,风险也相对⾼⼀些),是否跑赢沪深300指数;
是否抗跌跟涨(熊市抗跌,⽜市跟涨)。
(2)查看该基⾦经理的业绩,⽐如同经理管理的其他基⾦表现;
有⽆频繁更换经理(有些基⾦公司会拿⼀些烂基⾦给新⼈练⼿);
像天天基⾦等⽹站也会给经理评分,可以参考。
(3)查看该基⾦持仓,根据你的风险承受度选择宽基还是⾏业类基⾦;
分析持仓股票公司或⾏业的发展趋势;不要盲⽬的去追炒作的热点基⾦。
(4)基⾦规模⼩于1亿元的尽量不选,流动性差,会⾯临⼤额赎回或清盘风险(若基⾦分为A类、C类,则规模为A类与C类之和);另外基⾦规模过⼤也会影响基⾦的业绩,基⾦规模超过百亿元就要仔细考虑了。
若基⾦持有期少于⼀年,建议购买C类的,持有⼀年以上,购买A类,这个时间可以根据A类C类的成本计算出来。
(5)分析基⾦成本,就是申购、赎回、托管费率等;
(6)可以借助晨星(或其他机构)对基⾦的评级来选择,选出来的基⾦⾃⼰再筛选;
这⾥需要注意,晨星只针对成⽴三年以上的基⾦进⾏评级,如果只迷信评级的话,可能会忽略成⽴⼀两年的业绩⽐较好的基⾦。
(7)初⼊者可以学习基⾦相关知识,同时先挑选⼏只⾃⼰选中的基⾦,每⽀买⼏百块钱的,持续关注,然后选表现好的买⼊,做到理论结合实际,只看不买是没有⽤的。
(8)对于基⾦销售平台推荐的基⾦尽量不要买,买的话,要仔细筛选;
平台推荐基⾦原因:
①平台推荐基⾦有利可图(⽐如收取推⼴费⽤、佣⾦等);
②推荐的基⾦是短期内热点概念基⾦,短期业绩亮眼,吸引⼀些买基⾦只看业绩的⼩⽩,这样追⾼容易被套;
③推荐的基⾦可能是⼀些低估⾏业基⾦(吸引⼀些买基⾦只看估值的⼩⽩)。
(9)要形成⾃⼰的“基⾦池”(⾃选基⾦),将⾃⼰⽇常得到的、业绩好的基⾦加⼊⾃⼰的基⾦池,持
续观察,⽐如晨星奖、⾦⽜奖获奖基⾦等,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到⼀些不错的基⾦,然后⾃⼰再进⾏筛选,省时省⼒;
(10)当成⽴时间相近的同类型基⾦⽐较时选择基⾦累计净值⾼的基⾦,有很多表现不好的基⾦累计净值甚⾄低于1。(11)不推荐基⾦打新。
①只有部分基⾦打新是有折扣的,没有折扣的话,费率较⾼;现在第三⽅⽅平台申购费⼀般是⼀折。
②新基⾦持仓不明,⽆法判断基⾦情况,有封闭期(认购期结束后基⾦需要进⼊不超过3个⽉的封闭期)。
基⾦持仓是我们选择基⾦、构建基⾦组合很重要的参考因素。
对新发基⾦来说,唯⼀的参考指标或许就是基⾦经理的过往业绩了,但过往业绩也只是⼀个参考因素⽽已。
③新基⾦建仓的时候有可能建仓成本⽐较⾼,市场越繁荣,新发基⾦越多,⽽这时候股票的价格已经不便宜了。
④有时价格低并⾮真正的便宜,不要陷⼊‘低价陷阱’。
不要认为新发基⾦净值为1 低于⼀些净值相当⾼的⽼基⾦就认为新买基⾦便宜,这完全是⼀个错误的想法,这些⽼基⾦能够有这么⾼的净值正说明了它们的业绩好啊。
基⾦单位净值并⾮越低越值得购买,单位净值的⼤⼩也不是我们选择基⾦的依据,选择成⽴时间相近的基⾦时可以参考基⾦的累计净值。
股票或基⾦有时候会拆分,知道为什么吗?就是要让投资者觉得价格低、便宜⽽买⼊。
(12)选择⼝碑好、业绩优的基⾦公司;不要对⾃⼰持有的基⾦产⽣感情,不适合要及时调整。
不建议购买封闭基⾦(因⼈⽽异,封闭基⾦可以让基民获得基⾦持有期间的收益,适合那些频繁操作的基民,避免基⾦赚钱,基民不赚钱)。
理财是我们⾃⼰的事情,我们要对⾃⼰的资⾦负责,不断学习、积累经验,形成⾃⼰的理财观。
