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现状调研报告
中国农村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现状调研报告
1.引言 (2)
2.样本情况 (3)
2.1学校样本 (3)
2.2教师样本 (5)
2.3学生样本 (7)
3.我国农村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现状 (7)
3.1农村学校情况 (8)
3.1.1中心校和村小/教学点的规模差异较大 (8)
3.1.2寄宿制学校宿舍分配比较随意 (8)
农村教育调查报告
3.1.3寄宿制学校缺乏专门的宿舍管理人员,教师兼任负担重 (8)
3.1.4寄宿学生对学校的满意度评价不容乐观 (9)
3.1.5农村校园安全问题值得重视,安全教育亟待加强 (10)
3.2农村学生情况 (11)
3.2.1学生学习兴趣较浓,课业压力适中 (11)
3.2.2学校课余活动匮乏,急需进一步丰富 (12)
3.2.3 农村学生校园人际关系堪忧 (12)
3.3教师生存状态 (13)
3.3.1工作强度与工作压力 (13)
3.3.2 身心健康 (15)
3.3.3经济状况 (19)
3.3.4专业发展 (21)
3.3.5职业认同和社会地位 (25)
4.我国农村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问题与需求 (27)
4.1 农村学校问题及需求 (27)
4.1.1寄宿制学校的寄宿条件需要完善 (27)
4.1.2寄宿制学校亟需专门的寄宿管理人员 (27)
4.2 农村学生问题及需求 (28)
4.2.1 农村学校住宿生的人际关系亟待改善 (28)
4.2.2 农村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厌学、学习动机不强等问题 (28)
4.2.3农村学生缺乏成长需要的多元教育资源 (29)
4.3 农村教师问题及需求 (29)
4.3.1 农村教师的工资、福利水平及绩效奖励有待进一步提高 (29)
4.3.2 农村教师工作强度大,亟需引入年轻师资和小科师资 (29)
4.3.3 农村教师的身心健康与娱乐生活问题需要引起关注 (30)
4.3.4 农村教师培训需增强适切性 (31)
5.改善我国农村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途径及建议 (31)
5.1 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政策设计与财政投入力度 (31)
5.2 围绕学生成长需求,重新建构农村学生的完整生活 (32)
5.3 立足“底部攻坚”,做好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 (33)
5.4 充分发挥社会公益组织对农村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改善和促进作用 (34)
1.引言
农村教育影响广泛,在国家教育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重要作用,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村教育质量,让广大农村学生有学上、上好学,是实现教育公平和体现社会公正的重要方面。在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背景下,农村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出现了哪些新情况?发生了哪些新变化?产生了哪些新问题?本研究试图发现、分析这些关注点,并为其提出解决和改进的政策建议。本研究共收集了我国东、中、西部农村贫困地区的21个省份中的330所学校、451名教师和1382名学生的数据,并对其进行定量分析。其基本结论如下:
在农村学校方面,中心校和村小/教学点之间的学校规模差异较大,并且寄宿制学校缺乏管理规范(如缺少专职宿管教师、宿舍分配随意等)造成学生对寄宿制学校整体评价不高,同时校园安全问题依然突出。在农村学生方面,虽然农村学生课业方面的负担和压力并不大,但是农村学生的课余生活贫乏,63.8%%的学生认为学校活动还有待进一步丰富,人际关系(同学关系、师生关系)欠佳,72.3%的学生认为与老师的关系不是很好;并且在课余生活和人际关系方面,寄宿生比非寄宿生更处于劣势。在农村教师方面,农村教师普遍呈现工作时间长、授课数量多的工作特点,并且健康状况欠佳、家庭经济压力普遍偏大;在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先进的教学资源(如互联网、远程教学等)的普及程度仍不
乐观,这一点在村小/教学点中的教师表现的尤为明显;另外,虽然农村教师对自身的职业认同感比较强,但是仍然面临大量的生活困境(如择偶等),周围超过1/3的人不愿意从事教师职业。
基于调研中发现的上述现象及问题,本研究分析了现阶段改善农村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现状的基本需求,并提出了解决的途径及建议。在学校方面,应加大对农村学校尤其是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政策设计与财政投入力度,改善农村学校硬件条件,使得教育资源在分配的过程中向落后地区倾斜,从而促进教育均衡的实现。在学生方面,应围绕学生的成长需求,重新建构农村学生课堂内外的完整生活;同时重点关注农村地区寄宿生的人际关系和多元教育资源的提供。在教师方面,应立足“底部攻坚”,做好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福利水平,减轻农村教师的工作强度,关注农村教师的身心健康,并为农村教师提供专业化发展的平台和资源。同时,建议社会公益组织充分发挥自身特及优势,促进农村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质量提升。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