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习俗之南北方差异心得
春节,标志着除旧纳新,万物复苏,人们在家的召唤下,阖家团聚,互诉亲情。中国地域广大,物产丰富,各地不同的民俗,晕染出春节的别样气氛。南方的小伙伴想去北方体验一下过节的年味,北方的小鲜肉想到南方尝试一下迎春的乐趣,那么南方和北方过年到底有什么差异呢?
腊月二十三 or 腊月二十四
在年俗中,小年是不可或缺的。民间在小年要扫尘和祭灶。“尘”与“陈”同音,有着除旧布新、驱邪纳福的寓意。人们洗碗刷锅、换洗被褥、疏通沟渠,以干净整洁的面貌迎接新年。除此以外,灶神文化根植于年俗之中,这位基层大神不仅执掌灶火、管理饮食,还能够考察民情、惩恶降福。人们期望用祭灶的方式,保佑来年风调雨顺、丰衣足食。
晋代名人周处所著的《风土记》明确记载:“腊月二十四日夜,祀灶,谓灶神翌日上天,白一岁事,故先一日祀之。”说明小年应该是腊月二十四。南宋诗人范成大在《祭灶诗》中有云:“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进一步证明小年定为腊月二十四,早已成为约定俗成的习俗。
现实中,南方和北方的小年相差一天,这与一向节俭的雍正皇帝有关。当时,腊月二十三宫廷在坤宁宫举办祭天大典,雍正为节省开支,下令当天将祭天和祭灶的仪式一起进行。民间逐步形成了“官三民四船五”的传统。也就是说,小年的日期各有不同,皇家提前腊月二十三,民间沿袭腊月二十四,水上船家延期腊月二十五。而北方民间纷纷效仿皇家,造成北方的小年比南方提前一天。
咸党 or 甜党
有这样一道送命题,元宵节来一碗咸元宵还是甜元宵呢?从答案上基本就能分辨南方人还是北方人。元宵节源于西汉,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与春节、中秋节并称古代民间三大传统节日。吃元宵是元宵节的重要民俗。
南方小年和北方小年为什么不是一天
在做法上,元宵和汤圆明显不同。汤圆是手工包出来,元宵是利用馅料的粘性“滚”出来的,寓意着团圆吉利、和睦美满。元宵可荤可素,可甜可咸。甜的有豆沙、枣泥、芝麻等,咸的有鲜肉、虾米、韭菜等。
品味的不同,衍生出甜党和咸党。甜党力挺芝麻馅元宵作为“人气担当”,咸党强调鲜肉馅元
宵成为“当红王道”。小伙伴们普遍认为甜党代表的是南方,咸党代表的是北方。其实,不但是元宵,粽子和月饼也存在着咸甜之争。
“南甜北咸”和中国的人文历史有着一定的关系。南方春夏闷热,冬季湿冷,人们从糖分汲取热量,维持体温,久而久之形成了习惯。而南方雨水多,光照足,为甘蔗等糖类作物的生长创造了条件。自古以来,糖就是一种奢侈品。永嘉南渡和宋室南迁,给南方带来了先进的制糖工人和技艺,促进了糖的生产和普及。在技术、物质和环境的共同酝酿下,南方人养成了喜食甜食的习惯。如今,南甜北咸的界限日益模糊,体现出生活条件的改善和优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