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课程简介
1. 本课程教学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师资配置情况:
本课题组成员的知识结构合理,课题负责人长期从事国际经济学及其相关课程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在相关领域具有丰富的科研成果,具有将科研成果融入课程教学的有利条件,特别在国际经济合作、全球化发展与中国经济发展实际、跨国公司与外资技术资源主导框架下我国工业技术体系的发展,和国家创新体系的作用等等,都是与我国经济发展实际密切相连的国际经济学问题,并具有长期开展英语教学的经验;课题组方虹教授长期从事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课题和相关教学,开展大量有关区域经济、我国流通产业发展、市场营销等多个典型领域的研究项目,积累大量涉及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领域的科研经验;田东文副教授长期从事国际经济法相关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并获得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中国政法大学经济法专业)博士学位,具有长期从事贸易争端、WTO框架下的反倾销、关税及非关税贸易壁垒方面的科研经验积累;刚健华博士长期在英国约克大学从事国际经济学学科的科研与教学,可用流利的英语开设国际经济学相关课程,这些资源都使得本教学项目具有反映中国经济对外开放发展框架下主要问题的研究工作基础。
本精品教学项目课题组成员的年龄结构合理,四位教授分别在50/60、40/50、25/30年龄段,师资配备合理,共同负责本教学项目并以自己最为擅长的知识资源贡献本教学项目,学科基础知识与科研经验丰富;同时,根据以往教学经验,常规参与学生的规模为80,因此师生比可达到1:16。
主要成员的教学经历如下:
陈向东教授,具有16年教学经历,特别在国际经济学、国际技术转移、国际金融学、国际商务管理,以及宏观经济学和管理经济学等教学课程上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年终考核成绩为优良(2007年为优秀),国际国内发表论文70余篇(包括SCI,SSCI,EI检索论文),专著和教材共计5部,可熟练应用英语进行教学科研。
方虹教授,具有年教学经历,特别在地理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等课程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年终考核成绩为优良;可用外语从事科研;
田东文副教授,经济学(2004年获得国际经济法专业)博士学位,具有多年国际经济法领域的科研和教学经验,并开展多项相关科研项目,年终考核成绩为优良;可熟练应用英语教学;
刚健华博士,留学英国5年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期间获得英国约克大学助教奖学金,负责担任教授经济系和数学系本科生、硕士生的教学任务,在英国全英文教学经历4年,领域涉及国际经济、国际金融、统计学,金融数学等,特别在国际经济学和国际金融学理论研究及其教学领域上有显著成绩,公开出版论文一篇(SSCI检索),论文涉及国际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国际合作与科研经历丰富,可熟练应用英文教学。
2.近五年来教学队伍教研活动涉及的领域、提出的教改项目和措施、已经解决的问题和取得的教改成果;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改教研论文;获得的教学研究表彰/奖励:
近五年来本教学队伍科研活动涉及的主要领域包括以下部分:
(1) 主要教学成果反映为与国际经济学相关领域教材的编写,本项目负责人完成三部重要的与本教学项目相关的教材撰写和出版工作,即有关国际金融、跨国公司的相关教材,如《当代跨国公司管理》(21世纪国际经济与贸易教材系列,陈向东、魏拴成主编,机械工业出版
社,2007年第一版,2008年第二次印刷)、《国际财务管理》(陈向东主编,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年)、《国际技术转移的理论与实践》(陈向东主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8年);并以编写相关教材的方式突出这方面的教学成果,如《国际商法》(田东文主编,21世纪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列教材,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12第一版,2008年第二次印刷)、《新视角下的标准与国际贸易》,(田东文编著,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3第一版);
(2)主要教学成果还反映为开展多类课程教学实验,比如:
(甲) 《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的若干关键章节采用学生分组专题作业方式,例如有关汇率决定(购买力平价理论应用,采集多个国家40-50种商品的价格,比较不同类型产品不同货币价格之间的规律)
、有关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有关亚洲区域货币等与我国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国际经济学专题,要求学生就教师提供的数据,或采集部分数据进行分析,给出研究报告,班级各组进行讲解和交流等方式,实现理论与我国经济发展实际相结合;
(乙) 在国际贸易理论与国际商品及服务贸易的具体章节,本课题组成员具备“国际商法“课程实践环节模拟法庭教学方式的实验教学经验,包括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发展现状与预警机制原理、国际服务贸易理论体系、课程案例教学规范化方式等方面的教学方式的实验及教学方法的研究等等;
