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智慧的火花点燃孩子幼小的心灵
—— 新课标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乌鸦喝水还有什么办法能喝到水人教版实验教材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只要动脑筋,就会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为主题。本组教材,无论是识字5的猜谜语,还是《四个太阳》、《乌鸦喝水》、《司马光》、《称象》,都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教学时,要启发学生开动脑筋,围绕专题,学习收集有关资料,在学习中主动展示自己的本领。并让学生认识到:任何问题都有解决的办法。别人认为做不到的事我做到了,则是一种创造。
教学这一单元,我们首先可以从《语文园地五》中的“我会读——人有两件宝”引入,让学生在读背的过程中感悟只有动脑又动手,思考又实践,才能做好一切事情。
识字5这一课就是由三首字谜组成的。通过猜字谜,编字谜的方式让学生识字,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猜谜语寓知识性、趣味性、哲理性于一体,能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开动脑筋。我们不妨把识字5和口语交际的教学结合起来。教学识字5时,学生可能通过预习已经知道答案是‘众’、‘秋’、‘青’,我们可以顺势问:“小朋友真聪明,真会猜谜语,但是老师有一个问题
不明白,你们究竟是怎么猜出来的呢?随即,就会有学生说明猜谜的根据。有的学生可能通过做动作猜出谜底,如三个人配合猜出“众”字;有的学生可能从颜入手,猜出“秋”字;也可能有的学生抓住了关键词,如:从“万里无云”知道是“晴天”的“晴”,由此猜出一系列字谜……这时我们再通过换偏旁的形式把猜谜的过程演示出来,会更加形象生动。这样教师引导学生猜谜,学生急于知道谜底,激发了阅读兴趣。再通过小组讨论给生字编个字谜的方式,激发学生创作兴趣。课后再组织学生搜集谜语,在充分创设情境的基础上,组织猜谜活动,进行口语交际,并鼓励学生介绍自己收集或自编谜语的过程。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真正体现了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同时使口语交际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
《四个太阳》是一篇极富儿童情趣的短文,文章语言简洁、生动、优美,充满童真。“我”画了四个不同颜的太阳,表达了四个美好的心愿,同样也让读者们感觉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独特的创造和善良的心灵。内容催人向上,富有浓厚的人文主义彩。教学时抓住文章内容充满童趣、语文简洁、优美的特点,围绕着“动脑筋,有创新”设计教学,让学生在有声有的阅读中,提升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学生创新的思维火花,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乌鸦喝水》这篇课文,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理解故事内容不是重点,更算不上难点。所以以朗读感悟为本节阅读课的重点,通过动手试验的方法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乌鸦在“水喝”和“喝着水”这一过程中心情的变化,读懂故事要告诉我们的基本道理,鼓励孩子动脑,丰富语言积累。
这一课我首先采用了谜语激趣导入新课:“身穿黑袍子,长个丑样子,懂得爱妈妈,是个好孩子。打一种鸟。” 我认为富有情趣的导语,就像师生之间驾起一座沟通心距的桥。通过桥梁,师生的心拉近了。
教学时“一个一个”这句话很长,读好不容易,我们先出示句子:“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让学生读句子,思考乌鸦是怎样把石子放进瓶里的?体会“一个一个地放”是怎样放?(要慢、轻免得小石子把瓶子砸破。)然后老师一个细口的瓶子和一包石子,加入高锰酸钾或一些碘伏水,请学生上台演示,这样便于学生观察。本学期课程紧张,为了节省时间,我们可以不再分组试验,(如果学生演示时着急,同时放几个后,要示意学生暂停。)一定要让学生体会怎样是一个一个地放,再体会把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里,瓶里的水会有什么变化?请大家要注意看,认真
想。直到学生一个一个地放石子,直至水将升至瓶口。有了演示和体验,我想学生一定能体会到瓶子里的水是怎样渐渐升高的?(因为瓶子里的水很少,石子又很小,还要一个一个放进去,所以水升得很慢。)再练习用“渐渐”说一句话,这样读好这个长句就不再困难,并且在朗读中体现动脑筋想办法,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随时随地体现动脑筋想办法。最后小结:乌鸦真聪明,注意看,积极想,就想出办法来了。我们同学更聪明,认真读书,积极动脑筋,弄明白了乌鸦是怎么喝着水的。接下来在学完课文之后,问:“你想对乌鸦说些什么?”编一首小儿歌夸夸它。老师编:“小乌鸦,本领大,会动脑筋想办法。一个一个放石子,困难再大也不怕。小乌鸦喝着水啦,我们都要学习它,做个爱动脑筋的好娃娃。”(标出生字)通过儿歌不光夸了小乌鸦,还穿插复习了生字。最后提问:乌鸦还有什么办法喝到水?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仿照课文,编成一个乌鸦喝水的故事。
《司马光》一课教学重点放在四、五自然段,可结合课文插图,先引导学生看懂图意:司马光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一个小孩掉进大水缸里。从图上可以看出一只大缸砸破了,水哗哗地流出来,掉进水缸的这个小朋友正在往外爬,司马光正伸出手去扶爬出来的小朋友。再看看他们身后的几个小朋友,有的吓哭了,有的张着大嘴在喊大人。
教学时可运用抓动词的方法。第四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表示小朋友动作的词语。从“有的……有的……还有的……哭、叫、喊、跑、”这些词,小组讨论他们这些人当时是怎么想的?让学生理解:“别的小朋友都慌了”的场面,教师提问:一个小朋友掉进大水缸里,随时有生命的危险,如果你也在场,你会怎样做?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切实地体会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是什么样子?并请想出办法的同学演一演。这样比课后拓展的效果应该好得多。
在这样的基础上,第五自然段再让学生画出表示司马光动作的词语,看图,并模仿司马光的动作。比较:当一个小朋友一不小心掉进一口大水缸里时,司马光的表现与别的小朋友有什么不同?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最后小结:你们也是爱动脑筋的孩子,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梯子,用竹竿、拿绳子、喊大人都是让人离开水,但时间又来不及。而司马光急中生智砸缸救人,设法让水离开人,这是反向思维。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学习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称象》这一课第四自然段讲曹冲称象的方法和步骤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用水的浮力来称象的知识,是本课教学中的难点。我们可以借助课件,把曹冲称象的步骤生动的演示出
来,让学生体会第四自然段用四句话具体地写出了称象的方法,一句话就是一个步骤。通过“赶、沉、画、赶、装、沉、称”这几个动词的连用、准确、清楚地写出了称象过程,使学生理解曹冲以船代秤、以石代象的科学的称象方法。同时也克服了孩子们年龄小,不知道什么是水的浮力的困难,让学生豁然开朗。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