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政治思想史》
思考题归纳
1.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线索 
(一)古希腊罗马时期的自然政治观
国家与政治秩序的建立归因于自然,并依据是否合乎自然秩序来评价国家制度与政治生活优良与否。
人和城邦是整个自然世界的一部分,城邦起源于人过政治生活的需要。
亚里士多德:“人在本性上是一个政治动物”
政治权利是什么 整体主义国家观和伦理政治观。
(二)欧洲中世纪的神学政治观
基督教会的庞大势力,哲学、政治学、法学等一切学科成为神学的婢女
中世纪,上帝在人间的统治:一切社会关系是上帝的创造并由教会批准
神学政治观的三个特征:
1、一切权威来自上帝,上帝的启示和圣经是唯一的真理,基督教的教义规定了基本的政治价值。
2、教权与王权、教会与世俗政权的关系成为政治思想的基本内容。
3、以既定的启示和教义为依据,通过形式逻辑的推理得出政治问题的结论。
宗教改革运动
(三)近现代西方的权利政治观
权利(契约)政治:西方近代、现代的基本政治(天赋权利,立约)
权利政治观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相适应
人权是国家公共权力(政府)的基础
萌发于15至16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创立并兴盛于17至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经过19世纪的发展变化而延续至今。
权利政治观的基本表述:
1 国家产生之前,人处于“自然状态”,享有各种自然权利;
2 对抗自然不便,人们通过契约结合成国家,建立政府;
3 政府的目的和作用是运用公共权力的强制力量维持秩序,保护个人权利;
4 保护个人的权利既是政府的目的,又是政府权力的边界,一旦超出了这个界限,就会侵害个人的权利,政府就会失去合法性,人们就有权反抗它。
近代历史
积极意义:从人出发/批判封建制度/保护个人权利/政府合法性
局限性:人的抽象/资产阶级内部政治民主与权力制衡/阶级统治的工具
2.城邦
(一)、什么是城邦:
所谓“城邦”就是以一个城市为中心,连同周围不大的一片农村所构成的独立的“城市国家”。
(二)、城邦的特点:
1、城邦之间彼此独立
2、对内享有完全的自主权
3、部分城邦之间出于战争等需要常常结盟
4、政治制度丰富多样〔君主制、贵族制、奴隶制等〕
5、公民、自由民、奴隶
(三)希腊化
什么是希腊化:
1.时间段:前323年至前30年。                       
2.含义:古希腊文明向四方散播、彼此融合的过程。
3.希腊化的本质是形而上学化。
3.柏拉图是如何论证他的哲学家治国主张的?
首先提出正义是每个人都作为一个人干他自己份内的事,而不干涉别人份内的事。而城邦的正义体现在城邦阶级的分工上——统治、保卫、生产
然后提出美德出于知识。哲学家具有智慧,所以也是德行完美的。所以只有他们才能矫正人民的恶行和不良品行,从而将个人和城邦引上正途。
同时为了挑选出真正适合的哲学家。需要对统治者阶级废除私有财产和小家庭,这样个人的家庭情感才不会妨碍统治者完全献身于国家。需要对统治者阶级进行贯穿一生的教育。(这两点对于护卫者同样适用)
4.亚里士多德政体学说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有何特点?
主要内容:
a以政体的宗旨和掌握城邦最高治权的人数多寡两条来区分政体的类型。
正宗政体有君主、贵族和公民政体,都以城邦的公共利益为依归,分别由一个人、少数人和多数人掌握最高权力。变态政体有僭主、寡头和平民政体,都以统治者的私利为依归,分别由一个人、少数人和多数人掌握最高权力。
b参与政治权利分配的人们可以划分为财富、才德和自由身份三种,具体分配政治职务时,遵循两个平等原则:“数量相等”(平均的正义),即在平等人之间各人的所得在数目和容量上相都等;以及“比值相等”(分配的正义),即在不平等人之间,根据各人的价值的不等,按比例分配与之相称的事物。
C政体的变革,原因是关于平等与不平等的问题。上层追求财富,下层追求自由。两派在政府中的地位不平衡导致了革命。维持政治平衡、经济平衡、遵守法纪、注重教育是城邦的长治久安之道。有一个城邦采取哪种政体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最为看重社会变迁造成的等级关系失衡因素。
特点:
a将研究重心转向现实城邦的经验和历史的确切记录。对希腊城邦进行进行具体的调查、描述和分析,总结各种类型城邦治理中的技艺、成果和教训。
b采用城邦要素的形式概括现实城邦中的公民之间的等级划分,归纳出政体分类背后起支配作用的社会力量,显示了偏重经验的方法论的力度。
5.波利比乌斯的政体学说有何特?
提出了政体循环论:君主政体、暴君政体、贵族政体、寡头政体、平民政体、暴民政体、君主政体
混合政体是最佳政体,其优点主要是限制权力的幅度,在几种权力机构之间形成稳定、协调的关系。
所谓混合政体,就是将三种正义政体即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特点集中在一起,使各种要素达到和谐、平衡的状态。
混合政体主张是一种分权学说,是近代西方分权制衡思想的重要理论渊源。
混合政体学说启发了后来的众多政治学者。
6.西塞罗对古希腊狭隘的国家观念的突破
国家是所有公民的公共财产,每个人都能从中享有应得的一份利益;国家的整体利益至高无上,公民对国家承担不容推辞的责任;法律同时确认公民的权利,国家有义务保护家庭私有财产。
西塞罗的共和思想:
国家学说
国家的含义:“国家是人民的事务,但人民不是人们某种随意的集合体,而是许多人基于法的一致和利益的共同体而结合起来的集合体。”
国家是人民的事务
国家事务包含权利与利益意识。(建立立宪国家和自治政府的主要目的,就在于保护个人的财产权)
评价
西塞罗的国家概念突破了古希腊城邦概念的狭隘界限
西塞罗的国家概念还特别强调法律的作用。
7.奥古斯丁“双城论”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是什么?
(一)、背景:
      现实政治背景:410年罗马城被西哥特人攻陷。
(二)、主要内容:
上帝之城为至善所统治,是上帝的精神世界,也是那些被选定为选民的信徒们身后幸福生活的所在地。
世人之城是为恶所统治的,世人之城除了那些弃民居住之外,那些虽被拣选为选民但尚未能彻底赎罪的人们也居住在那里。
上帝城邦的存在不是为了取代公民社会,而是要补充它,为它提供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