(丙) 在跨国公司全球化发展的教学内容方面,本课题组主要负责人开设《外国直接投资与跨国公司管理》、《国际技术转移》等课程,对本课程加设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其中,有关跨国公司的课程教学,通过历届学生收集世界500强公司信息,完成“跨国公司档案”专题作业,并在全班进行交流的形式,先后收集近400余跨国公司在战略管理、组织管理、营销管理、技术资源管理、公司投资与财务管理、国际商务伦理管理、国际经营风险管理等方面的素材,对丰富跨国公司全球化发展作用和运动机理的教学提供了生动的资料。同时,课题组负责人面向研究生开设的《国际技术转移》课程教学素材和教学经验,也都对本课程建设提供更为完善的研究和教学资源支持。
3. 课程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本课程原以《国际贸易学》《国际金融学》两门独立的必修课程与其他一些相关的选修课程(如国际
经济地理)来反映其中的国际经济活动,但这些课程难于将国际经济活动包括商品流动、资本流动和技术资源流动的成因和规律体系化,特别将当前国际经济集成化、跨国公司作用等加以统合,但又有必要与商务操作意义上的知识体系相区别,更为完善地建设学科体系,因此有必要通过《国际经济学》这样的课程将以往的知识和科研所得体系化,特别是将反映我国国情的国际经济学问题加以汇总。
概括起来,从国际国内的学术研究和政策研究看,以及结合我国国情分析,课程发展沿革历程可以综合为以下几类重要内容循序渐进的过程:
A.古典国际经济学(比较优势,自由贸易理论,关税):
B.现代国际经济学(国际经济一体化发展框架,国家竞争力,战略性贸易政策): C.现代国际贸易理论(商品/有形贸易,服务/无形贸易)
D.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国际化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国家创新体系。
E.国际收支平衡表:国内经济发展与国际经济发展
F.现代国际金融平台(货币体系发展,区域货币体系发展)
G.现代汇率体系安排(汇率决定理论,外汇市场)
H.现代国际资本市场(典型金融工具发展历史,金融危机)
I.跨国公司发展(全球集成化经济,国际生产价值链)
J.中国经济发展。
事实上,国际经济学作为一门教学课程是宏观经济学在国际经济环境下的应用,在我国经济发展日益融入全球化经济发展框架之下时,主要探讨的问题应是:
(1)为何国际性经济活动会产生和发展,对此类问题的理论解释导致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现代国际商品贸易理论体系、区域地理经济学、演化经济学、部门经济学,以及技术创新经济学等学科领域的出现,是宏观经济学的重要发展方面,同时,在学科的知识结构上,又集中在以下几个重要的问题领域:
A.国际经济发展中的产业间和产业内贸易;
B.WTO框架下的国际商品贸易与服务贸易的发展特征;
C.国际技术转移的障碍和发展因素,重要国家和区域发展经验,包括我国市场经济发展;
D.服务于商品贸易的外汇市场过渡到服务于资本流动的外汇市场,相关外汇汇率决定理论的发展;
E.跨国投资与跨国公司的作用,以及对全球化经济发展,包括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F.国际商品套利、国际资本套利、国际生产资源套利、国际知识资源套利等逐渐深化的全球化资源配置,及其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对我国发展的影响;
G.国际货币体系和区域货币体系,特别是以10加3框架、中日韩框架、大中国框架之下的亚洲货币体系的重要发展前景;
(2)国际经济学的典型研究方法的发展,对此类问题的探讨直接导致经济学领域的深入发展和经济学领域与其他学科领域的融合;
(3)国际经济学主流学派和学科内涵应用于发展中国家的情形,特别是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在这一方面,我国已经出现一些高校学者的国际经济学教材,例如卢锋著《经济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焦军普主编《国际经济学》(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但生动反映我国国际经济发展现实,密切结合我国学者所作的典型研究方面,目前还是一个欠缺。总体而言,目前国际经济学的教学框架主要应用克曼等美国和西方经济学家撰写的教材,其中主要反映美国和发达国家国际经济活动和发展事实。
本课题组拟在国际经济学典型教材框架之下,突出我国国情为内涵的国际经济学教学,通过融入学科
组成员研究成果,特别是融入我国国际经济学典型专题领域的研究成果,来建设反映中国国际经济发展现实的课程结构。
4.教学内容(含课程内容体系结构;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与目的;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本教学项目所包含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部分:
(1).课程内容体系;
本课程建设目的是为使应用经济学专业的研究生具备在国际环境中分析宏观经济问题的基本知识结构和基本分析能力。国际经济学课程提供国际商品与服务贸易,国际贸易政策,关税和非关税贸易壁垒,国际货币体系,国际货币之间汇率关系变动,国际要素流动,国际直接投资及跨国公司等多个涉及国际经济发展与经济合作的重要领域的理论知识和分析框架,是学生了解和掌握应用经济学的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领域,对学生今后开展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跨国商务管理等学科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认识和分析方法的研究基础。
本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安排如下,随着教学研究的深入,教学内容也可能略微调整:
第一章 绪论  (2学时)  一. 国际经济学所涉及的领域 二. 国际经济学范畴的典型事件 三. 国家层面的经济学 第二章 国际贸易理论与比较优势 (6学时) 一. 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 需求与供给 二. 开放贸易 三.
