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遍台州三日旅游攻略
简介
椒江区为目前的市中心,商业繁荣,是购物的天堂,天台县是全国十大贫困县之一,但目前旅游业发展迅速,景点间交通便利,适合自助旅游,每年的5月20号为天台免费旅游日,当天各景点门票全免,但人流量较大。台州美食,当地名小吃有扁食、蛋清羊尾、临海麦虾、饺饼筒、糊啦汰、糊啦沸、肉丸麦饼、水晶蛋糕、五味粥等
路线安排(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
Day 1 :在新城客运中心购票至椒江,车程2小时,抵达椒江临时客运站可打的或坐残疾车到台州职业技术学院,入住附近的宾馆或酒店(也可入住学生宿舍),游览椒江市民广场,中饭可选择在平桥就餐,小饭馆味道还不错价钱也不贵哦,下午可安排路桥富士广场(四人行
可打的)体验白菜价靓衣或游览台州最高学府—台州学院。
Day 2:目的地:济公故里天台体验佛教文化 乘车地点:椒江临时客运站 ,晚入住车站宾馆方便来回,打车前往“琼台仙谷”,各个景点之间有小巴车来往,但要注意时间,一般是半小时开一趟,在进景点之前先询问确定。或石梁飞瀑,都为看风景的点,琼台为静,石梁为动按喜好选择,另有天湖景区。天台用餐需返回县中心。
Day 3:早在天台客运站出发前往临海,在车站可寄放行李,前往“东湖”(乘坐公交车或打的),游览东湖需2小时左右,按情况可以延长在附近就餐,其出口处过马路便是江南长城入口,长城路线较长爬完全程要消耗很多体力,建议在城隍庙出口进紫阳街参观,晚餐后启程返回温州(最晚一班为5:50)
供交换选择的行程安排:坐汽车前往仙居,入住车站附近宾馆,游览景点有神仙居和高迁古民居,容易游览,交通也较便利。
网上购票地址: www.12306
各景点导游词
椒江:1994年8月,国务院批准台州撤地建市,行政中心从临海市移设椒江,其规划开发较完善。有全国百家红旅游经典景区——解放一江山岛战役纪念地,有目前中国最高的、浙江省最大的海洋馆,也是全世界仅有的两个自上往下参观的海洋馆——台州海洋世界,有我国第一家玻璃雕刻艺术馆——吴子熊玻璃艺术馆等
临海:1994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东 湖
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我们今天要游览的是典型的江南园林——东湖。许多文人雅士,都爱把东湖比作西湖,如清人郭风麟,诗云:“东湖好把西湖比,一笠空亭胜引人。”在人们心目中,东湖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是可以仰追名闻天下的西子湖。东湖,南北长近500米,东西宽约150米,占地面积约台州景点280亩,分成前湖,湖心以及后湖三大区块。现在的东湖是临海老百姓休闲怡情的好去处,大家随时可以听到园内丝竹声声,笑声朗朗。下面就让我带着大家一起领略东湖的湖光山,亭台楼阁,感受那份浓厚的美吧!
前 湖
大家现在已经进入东湖的前湖区块了。印入大家眼帘的这块巨大的假山石就是太湖石。太湖石为我国古代著名四大玩石之一,因产于太湖而得名,是园林造景的重要素材。“瘦、皱、漏、透”是其主要审美特征,“皱”是表面有凹凸变化的褶皱,给人以厚重的沧桑感。中国古代文人欣赏奇石,往往就是欣赏自己,他们面对“皱”,不免想到历史变迁、人生易老、仕途艰险、宦海浮沉,像苏东坡那样发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感叹。“瘦”是指石体修长,中间有束腰,它是由人体形象引申而来的。宋代以来重清秀、瘦美,因此清瘦可以说是古代文人的象征。“漏”、“透”是指石体中出现的前后、上下贯穿的洞穴,即使现代高科技的仿真技术也难以伪造。“漏”具有幽深感和神秘感;“透”又具有通明感和空灵感。所以一块石头的审美就代表了古人的一种风骨与气概,一种追求刚毅,豁达,包容的精神。
好,欣赏完太湖石,我们再往右手边走,就来到了荣兴堂。荣兴堂是典型的徽派建筑,白墙、黑瓦,梁架用料硕大,其横梁中部略微拱起,民间俗称为“冬瓜梁”。这里的每一扇窗每一块石基都是前人精心雕琢设计制造的。整个建筑无处不彰显着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紫气东来的一片繁荣兴旺的气息,所以此院名为荣兴堂。这里陈列着吴越时期的丹书铁券。五代十国时吴越国的建立者钱镠虽草莽出身,但胸中有韬略,他和他的子孙们推行“保境安
