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逃⽣的要点是什么
夏季是⽕灾⾼发期,⼀旦发⽣⽕灾,只要掌握⼀定的避险技能要点,或许就能化险为夷。下⾯就让店铺告诉你⽕灾逃⽣的要点是什么,⼀起来看看吧!
⽕灾逃⽣的要点
①⽕灾来袭迅速逃⽣,莫贪恋财物;
②了解⽕灾逃⽣⽅法,熟悉逃⽣路线;
③受⽕势威胁,披上浸湿⾐物等逃向安全出⼝;
④穿过浓烟尽量贴近地⾯并⽤湿⽑⼱捂住⼝⿐;
⑤⾝上着⽕莫奔跑,可就地打滚或⽤厚重⾐物压灭⽕苗;
⑥遇⽕灾莫乘电梯,向安全出⼝逃⽣。
⽕灾逃⽣的原则
1、树⽴坚定的逃⽣信念。⾏为是受思想意识⽀配的。要做到顺利地从⽕场逃⽣,⾸先必须树⽴坚定的逃⽣信念,必胜的信⼼。并使之成为不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环境下,也能坚持的精神⽀柱。只有树⽴了牢固的逃⽣信念,⽕灾时才能保持有强烈的逃⽣意识,增强必胜的信念,求得⽣路。
2、争时间,抢速度。争分夺秒,迅速撤离是⾃我逃⽣的先决条件。从⽕势和烟⽓发展规律可知,烟⽕的蔓延速度很快,⽽且烟⽓具有毒性,⼈在烟雾中停留时间过长,重者造成伤害以致死亡,轻者逃⽣也受到极⼤妨碍。在⽕场上经常出现有⼈为个⼈财物等贻误逃⽣的案例,甚⾄还有⼈逃⽣后,为拿物品⽽返回⽕场的现象,这是极其危险的。
3、逃⽣路线的选择要⼼中有数。盲⽬追从别⼈的慌乱逃窜,不但会贻误顺利撤离的时间,还容易感染别⼈引起骚乱。因⽽每进⼀家新的宾馆、饭店,⾸先应查询紧急疏散安全路线,亲⾃⾛⼀趟,做到⼼中有数。
理想的逃⽣路线应是路程最短,障碍少⽽⼜能⼀次性抵达建筑物外地⾯的路线。最好是再熟悉⼀条备⽤的安全疏散路线。这样才能做到有备⽆患。
4、根据情况,灵活处理逃⽣、报警和灭⽕的关系。当⽕灾处于初起阶段,应采取报警、疏散⽼、弱、病、残和积极灭⽕扑救的⾏动。⾝体状况较好的青壮年⼈,不要⼀听到“着⽕啦”的喊声就⽴即只顾⾃⼰逃命,应协助查清起⽕点和⽕势⼤⼩,再作决断。当⽕灾处于初起阶段,灭⽕最容易。所以应积
极参与灭⽕和发出⽕灾报警。报警是求得消防控制中⼼和消防队救助的关键措施,须不失时机地运⽤通讯设施向消防控制室报警。同时,要协助⽼、弱、病、残和孕妇疏散。
5、不要滞留在没有消防设施的场所。逃⽣困难时,可将防烟楼梯间、前室、阳台等作为临时避难场所。千万不可滞留⾛廊、普通楼梯间等⽕极易波及⼜⽽没有设施的部位。发生火灾后如何逃生
6、避免形成聚堆、拥挤和践踏的局⾯。在逃⽣过程中,极容易出现聚堆、拥挤,甚⾄相互践踏的现象,造成通道堵塞和发⽣不必要的⼈员伤亡。遇到只顾⾃⼰逃⽣,不顾别⼈死活的不道德⾏为和相互践踏、前拥后挤的现象,⾮但不能参与还要想⽅设法坚决扼制。如看见前⾯的⼈倒下去,应⽴即扶起;看见拥挤应给予疏导或选择其他的辅助疏散⽅法给予分流,减轻单⼀疏散通道的压⼒。实在⽆法分流时,应采取强硬⼿段坚决制⽌。同时要告诫和阻⽌逆向⼈的出现,保持疏散通道畅通。
7、针对不同情况,充分利⽤楼内各种消防设施。楼内各种消防设施,如防⽕门、防烟楼梯间、应急电梯、连通式阳台、避难层(间)等,都是为逃⽣和安全疏散创造条件、提供帮助的有效设施,⽕灾时应充分加以利⽤。
8、发扬团结友爱、舍⼰救⼈的精神。⽕灾中虽然保护⾃⼰顺利逃⽣是重要的,但也要发扬团结友爱、舍⼰救⼈的精神,尽⾃⼰所能救助更多的⼈撤离⽕灾危险境地。⽕灾疏散统计资料表明,孩⼦、⽼⼈、病⼈、残疾⼈和孕妇,在⽕灾伤亡者中占有相当⼤的⽐例,这主要是由于他们的体质和智能不
⾜,思维出现差错和⾏动迟缓⽽造成的。如能及时给予协助,就能使他们得以逃⽣。
⽕灾逃⽣五⼤误区
⼀、原路脱险
这是⼈们最常见的⽕灾逃⽣⾏为模式。因为⼤多数建筑物内道路出⼝⼀般不为⼈们所熟悉,⼀旦发
⽣⽕灾,⼈们总是习惯沿着进来的出⼊⼝和楼道逃⽣,当发现此路被封死时,才被迫去寻其他出⼊⼝。殊不知,此时也许已失去最佳逃⽣机会。
⼆、向光朝亮
在紧急危险情况下,由于⼈的本能、⽣理、⼼理所决定,⼈们总是向着有光、明亮的⽅向逃⽣。但是,这时的⽕场中,⽕灾逃⽣的要点是什么的可能是电源已被切断或已造成短路、跳闸等,光亮之地正是⽕魔肆⽆忌惮地逞威之处。
三、盲⽬追随
当⼈的⽣命突然⾯临危险状态时,极易因惊慌失措⽽失去正常的判断能⼒,当听到或看到有⼈在前⾯
跑动时,第⼀反应就是紧紧地追随,⽽不管是否有出⼝。常见的盲⽬追随⾏为模式有跳窗、跳楼,逃(躲)进厕所、浴室、门⾓等。克服盲⽬追随的⽅法是平时要多了解与掌握消防⾃救与逃⽣知识。
四、惯性思维
当⾼楼⼤厦发⽣⽕灾,特别是⾼层建筑⼀旦失⽕,⼈们总是习惯性地认为:⽕是从下⾯往上着的,越⾼越危险,越低越安全,只有尽快逃到⼀层,跑出室外,才有⽣的希望。殊不知,这时的下层可能是⼀⽚⽕海,盲⽬地朝楼下逃⽣,岂不是⾃投⽕海?在发⽣⽕灾时,如向下⽆路可逃时,有条件的可登上房顶或在房间内采取有效的防烟、防⽕措施后等待救援。
五、冒险跳楼
当逃⽣之路⼜⼤⽕封死时,⾯对愈来愈⼤的⽕势、烟雾,⼈们容易失去理智。但此时也不要轻易做出跳楼、跳窗等危险举动,要考虑你所在楼房位置的安全⾼度和楼下场地安全情况,要考虑是否有可靠的下楼安全保护措施;当然,最好还是另出路,或采取其他办法避险待援。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