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
从“帅哥一枚”看量词“枚”
○张大雁
摘 要:从“帅哥一枚”这一流行语出发,探讨了“枚”的历史演变过程及其动因,并对“枚”在现代汉语中被重新运用的现象做了解释。个体量词“枚”由普通名词语法化而来,产生于汉初,兴盛于魏晋南北朝到唐,进入近代以来被“个”取代直至现代汉语中很少使用,但最近“枚”有复活迹象。而在“枚”的历史演变及其动因中语言的明晰性原则和经济性原则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枚”  词义演变  词语复活
2010年《新快报》上出现“立威廉,怎么看都是帅
哥一枚吧,不过相比于明道、阮经天沸沸扬扬的绯闻,立
威廉可称得上是绯闻绝缘体”这样的句子,其中“帅哥一
枚”顿时令人耳目一新。于是,量词“枚”便引来了人
明道与阮经天
们的广泛关注,至今用“枚”来修饰人的用法还颇受追
捧。然而在此之前的现代汉语中,我们却很少用到量词
“枚”,量词“枚”修饰人的用法更是闻所未闻。那么量
词“枚”修饰人的用法是不是新产生的呢?它如今为什么
会如此火热?
一、“枚”的历史演变
量词不是一个先在的语法范畴,它是由其他词语法化
而来的,量词“枚”也不例外。
“枚”最初只是普通的名词,《说文解字》中有“枚,
干也”,其本意即“树干”(不是现在意义上的粗大的树
干,而是细长的枝条),例如:枝曰条,干曰枚。(《毛
传》)。由于“枚”本意“树干”有“小”“细长”的语义
特征,“枚”由此引申为其它的义项,如“小木条”“马鞭
子”等,例如:引申为衔枚之枚,为枚数之枚。(段玉裁
《说文解字注》)由于“枚”的这一特点,上古时期“枚”
常被用作计量单位和长度单位,已经初步具有了量词的一些
特点,例如:十分寸之一,谓之枚,部尊一枚,弓凿广四
枚,凿上二枚,凿下四枚(《考工记》)。
汉初,量词“枚”已经产生,不仅典型,而且刚开始
就有泛化的趋势,可以修饰动物、植物、器物、衣物、书
籍等许多事物,例如:血如豆比五六枚(《史记•扁鹊仓公
列传》);买狗四枚(《居延汉简》)。
魏晋南北朝时期,“枚”的量词用法进一步发展,可
以广泛地用于事物和动物,还可以用于人(用例较少),
石碑一枚(《洛阳伽蓝记》);雨中有小儿八九枚(《述
异记》)。
但是自近代以来,“枚”的使用范围越来越狭窄,一
些用法被专用量词和“个”所取代。现代汉语中,“枚”
只用于修饰邮票、钉子等之类有体积小或细长特征的事
物,多出现在书面语中,而且可以被其它量词替代。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量词“枚”的使用范围呈现出由
小到大,又由大逐渐变小直至萎缩的历时演变过程。
二、“枚”的演变动因
我们认为促使“枚”变化发展的主要原因是语言在社
会发展中根据明晰性原则和经济性原则不断进行内部结构
调整的结果。具体表现如下:
1.语言的明晰性原则,要求词语的丰富多彩,这为量
词“枚”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契机。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事物不断涌现,人们为了具体形象
地描述事物势必需要更多的量词。特别是魏晋南北朝时期,
量词系统还不成熟,很多事物没有专用量词,而这时量词
“枚”恰好迎合了人们的需要,于是使用范围越来越广。
2.语言的经济性原则要求语言实用、简便,这也为
“枚”的泛化提供了可能。
唐以后量词繁多,这不仅给人们造成了记忆负担,也
给量词的使用带来了困难,这就需要一个泛化量词加以调
节,泛化量词“枚”便有了存在的必要。
3.语言的经济性原则和明晰性原则还要求语言内部要素
的相互补充和竞争,并优胜劣汰,这又使量词“枚”被其它
专用量词和“个”所取代,使用范围逐渐变小。
语言的明晰性原则促使量词分工日益细密,丰富多
彩的量词使得语言表达更为清晰、形象,但也给人们的使
用增加了难度。同时,语言的经济性原则又要求使用比较
2017.02
少的、省力的或者具有较大普遍性的语言单位,于是又产生了对泛指量词的需要。在量词分工的发展和人们对泛量词需要之间的矛盾斗争中,泛量词“枚”和与它有着相似发展轨迹的泛量词“个”也在进行着激烈的竞争。语言发展的经济性原则不会允许重复无用的语言现象长久共存,“枚”和“个”势必要有一个退出历史舞台。由于语言使用者喜新厌旧的心理和“枚”本义特征的回归倾向(由其它词语法化而来的量词滞留有原词的语义特征,这限制着它同名词和动词的双向选择)使其失去了和“个”的竞争优势,于是“枚”便被“个”永久性取代了。
可见,量词“枚”修饰人的用法不仅不新,可以说很古老了。那现代汉语中几乎销声匿迹的量词“枚”如今为什么那么火,是不是要复活了呢?