民,善事中华,纳土归宋”的政策,免生灵于荼毒,吴越亦富庶甲于东南。钱镠因战功赫赫,唐昭宗赐他以丹书铁券——即民间所说的“免死金牌”,以金铸字保证钱氏“永袭宠荣,克保富贵”。若本人犯罪,可免死9次;子孙犯罪,可免死3次。明太祖朱元璋打下江山后,想赐开国元勋以铁券,无奈朝中官员谁也没见过铁券真面目,最后朱元璋令钱镠第十五世孙钱尚德携铁券入京,在观赏铁券后依样雕模才铸出铁券。乾隆皇帝有一首《观钱镠铁券歌》,里面就有“表忠观永记钱塘,铁券却在台州藏”之句,连乾隆皇帝都知道吴越王的铁券藏在台州。
走出荣兴堂往前几步,我们面前的这座高大的铜像,就是我们东湖的开凿者——宋朝郡守钱暄。公元989年,知州张蔚就在此湖建船场,操练水军。公元1071年,钱暄出任台州刺史,初到台州,没想正逢洪涝,举城汪洋一片,百姓叫苦连天。原来台州府城地形极为特殊,湖在城内,每年秋天,台州仙居、天台两县的溪水都会暴涨,东北诸山之水皆汇集于城内湖中,每年的秋涝皆因此而起,因此一到秋季,台州城就会洪水泛滥,水势汹涌,往往摧毁城墙和民居,百姓只好逃到大固山顶避难。但是这个湖又是屯水军的船场,有着重要的军事价值。如何既能避免水患又保其重要的军事价值呢?全盘考虑后,钱暄当即想出了一个大胆但却一举两得的好主意,那就是“开湖移东城”。 什么是“开湖移东城”呢?就是采
取浚湖筑城的办法,浚凿船场水军营,取湖中淤积之土修筑城墙,并迁筑东面城墙于湖西。因此,这个湖就由原来在城内变成在城外东面,因而得名东湖。东城筑就、东湖浚凿完毕,防洪泄涝的目的已然达到,可是城墙的军事防御功能却不可有丝毫懈怠。钱暄每天对着地图冥思苦想,忽一日,他突发奇想,何不把东湖与灵江相连,构筑成一道天然的护城河呢?说干就干,钱暄马上对东湖通向灵江的渠道进行了整治,把它改造成一条护城河,并在东门加筑了月城,用吊桥启闭。此举大大增强了台州城的军事防御功能:北以大固山为屏障,西南借灵江为天堑,东则以湖、河分隔,遇敌再无直冲之患。如此,一直困扰着台州百姓的问题全已解决。此后有一天,天气晴朗、阳光明媚,钱暄信步登上东城墙,极目远眺。往西一望,全城景尽收眼底,只见绿荫笼罩,人如梭,一片繁华;往东一看,却见湖面波光粼粼,一片苍茫,惟有几只野鸟偶尔掠过,颇有几分苍凉。秉承“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钱暄又忙上了,在湖边植些树、种些花,湖面建些亭台水榭什么的。自是东湖这个泊船屯兵之地成为了桃红柳绿的江南园林,人们玩乐的重要场所。再此后,经过历代能工巧匠的刻意修整,以及02年临海市人民政府的大规模整修,如今的东湖,更是英姿飒爽、青春焕发,被人们誉作“春夏行乐之冠”。
让我们沿着这条长长的复廊接着往前走,走廊的墙壁上开有漏窗,像精雕细作的剪纸图案
镶嵌在长长的画轴上,人们信步走在游廊里,看着窗外不断变幻的景,好惬意啊!如果您累了,不妨在美人靠上休息一下,享受一下徐徐的凉风,留下您美丽的身影。
当我们走完这段长廊,跃然眼前的是高高的戏台,我想当年的老百姓每当演出进入高潮时,总有一种“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感觉。穿过一条竹林掩映的小路就到湖心区块了。
湖 心
沿着九曲石板桥,迎面而来的是原貌保存的最好的湖心亭。这座亭建于康熙年间,高阁三层,飞檐八出,高瓴流瓦,翘角滴翠,气度宏伟,构造精巧,为全湖览胜之佳处。柱子上的这幅对联“好山好水,出东郭不半里而至;宜晴宜雨,比西湖第一楼何如?”可谓情景交融,让我们现在也颇有同感。大家可以坐在亭子里小憩一下,感受从四面八方吹来的湖风,欣赏远山的江南长城,有兴趣的可以登上最高层,远景近景一览无遗,足以使人心旷神怡,诗兴勃发。诚如清代秀才王如冰诗云,“俨如罨画楼台,任山鸟谈天,水鱼玩月;最好夕阳城郭,有南峰塔影,北固钟声。”
休息一下之后,我们回九曲桥,大家看到桥头的两头石雕的小象了吗?大家能猜猜是什么
