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概论学习提纲
一、文学常识1
1、(仪式歌)是用于节日礼俗和祭祀等的歌谣。
2、(谜目)指的是谜语中要猜的范围和格式。
3、(二人转)是流传于东北地区的民间歌谣。
4、“民俗学”这个概念最早是由英国学者(汤姆斯)提出的。
5、《阿诗玛》是(彝族)撒尼人(彝族的一个分支)人的作品
6、陈琳以(《长城谣》)为基础写出了《饮马长城窟行》。
7、民间文学整理方法有两种,即(综合整理)与单项整理。
8、藏族史诗(《传》)是世界上最长的史诗,被誉为东方的《伊利亚特》。
9、芬兰学派以(库伦父子)为代表。
10、追悼会奏的哀乐,开运动会奏的《体育进行曲》,可被视为新的(仪式)歌谣。
11、东汉崔实编的(《农家谚》)是世界上最早的谚语集。
12、《伏波井》、《日月潭》属于(山川风物)传说。
13、“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是模拟(竹枝词)创作而成的。
14、(谣)是不能唱的“徒歌”。
15、唐人传奇《李娃传》是根据民间故事(《一枝花》)写成的。
16、灯谜又叫(灯虎),突出它的疑难性。
17、阿凡提的故事是从(土耳其)传入的。
18、沙湾灯笼——何府(苦)是(歇后语)体裁。
19、说书艺人王少堂的《武松》用的是(评话)体裁。
20、《中国歌谣》是(朱自清)研究民间歌谣的专著,他将歌谣按用法分为(15)种。
21、《召树屯》是(傣)族的作品。
22、《柳毅传》是在传说(《龙女牧羊》)上加工创作的。
23、在(《古田会议决议》)中,规定部队要搜集民歌。
24集体性标志着人民对民间作品的集体所有权,但同时也带来了(匿名性)的特征。
25、(诸葛亮)被称为西南文明的传播者,知识和技术的偶像,甚至说他与火把节的来历也有联系。
26、在中国,“民间文学”一词是由(瞿秋白)在1921年最早提出来的。
27、《王贵与李香香》是用(信天游)体裁写成的。
28、清朝李调元的(《粤风》),选录了不少壮瑶民歌。
29、关汉卿的《窦娥冤》可以从(《东海孝妇》)到它的影子。
30、李白的《静夜思》是从(《子夜秋歌》)脱胎而来的。
31、汉族流传的(梁祝)故事,传播到云南白族称为《读书歌》,在贵州布依族称为(英台姑娘和山伯相公)
32、(郭沫若)说过“民间文艺是一面镜子,照出政治面貌来”,“民间文艺给历史学家提供了最正确的社会史料。”
33、我国第一部农学著作(《齐民要术》),引用了三十多条谚语来证明其主要观点。
34、“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是(鲜卑族)的民歌。
35、著名民俗学家(钟敬文 )被称为“中国民俗学之父”。
36、我国民俗学发轫时期,(《民俗周刊》)是中山大学主办的最有影响的刊物。
37、我国少数民族三大史诗包括《传》、(《玛纳斯》)和《江格尔》。
38、谜语:月巴(打一城市:合肥),这则谜语主要犯了(谜面不成文)的毛病。
39、(花儿会)指的是甘肃莲花山下一年一度的民间歌唱盛会。
40、“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是(谚语)体裁。
41动物故事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渔猎)时代。
42、植物故事的产生,最早要推移到(农耕)时代。
43、在各类巧匠故事中,最著名数量最多的是(鲁班)的故事。
44、朱自清先生在《中国歌谣》中将歌谣分为(15)种。
45、冯梦龙编著的(《广笑府》),是一部著名的民间笑话集。
46、丁乃通先生的《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是以(AT分类法)为依据的。
47、“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是(政治)歌谣。
48、一般说来,( )是和乐唱的。
二、文学常识2
1、(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被称为中国古代四大传说。
2、谜语包括(谜面、谜目、谜底 )等几个构成部分。
3、(人物传说、史事传说、山川风物传说、地方风情传说、动植物传说)属于传说的类型。
4、《狼外婆》故事在不同地方有(《猪哥精》、《老虎外婆》、《熊人婆》)等不同的叫法。
5、(中国、印度、希腊)是世界三大寓言发祥地。
6、下列论文中(《德国民间故事书》、《爱尔兰歌谣札记》)是恩格斯著名的民间文学论文。
7、(集体性、口头性、变异性、传承性)构成民间文学的特征。
8、(口传心记、没有著作权、流传环境不同、因人因地因民族而异、时代发展)导致了民间文学变异性的产生。
9、(内容通俗化、形态大众化、流传俗行化)是俗文学的特点。
10、(全面搜集、重点整理、加强研究、大力推广)是民间文学搜集整理工作的指导方针。
11、在20世纪20年代,我国民俗学、民间文学研究的代表性理论刊物是(中大《民俗周刊》、北大《歌谣周刊》)。
12、原始人的思维缺乏(一贯性、统一性)。
13、相声是以(说、学、逗、唱)为主要手段的喜剧性很强的一种民间曲艺。
14、传统评书内容多为(历史故事、侠义故事)。
15、快板又叫(顺口溜、数来宝)。
16、民间小戏大体分为(花灯系统、花鼓系统、采茶系统、秧歌系统),北方多为(秧歌戏),南方多为(花鼓戏)。
三、文学常识3