当然在这⼀过程中我们会不可避免的踩坑⽽且不⽌⼀次,但是,有些坑早踩⽐晚踩要好,因为前期的试错成本可能会低很多。
三、基⾦组合不合理,⽆法分散风险
当市场整体环境表现正常或者很好,⽽你的基⾦却亏损了,很可能的原因就是你的基⾦(组合)有问题。
在构建我们的基⾦组合时,结合⾃⼰的实际情况(财务状况,风险承受能⼒等),对组合的基⾦慎重筛选,搭配合理,适度分散。
我们⼤多数⼈都是普通的投资者,投资能⼒也很⼀般,如果进⾏集中投资的话,可能会亏损严重,这时的我们⽐较适合分散投资的⽅法。
投资组合做到合理分散化,既可以降低投资风险,⼜可以适当地提⾼投资收益;但是过度分散化,只会使得我们付出更多的成本,资源总是有限的,⽆论是你的资⾦,还是你的时间、精⼒。
这就要求我们:不要把你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个篮⼦⾥,但也不要放在太多的篮⼦⾥。
看⼀下不同类型基⾦收益和风险对⽐:
以下是我对基⾦组合配置的⼏点看法:
以下是我对基⾦组合配置的⼏点看法:
(1)基⾦组合中要配置⼀定⽐例的纯债基⾦。
纯债基⾦随市场波动⼩,可以作为避险资产,应急时,可以卖掉。
混合类债基,由于可以持仓不超过20%的股票,所以是有⼀定波动性的,当市场⾏情较差时,也难难以躲过下跌,不适合作为避险资⾦。
(2)对于指数基⾦--定投并不⼀定⾮要选择指数基⾦。
指数基⾦本⾝确实有很多优点,⽐如成本低、安全、透明等,其风险较混合类基⾦、股票型基⾦低--当然这⾥指的是宽基类指数基⾦⽽不是⾏业类指数基⾦,⼀些⾏业类指数基⾦风险还是很⾼的。
但国内宽基指数基⾦表现好的不多,要仔细筛选,及时⽌盈(市场周期性波动),如果配置指数基⾦的话,可考虑增强型指数基⾦(不必按照每种股票的份额配置仓位⽐)。
道琼斯指数⾛势
上证指数⾛势
可结合个⼈风险承受能⼒买⼀些综合⼏个热门⾏业的混合类基⾦,风险、收益介于宽基指数基⾦与股票类基⾦之间,定投并不⼀定⾮要选择指数基⾦。
(3)⾏业类基⾦,⾼收益伴随着⾼风险。
医疗、消费、科技类等发展趋势较好的⾏业类基⾦可以提升收益,但⾼收益伴随着⾼风险,所以要根据个⼈风险承受能⼒决定是否配置,⼀定不要盲⽬追求⾼收益⽽忽略了风险,不然熊市的时候⾏业类基⾦回撤⼆三⼗个点很正常。
对于⾏业类基⾦,业绩很难保持稳定:当属于该⾏业的⾏情到来时,会获得远超市场的收益;当⾏情不再时,也会让你‘跌妈不认’。
(4)组合配置3到5只基⾦即可(混合类基⾦甚⾄可以更少),不要贪多。
也有例外,⽐如你选中了两只与医疗⾏业的基⾦表现都很好,你可以将原先买⼀⽀基⾦的钱平均买⼊两只基⾦,后续观察两只基⾦的表现,择优选取;
晨星公司的⼀项研究表明:若持有超过4只随机选择的股票型基⾦,则不会明显地降低风险。围绕这个数字,风险保持得相当稳定,⼀直到超过30只基⾦。
下图显⽰了随着基⾦数⽬的增加,不同基⾦组合的风险下降的程度。
(5)基⾦持仓相关性要低。
很多基⾦的持仓股票是很相似的,有时你为了降低风险买了⼏只基⾦,却发现这些基⾦的业绩很相似,同涨同跌,这时你就要检查好好所选基⾦的持仓了。可以⽤⼀些基⾦平台的对⽐⼯具分析。
当组合中基⾦持仓相似时,就算数量再多,也达不到分散风险的⽬的。
基⾦组合构建好之后,并不代表可以⾼枕⽆忧了,投资可不是⼀件⼀劳永逸的事,当组合不再适应⾃⼰的⽬标时,要及时进⾏调整。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