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土,斯有人”
作者:荆棘
来源:《齐鲁周刊》2019年第07期
作者:荆棘
来源:《齐鲁周刊》2019年第07期
电影《流浪地球》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明显带有农耕文明孕育下“流浪地球主演有土,斯有人”意涵的中国方案:为地球装上发动机,冲出地月轨道、进而冲出太阳系……人类与地球的命运捆绑在一起,于宇宙洪荒间流浪——这是导演郭帆一直在寻的中国科幻的文化内核,也承载着
一代中国人心中关于家、情感与乡愁的重要意义。
科幻少年们的时空邂逅
1999年炎夏,高考首日,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学生郭帆抻开刚刚拆封的语文试卷,翻至页尾:大作文题目《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映入眼帘。
这一年,学子骆轶航写出了满分高考作文,喜提清华录取通知书,文章也铺天盖地出现在各种教辅材料中。这场语文考试的全国第二名,叫郭帆。他的文章仅仅扣了2分,他为这个科幻命题设置了爱情题材,加了结局反转。
这一在中国高考史上颇为罕见的“科幻”作文题也改变了另外一件事:题目本身据说曾被当年《科幻世界》上某一短篇小说押中,自此,《科幻世界》《奥秘》《飞碟探索》等一批曾被校方和家长定义的“闲书”,开始堂而皇之地被中国高中生们塞进书包。
1999年,比郭帆大三岁的宁浩正在Channel[V]做电视记者,专门采访歌星。这段经历让时空感的MTV镜头语言技法烙印在疯狂系列影视作品中,成为其标贴式的影像风格。
人类间的联系远比我们想象得要来得深刻。
还是在1999年,现如今被科幻迷们亲切地称之为“大刘”的作家刘慈欣,开始在《科幻世界》上正式发表作品——世纪末的流行文化氛围中,既有对千禧年来临的兴奋,也有一丝莫须有的惊悸——尽管早就被严肃科学家嗤之以鼻,但一则源于16世纪法国的预言还是让不少人担忧“恐怖大王从天而降”是否真的会一语成谶。
好莱坞自然不会放过这个热点:1998年时,布鲁斯·威利斯主演的《世界末日》、摩根·弗里曼出演的《天地大冲撞》先后进入内地,培养起中国第一批该类型片的观众。在“末日文化”的消费氛围中,2000年《科幻世界》上发表了刘慈欣的短篇小说《流浪地球》。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