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 四.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五. 不变成本与生产可能性曲线 六. 边际成本递减 七. 生产与消费问题 八. 贸易对生产和消费的影响 第三章 国际贸易的利弊取向分析 (2学时) 一. 国际贸易的受益者 二. 赫克尔-俄林-理论 三. 出口与进口竞争
四. 要素价格的发展
第四章 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 (2学时)
一. 平衡型增长与偏向型增长
二. 荷兰病与非工业化
三. 国家贸易变化
四. 国际贸易条件的变更
五. 技术贸易问题
第五章 关税与非关税贸易壁垒 (6学时)
一. 关税的成本与收益分析
二. 关税与国民福利
三. 非关税贸易政策工具
四. 关于非关税措施的多边贸易安排
五. 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六. 区域性贸易安排
七. 贸易政策分析工具——引力模型
第六章.发展中国家与转型国家的贸易政策 (4学时)
一. 发展中国家贸易政策发展概述
二. 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
三. 出口导向工业化战略
四. 二元经济模式
经济学研究生
(2)  教学内容的组织方式:
课堂讲授,结合典型国家/事件的案例分析,应用典型理论结合实际组织学生分组作业和讨论;应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实现多类教学内容的网络共享,同时借助网络技术与国际知名学校在本专业上的教学取得联系,为相关教师和学生互动提供技术基础。
课程考试形式包括:开卷考试 + 分析报告
第七章。国际货币体系与外汇汇率制度 (4学时)
一. 国际货币体系发展
二.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三. 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选择
四. 政府的外汇汇率政策
五. 汇率与国际贸易
六. 固定汇率体制下的内外部平衡
七. 浮动汇率体制下的内外部平衡
第八章。国际收支 (4学时)
一 国际收支帐户
二 经常项目余额的宏观意义
三 国际投资头寸
四 主权财富基金及其监管
第九章 汇率决定 (4学时)
一.
长期汇率决定 二.
短期汇率决定 三. 外汇市场简介 第十章 国际要素流动和国际金融体系 (2学时) 一 国际劳动力流动 二 国际性金融机构 三 国际贷款与资金流动 四 金融监管和巴塞尔协议 五 国际金融危机 六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国的各项宏微观经济政策和金融政策 第十一章 外国直接投资与跨国公司 (2学时) 一 外国
直接投资动因
5.教学条件(含教材使用与建设;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
本教学项目具有下列教学条件:
(1)教材使用(包括教学用参考书目):
●[美] 托马斯 A. 普格尔, 彼得 H. 林德特著, <;国际经济学>, 第十一版, 国外经济学教
材库,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1年.
●[美] 保罗. 克曼等<;国际经济学>, 第五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美] 多米尼克·萨尔瓦多著,国际经济学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中国世界经济学会组编,现代国际经济学理论发展综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焦军普主编,国际经济学,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
●卢锋著,经济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美]克曼(Krugman,P.R.),[美]奥布斯特菲尔德(Obstfeld,M.)国际经济学:
理论与政策(第7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年09月
●[美]萨尔瓦多(Salvatore,D.) 著,杨冰 译, 国际经济学(第9版)(工商管理优
秀教材译丛·经济学系列);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年11月
●陶涛 编著;国际经济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
●冯德连 主编;国际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
(2)扩充性资料:来自三个来源:
●学科基础资源:国际经济学基础性理论:国内外学术期刊典型领域研究论文及编撰精
辟的国际国内教科书;
●学科基础资源及国际国内学科研究论文资源:国际经济学的典型研究方法:国内高校
典型硕士、博士毕业论文作为参考;
●学科研究、专题报告、新闻资源:国际经济学的热点现象:来自国内外学术期刊研究
论文,主要来自课程讲授者的研究工作,申请者以往的科研工作论文和编写的教材和专著也都有相应的支持作用,同时也采集国际国内重要金融贸易商务期刊的重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