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眠不觉晓的意思古诗春晓原文及鉴赏
  古诗春晓原文及鉴赏1
      春晓
      唐代: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到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译文
      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已破晓,搅乱我酣眠是那啁啾小鸟。
      昨天夜里风声雨声始终不断,那娇美春花不知被吹落了多少?
      解释
      ①晓:天刚亮时候,春晓:春天早晨。
      ②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③啼鸟:鸟啼叫声。
      ④知多少:不知有多少。
      赏析
      《春晓》这首小诗,初读似觉平淡无奇,反复读之,便觉诗中别有天地。它艺术魅力不在于华美辞藻,不在于奇绝艺术手法,而在于它韵味。整首诗风格就像行云流水一样平易自然,然而悠远深厚,独臻妙境。千百年来,人们传诵它,探讨它,仿佛在这短短四行诗里,蕴涵着开掘不完艺术宝藏。
      自然而无韵致,那么流于浅薄;假设无起伏,便失之平直。《春晓》既有悠美韵致,行文又起伏跌宕,所以诗味醇永。诗人要表现他宠爱春天感情,却又不说尽,不说透,“迎风户半开”,让读者去捉摸、去猜想,到处表现得隐秀曲折。
      “情在词外曰隐,状溢目前曰秀。”〔张戒《岁寒堂诗话》引〕写情,诗人选取了早晨睡
起时刹那间感情片段进展描写。这片段,正是诗人思想活动启始阶段、萌芽阶段,是能够让人想象他感情进展最富于生发性顷刻。诗人抓住了这一刹那,却又并不铺绽开去,他只是向读者透露出他心迹,把读者引向他感情轨道,就撒手不管了,剩下,该由读者沿着诗人思维方向去丰富和补充了。写景,他又只选取了春天一个侧面。春天,有迷人颜,有醉人芳香,诗人都不去写。他只是从听觉角度着笔,写春之声:那到处啼鸟,那潇潇风雨。鸟声动听,动听悦耳,是美。加上“到处”二字,啁啾起落,远近应和,就更使人有置身山阴道上,目不暇接之感。春风春雨,纷纷洒洒,但在静谧春夜,这沙沙声响却也让人想见那如烟似梦般凄迷意境,和微雨后众卉新姿。这些都只是诗人在室内耳闻,然而这阵阵春声却逗露了无边春,把读者引向了宽阔大自然,使读者自己去想象、去体会那莺啭花香烂熳春光,这是用春声来渲染户外春意闹美妙景象。这些景物是活泼跳动,生气勃勃。它写出了诗人感受,表现了诗人内心喜悦和对大自然喜爱。
      宋人叶绍翁《游园不值》诗中“春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古今传诵名句。其实,在写法上是与《春晓》有共同之处。叶诗是通过视觉形象,由伸出墙外一枝红杏,把人引入墙内、让人想象墙内;孟诗那么是通过听觉形象,由阵阵春声把人引出屋外、让人想象屋外。只用淡淡几笔,就写出了晴方好、雨亦奇繁盛春意。两诗都说明,那盎然春
意,自是阻挡不住,你看,它不是冲破了围墙屋壁,呈现在你眼前、萦回在你耳际了吗?
      施补华曰:“诗犹文也,忌直贵曲。”〔《岘佣说诗》〕这首小诗仅仅四行二十个字,写来却曲屈通幽,回环曲折。首句破题,“春”字点明季节,写春眠香甜。“不觉”是朦朦胧胧不知不觉。在这暖和春夜中,诗人睡得真香,以至旭日临窗,才甜梦初醒。流露出诗人爱春喜悦心情。次句写春景,春天早晨鸟语。“到处”是指四周八方。鸟噪枝头,一派生气勃勃景象。“闻啼鸟”即“闻鸟啼”,古诗为了押韵,词序作了适当调整。三句转为写回忆,诗人追忆昨晚潇潇春雨。末句又回到眼前,联想到春花被风吹雨打、落红遍地景象,由喜春翻为惜春,诗人把爱春和惜春情感寄予在对落花叹息上。爱极而惜,惜春即是爱春──那潇潇春雨也引起了诗人对花木担忧。时间跳动、阴晴交替、感情微妙改变,都很富有情趣,能给人带来无穷兴味。
      《春晓》语言平易浅近,自然天成,一点也看不出人工雕琢痕迹。而言浅意浓,景真情真,就像是从诗人心灵深处流出一股泉水,晶莹透澈,灌注着诗人生命,跳动着诗人脉搏。读之,如饮醇醪,不觉自醉。诗人情与境会,觅得大自然真趣,大自然神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是最自然诗篇,是天籁。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作品。孟浩然早年隐居鹿门山,后入长安谋求官职,考进士不中,还归家乡。《春晓》即是他隐居鹿门山时所作。
  古诗春晓原文及鉴赏2
      《春晓》原文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到处闻啼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