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装⾏业的⼗⼤痛点
天下没有不难做的⽣意
家装这门⽣意背后藏着⼗⼤痛点
据称具有4-5万亿市场规模的家装市场,近⼀两年来迎来企业的退潮期。2017-2018年,很多曾获得过投融资的互联⽹家装公司遭到了市场的清洗,2018-2019年,⼀⼤批传统的家装公司默默地退出了市场。
尽管最新的倒闭情况暂未得到统计,但已经折射出家装⾏业这门⽣意正变得越来越难做的事实。
不光⾏业内⽤户和企业之间缺乏信任,实际上,家装⾏业从上世纪90年代发展到现在,早已滋⽣出⾄少⼗个⾏业痛点。这些⾏业弊病盘根错节长在⼀起,构成了家装⾏业低效发展的现状,呈现出“⼤⾏业⼩企业”的发展格局。
痛点⼀:熬资历
家装⾏业是⼀个特别关注资历的⾏业,⼀⽅⾯与家装⾏业的复杂程度有关,另⼀⽅⾯也与消费者的选择倾向有关。在选择装修公司时,多数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从业年限更长的装修公司,因为他们的经验会相较丰富。⼀些刚成⽴1-2年的家装公司很难获得⼤量的关注,也更容易遭遇质疑。
痛点⼆:营销很难做
营销是⼀⼝毒⽜奶,但很多企业不得不喝。如今,⾯对⼀⼆线城市新房装修客流量的急剧下降,存量房市场的关注度逐步提⾼,不少还没做好应对准备的装修公司着急上⽕,只好把⼤量的钱投⼊营销,试图维持原有的客流量。
但是,伴随着获客成本越来越⾼、获客渠道⼤幅缩减、⼈⼯成本急剧上涨,⽆论是⼤企业还是中⼩型家装公司都⽆法长期承担⾼额的营销成本。否则,等待着他们的将是亏损、亏损、亏损。靠营销抢流量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再打价格战也只能治标,⽽⽆法治本。
痛点三:交付难——⽣产⼒低下,没有标准化
施⼯交付是家装⾏业的⼀⼤难点。曾有⾏业⼈⼠告诉亿欧,现在在各⼤城市招负责营销的总经理很容易,但招能够主管施⼯交付⼯作的总经理⾮常难。为什么?因为过去,⼤量的家装公司并没有对施⼯交付环节引起⾜够的重视。
再加上施⼯流程环节繁杂,以⼈⼯作业为主,家装公司的运营管理效率⽆法得到很好地提升,更加⼤了交付的难度。另⼀⽅⾯,施⼯交付难也与⾏业的⽣产⼒低、标准化缺失成正相关。
⽐如,过度依赖⼈⼯导致⾏业的⽣产⼒低,标准化的缺失导致每⼀次的施⼯交付⽆⾏业统⼀的标准可
依,这是家装⾏业⽆法发展壮⼤的致命伤。
痛点四:地域属性明显,家装企业按地域分庭抗礼
以施⼯为例,家装⾏业南派企业与北派企业的施⼯⽅法差很远。上海⼀家装饰公司在本⼟做得不错,但在北京的发展受到了很⼤的限制,被从业者评论称“⼏乎喘不过⽓来”,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施⼯⼯艺与⼯法的不同,⽽这些与当地的⾏业环境、习惯、⽓候、⼈们的喜好等有关。
此外,⼀家家装公司的覆盖范围有限,最初形成的产业链都围绕企业所在的中⼼城市向外扩张,建⽴起了有关采购、仓储、物流、配送、安装⼀体化的服务体系。在家装⾏业,企业的跨区域布局在短期内必须导呈现风险⾼于收益的特点,原因就在于落地成本、服务成本、获客成本都很⾼。
痛点五:信任度问题
除了上⽂提到的因为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信任度问题,事实上,企业信任度缺失跟家装公司的营销⼿段也有关系。
除了上⽂提到的因为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信任度问题,事实上,企业信任度缺失跟家装公司的营销⼿段也有关系。
当你百度“家装公司排名”时,排名前⼗的家装公司上榜的原因基本都是打⼴告。当客户上门时,装修公司唯⼀的⽬的就是希望能把客户留住,让客户签单,哪怕是打“精装1万8”这种虚假⼴告作宣传也在所不惜。