三、“枚”的复活我们先来看几个例子:
(1)a.正月初五顺产男孩一枚,母子平安。(准妈妈论坛,2012年2月7日)
b.一枚孕妇的自白书(汉语言论文新浪博客,2011年12月29日)
c.准妈妈一枚,迷死上万人!(开心网,2012年8月15日)
(2)a.苦逼青年一枚、吃货一枚    b.我只是一枚小编辑。
(3)a.送你一枚童话(《羊城晚报》,2010年5月8日)
b.叶天伸出手,摸了摸下巴,随即露出一丝邪笑,“要不然奖励你香吻一枚好了。”(凤舞文学网,2011年7月4日)
由以上例句以及语言自身发展的规律,我们认为“枚”如今又被重新使用有以下原因:
(一)表达彩意义的需要
一个词除了有理性意义以外,彩意义(感情彩和语体彩)也很重要,它在语言交际和语言使用中的作用举足轻重。第一组例句,“枚”分别用来修饰新婴儿、孕妇、准妈妈,给人一种亲切、美好的感受。第二组例句有自嘲或谦虚的意味。第三组例句则比较文艺,给人一种清新或者温馨的感觉。“枚”本
来是比较典雅严肃的词语,多用于书面语,通过如以上例句的用法,“枚”则庄谐并举,或调侃,或文艺,生动活泼,使人耳目一新,取得了非常好的表达效果。由于彩意义表达的需要,“枚”便逐渐从书面走向口语,更贴近生活,自然会受到人们的欢迎。
(二)“枚”自身的特点
语言在适应和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着自身结构的内部调整,而又由于语言明晰性和经济性原则的制约,这种调整往往倾向于用语言原有元素实现新的功能,很少表现为创造新的元素。为满足如今人们追新求异的心理需求,量词便进行了内部调整。虽然用法广泛的“个”的许多修辞形式也有很好的表达效果,但用久了人们也会审美疲劳。于是,量词就需要另一个类似于“个”
的词来满足人们的需要,而历史上的“枚”恰好满足条件。如“枚”有“细长,体积小”的语义特征,用于修饰人、抽象事物有种可爱的感觉,“枚”历史上本身就可以修饰人,“枚”曾经作为泛化量词的用法较“个”有过之而无不及。可见,“枚”这些特点使它满足了语言结构内部调整的需要,因此“枚”得以被重新使用。
(三)网络平台的推动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媒体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许多网络流行语进入现代汉语
中。以上例句就多出自网络用语,我们可以想见“枚”受到了网络平台的推动作用,这有利于它在人们的语言交际中被普遍运用。
综上所述,量词“枚”从产生到现在,用法在总体上是逐渐萎缩的,但最近有重新复活的势头。而语言的明晰性和经济性原则在其历史演变过程中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语言自身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下,“枚”还会不会有新的变化还需要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文献:
[1]陈紱.从“枚”与“个”看汉语泛指性量词的演变[J].语文研究,2002,(01).
[2]陈晓.量词“颗、粒、枚”的认知语义特点[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1).
[3]曾柱.“枚”的扩张[J].语文建设,2010,(10).
[4]李建平,张显成.泛指量词“枚/个”的兴替及其动因[J].古汉语研究,2009,(04).
[5]吴文婷.从认知角度看量词“枚”的语法化与复活[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2,(06).
[6]王子今.敦煌悬泉置遗址出土《鸡出入簿》小议——兼说汉代量词“只”“枚”的用法[J].考古,2003,(12).
[7]谢冰.凌量词“枚”古义复活现象浅[J].现代交际,2013,(06).
[8]叶桂郴,刘炎飞.从“个”和“枚”等三对量词的历时演变看汉语量词发展的机理[N].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8,(1).
[9]张万起.量词“枚”的产生及其历史演变[J].中国语文,1998,(03).
[10]张义.汉语通用量词“枚”与“个”的嬗变[N].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
(张大雁  福建泉州  华侨大学文学院  36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