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古诗春晓活动反思
幼儿古诗春晓活动反思1
《春晓》这首古诗给我们展现的是一幅雨后清晨的春景图。它看似平淡却韵味无穷。不写繁花似锦,不写芬芳醉人,只用寥寥数笔,就把那不经意的一瞬间感受到的浓浓春意勾勒得淋漓尽致。诗人由喜春而惜春,用惜春衬爱春,言简意浓,情真意切。从那“夜来风雨声”中,我们可以尽情地想象那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的烂漫春光。
有了《春晓》这首古诗的教学,我想不借助媒体展开教学,然而怎么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理解诗意呢?首先,应让幼儿在“问”中发现古诗奥妙无穷。我就先提出了一个问题:“小朋友,春天来了,你这几天睡觉有什么感觉吗?”最爱睡懒觉的陈菲菲小朋友说:“我觉得特别想睡,爬也爬不起来。”接着孩子的话题我就说:“是呀,这就是说春眠不觉晓呀!等你醒来的时候已经到处是鸟的叫声了。说明天已经大亮了。” 古诗教学的另一个难点便是如何指导学生读出古诗的韵味。古诗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奇葩瑰宝,作为华夏文明的继承和发展者,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去学好这些优秀的诗篇,所以在朗读的时候应该尽量地引导学生去体会作者的感情,并带着这种感情去领悟古诗的精华,但是就理解和感悟能力来说,学
前班若没有得到很好的引导是很难进入这个情境的,所以在讲述的时候,我尽量去营造一种这样的氛围,比如在说“春眠不觉晓”时,我就会让学生去想一想现在的实际,某些同学有了一定的同感,朦胧中便会产生诗人那时的心境,“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与“花落知多少”三句更是景物的描写,配以课文中原有的插图,学生能进一步了解和领悟到诗人的内 心感受,再加以范读指导,学生的朗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上到一半时,我先进行了一个引言:“今天,我们进行男女生学习古诗对抗赛。”一语落地,幼儿情激越,纷纷举手要上台讲解头一天布置的任务。每一幼儿完毕,我会进行一个小结,点出哪些知识是需要我们了解的,哪些是要我们识记的。幼儿们没有了平时上课时的平淡,代之而起的是一种欣欣向荣的学习热情。最后,比赛结果是女生赢了。但男生也并不气馁,纷纷表示下次再努力,一定会赢的。
课到这里,好象该结束了。“不是还有惊喜吗?”学生们可没忘提醒我。“是什么呢?惊喜是——要你们给《春晓》穿件新衣服,把这首诗编成一个故事。”“啊?古诗还能变成故事?”学生们可惊奇了。奇怪归奇怪,孩子们可都不甘示弱,纷纷准备起来。
不一会儿,一个个动听的故事从孩子们的嘴里飞了出来。你听——
“美丽的春天来了,天气暖洋洋的,睡着可舒服了!孟浩然一觉醒来,发现天早就亮了。他躺在床上,听见屋外到处都是悦耳动听的鸟叫声,唧唧喳喳的,真热闹!他连忙起床,走到窗口一看。呀!院子里的花儿怎么落了那么多?地上到处是鲜艳的花瓣。哦!大概是昨天晚上刮了很大的风,下了很大的雨吧!春天真美啊!”
听着孩子们的故事,我心里不禁乐开了花!古诗的意思在孩子们编故事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全部掌握了。我还用得着逼着他们去枯燥地记古诗意思吗?
最后,我们评选出了三名“编故事大王”给予了奖励。并且我和孩子们约好了,下次学古诗,我们再来比一比谁编的故事好。
学完了古诗以后,我让学生回想一下以前学习的或是自己知道的描写春天的诗句,学生们兴致勃勃的背诵着自己知道的有关春天的诗句,也能很快把以前学过的关于春天的诗句从古诗里提取出来。这种联想比较,我想也是学习古诗的一种必要方法吧!
