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竽充数》教学设计
《滥竽充数》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学会正确地理解《滥竽充数》这则成语故事的内容。
  2、能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寓意,让学生懂得:没有真才实学,靠欺骗假冒过日子是长不了的。
  3、能展开合理的想象,续写故事。
  教学重、难点:
  能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寓意,让学生懂得:没有真才实学,靠欺骗假冒过日子是长不了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的寓言故事是《滥竽充数》,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成语。(板书:滥竽充数) 。
  2、理解题目: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大家预习,不懂的字,谁能说说你理解了这个成语中的哪几个字?哪些字难理解?(竽:古乐器,形状像现在的笙。充数:凑数。滥:与真实不符,引申为蒙混。)谁能连起来说说整个词语的意思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
  要求:(1)读准字音,看清字形,理解词义。
  (2)思考:《滥竽充数》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2、检查自学情况。
  (1)齐读课文,看看有没有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在内。
  (2)指名朗读课文。
  (3)交流故事内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内容)
  3、小结。
  这则寓言说的是齐宣王喜欢听吹竽,又喜欢讲排场,而南郭先生不会吹,于是他混在吹竽的队伍中充数,齐泯王即位后,他喜欢听人一个一个地吹,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
  三、重点感悟,揭示寓意。
  1、默读课文,说说南郭先生为什么能滥竽充数?
  2、你能想象他是怎样滥竽充数的?
  说话练习:每逢吹竽,他( )。
  3、过渡:像南郭先生这样一个不学无术的人,难道真能永久地混下去吗?
  4、南郭先生后来为什么逃走了? 他听到了一个什么消息?(一个一个地单独吹)
  5、想象南郭先生逃走时的样子,揣摩一下他当时的心情。
  练习说话: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 )。
  6、通过这个故事的学习,你得到了什么启示?(揭示寓意:一个人没有真才实学,靠欺骗假冒过日子是长不了的。)
  四、联系实际,深化寓意。
  只要同学们留心观察,你不难发现在我们身边有许多“滥竽充数”之类的事情,也有像南郭先生一样的人。你到过吗?——说说我们身边的南郭先生。
  五、课后延伸。
  1、续编故事:这下我们可为南郭先生担心起来了,你想啊,他再也不能滥竽充数啦!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是失业了,下岗了,下岗后的南郭先生该干些什么呢?同学们,就让我们大家一起帮他出出主意吧!
  题目:《南郭先生下岗后》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同伴和你的家人听。
《滥竽充数》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滥竽充数》这则成语故事的内容,让学生懂得:没有真正的才干,混在行家里充数是__不住的。
  2.能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寓意,并体会成语的用法。
  3.能展开合理的想象,扩写故事。
  二、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成语,同学们已经掌握了一些,谁能随口说出几个?
  学生说后教师叙述(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大多有4个
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
  2.读题:成语故事三则 就是什么?成语故事三个,成语故事三篇
  3.谁能来读读这三则成语故事的题目?
  4.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其中的第二则:滥竽充数。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先来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昨天请大家回去预习了课文,今天我们先来齐读课文,看看有没有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在内。
  2.指名齐读中读得不认真的来读课文,指出不足。
  3.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4.请同学们回到课本中,快速朗读课文,看看文中哪句话说的是滥竽充数的意思。
  出示:有个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也混了进来。齐读句子。
  你能结合这个句子来说说滥竽充数的意思吗?
  竽:古时一种簧管乐器。可看图理解,顺势点拨“竽”
  滥竽:吹不成调的竽。(结合南郭先生不会吹竽说)
  充数:凑数。
我装作听不懂的样子  说整个词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