意思吗?原来“象”的谐音是“祥”,预示着吉祥平安。大家请继续往前走,在我前方四面临水建的这个亭子叫“半勾亭”。 单层六角,以六石柱擎撑水中,如一朵青莲开在湖上。亭名取意于白居易的“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在此湖”。在半勾亭观景,全妙在一个“勾”字。所以清代知府刘璈在此奋笔直书“半成造化丹青手,勾起烟波浩荡情”。王咏霓(浙江黄岩人,清·光绪年间驻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奥地利、比利时等国公使随员)也以集句大抒“半勾”之感受。他说,“晚烟大半度城郭,初月一勾无古今。”亭桥之形态,真如天上之一勾月芽了。
我们刚才看到的湖心亭、九曲桥和半勾亭以其独特的构造和景观,被收入英国的《大不列颠百科全书》。
走完九曲桥,我们就来到了骆临海祠。祠在湖的中心,为纪念“初唐四杰”之一的大诗人骆宾王而建。建筑虽不高大,但规整精致,寄托着台州人民对骆宾王的崇敬之情。那骆宾王怎么会与临海结缘呢?原来骆宾王少有壮志,耿介敢言。武则天当政时,多次上书讽刺,得罪入狱。次年,遇赦得释,出任临海县丞。离开长安,骆宾王本想弃官隐居。到临海以后,却被秀丽的山水深深地吸引住了。加上天高皇帝远,朝廷似乎也对他失去了监控。在
长安时,他的文名早列“四杰”之冠,现在来到台州,地方官员也没把他当“案犯”看待,且以和他结交为荣。绅士、文人纷纷慕名前来求见,邀游山水,切磋诗艺。临海县丞为八品下阶,是县令的副手,主要协助县令的日常事务。但县令似乎和骆宾王相处得还不错,许多事情都请他出面处理,他也能立马即成,而且秉公处置,决不苟且。所以骆宾王在临海任上还是为民办了不少实事,得到百姓的拥戴。由此,骆宾王心情也渐渐舒坦,也就没有立时弃官他去。一方面,他把临海视作“世外桃源”,隐居其中。另一方面,则卧薪尝胆,等待时机。在临海他写过一首《久客临海有怀》诗,借景抒情:“天涯非日观,地岜望星楼。练光摇乱马,剑气上连牛。草湿姑苏夕,叶下洞庭秋。欲知凄断意,江上涉安流。”这股剑气,也正为他日后弃官讨伐武后奠定了性格基础。
大家请随我进入屋内,683年腊月,也就是骆宾王任职临海的第三年,高宗驾崩。次年1月,皇太子李显遵遗诏即位,即中宗,尊武则天为皇太后。武则天废帝夺权、大开杀戒,骆宾王目睹了武氏势力横行无忌的种种恶行。不久,他就投奔徐敬业、讨伐武则天,大家所看到的就是震动寰宇的《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即《讨武氏檄)。传檄文传武则天手上,武观后并不发怒,而欣赏其文,读完之后赞叹“如此人才不用,这是宰相的过失。”骆宾王在政治和文学上的才能,连目空一世的武则天也为之折服。
在这个祠内,大家还可以看到“咏鹅池”和他在狱中所写的一首《咏蝉》诗,这些都是临海人民对这位临海县丞的缅怀。
请大家随我的方向看(站在祠内,手指祠的大门方向),透过祠的大门,我们刚才走过的湖心亭,半勾亭,九曲桥还有远处的风景就被框在我们的门里了,这也是园林造景中的框景。骆临海祠就建在湖的中心,它与湖心亭遥遥相对,南北呼应,因此风景这边独好!
走出骆临海词,与之紧密相连的是樵云阁。乍一看,气势宏伟,气象与滕王阁相似。高达20多米的四檐樵云阁,登楼可瞭望东湖全景。樵云阁是为了纪念台州本地的一位普通樵夫。历来能够被建祠纪念的不是帝王将相,就是名官圣贤,这区区一个樵夫何以有此资格享受如此殊荣?原来这中间有着一段沉重的历史,书写着地道的“台州式硬气”。
明代建文年间,政治宽仁,轻徭薄赋,天下百姓莫不欢欣。地处江南一隅的台州府城也是一派平和景象,百姓安居乐业。东湖后湖樵云阁后住着一位樵夫,天天上山打柴,然后上街叫卖,因他向来柴好量足、童叟无欺、从不二价,生意一直不错,倒也衣食无忧,快快乐乐。因他就住在东湖后面的小草房里,人们习惯叫他“东湖樵夫”。 这天东湖樵夫和往常一样,一大早上山打柴,挑了大大的一担准备去市上叫卖,走到东湖边时,忽然听得前面
一人议论纷纷,原来是新皇帝登基了。樵夫喃喃自语,神大变。他放下柴担,几步赶上前去,焦急地询问:“建文皇帝呢?”有人在耳边轻声接了句:“满宫人昨天全被活活烧死了!”犹如一声惊雷在头上炸过,一代帝皇竟落如此下场,樵夫怒目圆睁、泪流满面,越想越气、越想越痛,一转身跳进了清澈的东湖。只听见扑通一声,已不见樵夫的踪影,惟见湖中泛起几道粼粼的波光,转眼间恢复了平静。东湖樵夫,连个姓名也没留下,但台州人并没有忘记这位义士,历史也没有忘记这位义士。后人佩服其民族骨气,将东湖中的小亭改建为樵夫祠,待会我们出了樵云阁,看到一块巨石横卧路中,就是原先的遗址,此后虽屡有兴废,但祠址永存。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