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志愿活动方案五篇
篇一:XX省教师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实施方案
为促进我省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培育高尚师德和仁爱之心,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根据《教育部关于教师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指导意见》(教师[20XX]9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广大教师持续的志愿服务,在公益活动中形成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在公益实践中形成提升专业素质和服务社会能力的有效方法,在无偿服务中形成坚定理想信念、提高道德情操、引领社会风尚的有效途径,在利他为人中建立志愿服务的有效模式和服务平台,在无私奉献中建立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在模范带头中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全社会思想道德建设,造就一支拥有高尚师德、仁爱之心的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队伍.
二、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按照广泛参与、长期坚持、多方联动、形式多样、结合实际、注重实效的要求,结合各级各类教师职业特点和优势,发挥教师志愿服务的示范效应和育人功能,立足教育,服务教育,服务社会,将志愿服务与促进学生成长相结合,与提升教师品德修养和学识水平相结合,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引领社会风尚,成为社会道德传播者和引领者.
坚持鼓励原则,强调教师的社会责任,创造条件,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坚持自愿原则,号召和提倡教师利用工作之余主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坚持无偿原则,把公益性放在首位,倡导利他为人的价值理念,鼓励教师根据个人专长和爱好无私奉献;坚持量力原则,讲求实效,尽力而为;坚持实际原则,结合教师职业特点,以及国情省情社情实际,接地气,积极开展针对性的志愿活动;坚持就近原则,立足本部门本单位本地区,倡导从小事做起,服务身边的人和事;坚持创新原则,不断创新志愿活动内容、形式、方法,结合社会发展和新技术应用,创造性地开展志愿活动;坚持长效原则,贵在坚持,重在常态,积极构建教师志愿服务的有效平台和长效机制.学校领导和党员教师应率先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三、主要活动内容与形式
(一)高校教师志愿服务活动主要内容与形式
服务创新人才培养与学校发展.指导大学生自主学习、社会实践,设立并指导创新项目研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学生社团建设和公益活动课程建设;发挥传帮带作用,指导和帮助青年教师成长;帮助困难家庭学生和教师、残疾和学习有困难学生;设立奖学助教基金;主动承担所在院(系)和学校开展的社会服务性工作,积极为学科、学院(系)、学校建设与发展提供各种志愿服务.
服务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指导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送培到县到校;带头实施并组织志愿支教和巡回支教;与中小学教师合作开展基础课程改革、基础教育研究,合作建设基础教育资源、开展社会服务;面向中小学生开放高校教学资源,指导中小学生参与创新项目研究和竞赛,丰富中小学教学内容;指导中小学校特建设、校本课程和校本研究;为区域基础教育综合改革、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提供志愿服务.
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在知识服务、科学普及、文化宣传、政策咨询、专业知识与技能
培训等方面,积极开展科技文化医疗服务下乡进社区、科技成果惠民生、专业对口支流、生态环境保护、社会调查、专项建议、政策咨询、扶危济困、应急救援、远程教学医疗科技文化辅导与咨询、重大活动服务等志愿服务活动,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服务.
(二)中小学教师志愿服务活动主要内容与形式
服务素质教育.指导中小学生课程学习,指导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习惯养成,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服务;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素质教育主题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指导学生社团和公益活动专题建设;建立“家—校对接”服务平台,以教师志愿服务的形式,建立学校、家长联动服务机制;开展思想教育、道德法规教育、心理健康咨询;积极承担教研组(室)和学校各类服务性工作,为学校素质教育、质量提升和特发展提供志愿服务.
服务教师发展.发挥传帮带作用,主动开展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开展公开课、示范课等教学技能展示活动,免费开展讲座、咨询和对口帮扶;建立教师学习共同体,建立教师网络研修工作室(坊),开展常态教学研讨和校本研修,教学相长,促进共同成长.
服务社会发展.将农村留守儿童、城市随迁子女、困难家庭学生、网瘾与网络依赖症学生、残疾和学习有困难学生,以及薄弱地区教师等作为主要服务对象,积极开展免费学习辅导、心理疏导与干预、巡回支教、课前课后或假期义务值守、儿童安全知识宣讲、网络远程辅导、城市教师对口帮扶农村教师等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
(三)退休教师志愿服务活动主要内容与形式
到学校、社区及农村薄弱地区,开展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教学技能传帮带、传统文化弘扬、法制教育、关心下一代等志愿服务活动.
四、工作要求
1.创新志愿服务形式.将教师个体志愿服务与团队志愿服务统一起来,提升协同服务能力,更好地满足服务对象的多元需求,逐步形成类型多样、特鲜明、作用明显的教师志愿服务队伍.将教师志愿服务与学生志愿服务统一起来,教师在带头参加志愿服务的基础上,指导帮助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形成有效的实践育人成果.将教师短期志愿服务与长期志愿服务统一起来,学校可在接受志愿服务的地区或单位建立长期交流合作的志愿服务基地,
通过系统持久的志愿服务,使教师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增强社会责任感,使志愿服务成为教师成长的新途径.将教师志愿服务与日常教学科研服务统一起来,充分利用指导学生社会实践和实习的机会,面向基础教育和社会,开展讲座、调研、指导、科技文化医疗下乡进社区、政策宣传与咨询等志愿服务.
2.构建部门联动的工作体系.各地各校要在当地文明办和志愿服务联合会指导和帮助下,积极支持广大教师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高校要加强组织领导,形成组织、宣传、人事、工会、团委等部门协调工作机制,把志愿服务活动作为教师理想信念教育和职业成长发展的重要环节.中小学校党组织要在鼓励支持教师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要将志愿精神纳入各级各类教师培养培训体系,不断提升教师志愿服务精神和志愿服务能力;培训组织单位和培训者要自觉践行志愿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到率先垂范作用,参训教师训中或训后至少开展一次志愿服务活动,把教师参与志愿活动纳入承训单位、培训者和学员培训考核体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