毕竟,⼀个普通装修订单的获客成本低则⼀千,⾼则上万。再加上⾏业没有标准化,⾮专业⼈员⽆法识别施⼯⼯艺的好坏等原因,⽤户对家装公司普遍的不信任度逐年增加。
痛点六:个体操作能⼒太强
家装⾏业的个体操作能⼒表现在:是设计师、⼯长、主材商都“有能⼒”直接为客户提供服务,在⾏业内叫做“接私活”。
以设计师为例,由于设计师或⼯长是⽤户在装修过程中接触得最多的⼈,所以⽐起装企,多数的⽤户更信赖的可能是设计师或⼯长。有些设计师会接私单,⽤⼋到九成的价格帮客户拿到商品。这种情形在⾏业内屡见不鲜,很多装修公司对诸如此类的情形睁⼀只眼闭⼀只眼。
痛点七:灰⾊地带多,层层利益相连
“灰⾊地带”存在的原因是家装公司管理体系的不透明。很多家装公司存在这样的情况:⼤包⼯头、⼯程部之间处于⼀种利益攸关的关系,⽐如,⼯程总监在分派⼯程⽅⾯具有⾮常⼤的权限。在派单⾮标准
化的情况下,⼯程经理的派单很难做到有据可依。
在这个背景下,最会“搞关系”的⼯长往往赚得越多。当⾏业的施⼯管理体系成为⼀种隐形的(⼤家不挑明的)“⼈情管理”模式时,⾏业的不透明度只会越来越深,对家装⾏业⽇后建⽴标准化管理流程⾮常不利。
痛点⼋:都是⽔泥沙⼦贴砖的模式,很难创新
2014-2015年,“互联⽹家装”模式⼏乎传遍了整个家装⾏业,模式创新的⼝号很快传到了⼤江南北。但这⼀概念⽕了⼏年后归于沉寂,背后的核⼼原因就是——家装⾏业流程过于复杂,都是⽔泥沙⼦贴砖的模式,很难创新。
上海前十装修公司家装的施⼯过程包括⽔电泥⽡⽊等各个环节,前后环节紧密相关,必须逐⼀进⾏。⽐如,⽤腻⼦刷完墙后,⾄少得等墙⾯⼲了才能够进⾏下⼀道⼯序。有装企曾经统计过装修业务的作业⼯序,⾄少需要106道⼯序才能完成⾄少3个⽉时间的装修全流程。
亿欧家居认为,企业要想在家装⾏业摸索出⼀条真正的创新之路,很难。除⾮,企业选择先从管理流程、标准化体系⼊⼿。
痛点九:为扩⼤客单价,装企想尽办法做增项
家装⾏业的问题很多,其中⼀条最被消费者诟病的是“增项”。在包括客户上门、给出设计⽅案、签单、上门量房、给出报价单、施⼯、交付等整个装修的全流程中,从施⼯到交付期间,引起最⼤争议的往往是增项。
出现增项的原因并⾮完全出于增加材料的必须性,很⼤⼀部分的原因是⼀些装企主动增加应收的施⼯项⽬费⽤、材料费等等。他们往往会以哪⾥的产品不够了、缺少材料、必须要买某某产品才能完成这⼀道⼯序为借⼝,让消费者多交费⽤,多买材料。材料假如⽤不完就留给装企或⼯长,到下⼀单⽣意时再收⼀笔钱。
痛点⼗:⼊门门槛低,模式极易复制
准⼊门槛低是家装⾏业的另⼀个特点。早期,家装⾏业的业务模式由游击队主导,后来才诞⽣了⼀波⼜⼀波的家装公司。
但是,⼤多数的家装公司其实是“⽪包公司”,他们在拿到订单后,将⾃⼰的业务外包给施⼯队(有可能是游击队)做,⾃⼰并没有独⽴的或合同制的施⼯队伍为业主专门提供施⼯服务,这⼀类企业在⾏业内并不少见,这也是模式极易复制的主要原因。
⼩结
总的来看,纵然家装⾏业存在⾮常多的⾏业痛点,远不⽌在上⽂中所描述的这些,它仍然是⼀个庞⼤的万亿级市场,且每年的装修需求不减反增。也就是说,家装⾏业仍然是⼀门值得去做的“⼤⽣意”。
但是,家装⾏业也是⼀个短期内很难长出巨头的市场,这⼀点在家装⾏业过去20多年的发展中也有迹可寻。
对于家装⾏业的发展未来,这个⾏业的变⾰时期已经来临。⼤量企业的离场与市场竞争的“恶性发展”显⽰,市场参与者需要站在新的⾓度重新思考以下问题:
我们能为消费者带来什么样的好产品与好服务?如何才能真正地提⾼装修⾏业的运营效率?如何才能⼜好⼜快地提升客户体验?
要想真正解答这些问题,发起⾏业变⾰是唯⼀的⽅式,⽽这种变⾰必须由真正懂家装、懂得业务逻辑、懂得深耕家装⾏业的⼈来做。⽤科技赋能,或许是加快家装⾏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