春眠不觉晓的意思 总之,我认为这是一节成功的课,感谢我的幼儿们,让我再一次看到了他们的活力和潜力,我知道课堂小主人们的主动权一旦充分给予,他们学习的兴趣自然十分浓厚。
当然,我在教学时还有很多环节把握得不够好,不过通过备课、讲课、评课,也使我学到了很多。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充实自己,争取更大的进步。
幼儿古诗春晓活动反思2
关于《春晓》这首诗的教学,课后,教研组组织了课后研讨。现将参加研讨的老师们的反馈归纳成以下几点:1、准备比较充分,设计完整,教学程序环环相扣;2、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特别是识字方法的指导,处理的比较好;3、对于诗句意思的教学,采用学生喜欢的“讲故事”的方式进行渗透,有事半功倍的效果;4诗歌的朗读,教师进行了指导,也想让学生能多读,但没有很好的引导,效果不好;5、生字的书写没有指导好,只进行了板演,没有书空,学生掌握的效果一般;6、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评价时要适时进行表扬激励。
我的反思:能根据课前准备的教学设计进行教学,并能按既定的教学思路基本完成教学目标。本节课的目标是通过读的指导,在学生熟读诗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本课的5个生字,并会背这首诗。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教学时,能在一开始就从指导读诗入手,把握诗的节奏和韵律。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没有充分估计学生的朗读水平和接受能
力,虽然有部分学生能按指导进行朗读,但还有一部分学生仍停留在“唱读”阶段。识字教学阶段,教师很注重识字方法的指导,学生的`识字效果也比较好。但在写字教学上,教师指导没有到位,多数学生对于笔顺不甚了了,仅能靠已有的经验书写。研读古诗时,教师以故事的形式,潜移默化的渗透诗歌的情景,对于学生研读古诗有一定的帮助。
幼儿古诗春晓活动反思3
这是本学期学的第一首古诗,教学时我做到以下两点:
一、让学生自主地识字。
在板书课题后,我让学生读读《春晓》这二个字,然后请他们说说:你想提醒大家读好哪个字?学生就说出了“春”要读翘舌音,不能念成平舌音。于是我又让学生说说能用什么办法很快记住这两个字,有的说写一写,有的说拆一拆,还有的说可以给它组组词……
二、从生活情感中体会诗的情感
只有当学生体会到诗人的情感,才能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于是我问学生:当春天来
了,你发现周围有什么变化吗?你自己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吗?这时学生的话可多了,争先恐后地把自己的发现,自己的感受说了出来,于是我相机地引出诗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让学生想象春风来时,春雨来时大自然中是怎样的一番景象,于是教室里热闹极了,有的比动作,有的拿画笔画了起来……在学生尽情地抒发自己的情感后,我及时地引导他们说说诗人在看到雨后清晨的美景时的心情,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春天的喜爱。通过对学生的一番引导,当我们再次朗读起诗时,我感觉到了学生把诗人、把自己对春天的喜爱读了出来,这时我想他们不再仅仅是会读会背诗句了,更体会到了春天的美丽景。
幼儿古诗春晓活动反思4
教完了《古诗两首》,学生似乎对《春晓》的学习更为积极些,因为在理解与领悟上,孩子们对第二首的学习略胜一筹,理解起来,也相对简单些,所以,现在就《春晓》的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的想法。《春晓》这首古诗给我们展现的是一幅雨后清晨的春景图。它看似平淡却韵味无穷。作者把那不经意的一瞬间感受到的浓浓春意勾勒得淋漓尽致。诗人由喜春而惜春,用惜春衬爱春,言简意浓,情真意切。从那“夜来风雨声”中,我们可以尽情地想象那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的烂漫春光,从而使孩子们喜欢春天,珍惜春天的大好时
光。在教学中,我能根据课前准备的教学设计进行教学,并能按定的教学思路基本完成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目标是通过读的指导,在学生熟读诗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本课的生字,并会背这首诗。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课标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而在以前的教学中,我试着一些简单的教学,把句子或词语硬生生的拿出来让孩子们去理解,结果孩子们不仅不理解,而且往日课堂上那一双双高举的小手,此时却放得规规矩矩的,可见,低年级的孩子学古诗,光靠老师的逐句讲解,根本行不通,必须要更多地是借助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识字、学词、析句、理解内容,培养阅读能力及习惯。
幼儿古诗春晓活动反思8
在小学阶段,古诗的教学是大家都感觉到比较难以把握的。在教学中我们往往感觉很迷茫。古诗究竟该怎样教,该教些什么?观完《春晓》一课后,我翻阅了新的课程标准,课标中反复提到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古诗文无疑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当中
最灿烂的瑰宝。课标又指出,“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这是一个总的指导纲领。同时我又把新旧课标中对古诗教学的目标进行了比对: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