1、民间文学的传承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传统的思想内容,传统的艺术形式和传统的故事情节。(×传统的表现手法)
2仪式歌是人类最早的歌谣。(×劳动歌)
3、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是用汉中民歌茅山歌体写成的。(×陕北民歌信天游)
4民间传说中,一般主人公的姓名、活动时间、地点都是泛指的。(×民间故事)
5、故事一般通过行动来刻画人物,很少静止的描写,物别是心理描写。(√)
6、芬兰学者阿尔奈把民间故事分为动物故事、普通故事和神话三大类。(×笑话)
7、我国第一部农学著作《齐民要术》,引用了三十多则民间歌谣来证实它的观点。(×民间谚语)
8、《一幅壮锦》是一则生活故事。(×童话故事)
9、鲁迅说:昔者初氏,见天地万物,变异不常,其诸现象,又出于人力所能之上。则自造众说以解释之,凡所解释,今谓之传说。(×神话)
10、民间文学是研究劳动众的口头创作的一门学科。(×以劳动众为主体的人民)
11、美国的大百科全书中,folklorefolkways两个条目并存,前者专指民间创作,后者专指民间文艺学。(×民俗学)
12、对于民间文学来说,作家的记录整理使它们得以长期保存,作家的创作又使它得以发扬光大。(√)
13、高尔基曾经指出:“最深刻,最鲜明,在艺术上十分完美的英雄典型,乃是英雄史诗所创造的。”(×民间文学)
四、知识延伸与应用A
(一)民间文学的四性特征:民间文学具有集体性、口头性、变异性、传承性。
A、集体性
A1从创作和流传的方式上,理解民间文学的集体性。
1、民间文学在创作方式上是集体创作、集体加工和修改;在流传方式上是集体流传、集体传播、集体保存。
2、民间文学的集体性可以从三个层面上去理解:(1)它反映的是集体的思想、集体的心理和愿望。(2)民间文学是集体创作、集体加工、集体传播、集体保存的。(3)民间文学表现的是集体的智慧、集体的艺术才能。
A2民间文学的匿名性?
民间文学的匿名性是民间文学集体性的表现方式。集体性标志着人民对民间文学作品的集体所有权,在民间文学作品的传播中,可以进行集体创作、集体加工、集体修改、集体保存等。因为民众没有著作权观念,所以就产生了民间文学匿名性的特点。
A3民间文学的流传性?
1)流传性是民间文学集体性的一种表现,个人作品得到了众的承认,为众喜闻乐见,才能在众中流传,通过流传又不断得到众加工、修改,实际上也民间文学集体创作的继续。
2)流传性是众创作能否成为公认民间文学的一个关键,民间文学口头性的要求使得民间文学流传得更快、更广。如有人在电台朗诵《红楼梦》,但听众和知音甚少;而关于《三国》、《水浒》、《西游记》、《杨家将》的传统故事却流传甚广,听众众多。
3)流传性使得民间文学的优秀之作流布广远,有的甚至超越国界,流传千秋。如“天鹅侠女的故事”、“灰姑娘的故事”、“狼外婆的故事”等,它们的传播都远远超越了本来的国界,成为了流传千古的故事。
B、口头性
B1从创作和流传的方式上,理解民间文学的口头性:
1)民间文学运用口头语进行口头创作,并且在传播方式上以口头流传为主。
2)口头语形象、鲜明、生动,富于表现力,使得民间文学在内容和形式上具有浓厚的地方特,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B2民间文学的语言特点(口语化语言,进行口头创作)
1)民间文学语言生动活泼,富于表现力。(2)朴素自然,清新刚健。(3)民间文学语言高度凝练,幽默风趣。
C变异性
民间文学的变异性——民间作品出由于集体创作、集体加工、口头创作,口头流传,因而处于变化的状态之中而产生不同异文的现象,称为“变异性”。
(一)民间文学的变异性是如何产生的?
社会历史条件,地域和民族的不同,是形成变异性的外在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
1)口传心记,靠记忆保存,容易产生变异。这是因为它的文词没有用物质形式(文字)固定下来,接受者再传开去时,就随时可能发生变动。
2)民间文学作品没有著作权观念,传播者同时也是创作者,有权加工修改。包括许多著名的作品,其原始作者也无从查考;;一些新产生的作品,虽可查出作者姓名,但从不为读
者所注意,作者本人对别人传播基至修改他的作品也并不关心。这种情况,使得民间文学作品的变化愈演愈烈,不但同类作品可变,不同类型的作品也在交叉渗透。
3)流传环境不同,因人因地因民族而异。如大家熟悉的“老虎外婆型”故事,河北叫“狼外婆”,山西叫“老狐精”,山东叫“马郎精”,潮汕叫“猪哥精”,广州叫“熊人婆”,四邑一带叫“老狨婆”,云南叫“老变婆”,讲的都是各种动物精灵假扮外婆的故事。汉族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流传到贵州罗甸布依族地区,大家闺女祝英台变成了美丽的山寨姑娘,她打柴挑水,样样能干。在白族《读书歌》中,她还和梁山伯一起劳动建校,勤工俭学呢!
4)时代发展,社会生活内容和人的思想认识发生了变化,因而使作品内容产生了变异。这种变化,使作品换上了崭新的内容和艺术风格,更受众欢迎。
D、传承性
它是民间文学中相对稳定的因素,传承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传统的思想内容(2)传统的艺术形式(3)传统的表现手法不完美的她尚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