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招药学基础知识100个考点
考点1:药物的命名——商品名、通用名、化学名
(1)药物的商品名:商品名通常针对最终产品,剂型、剂量确定;不同企业生产药品具有不同的商品名,代表企业形象和产品的声誉,不得冒用;商品名同商标一样可以注册和申请专利保护。
(2)药品的通用名:也称国际非专利药品名称(INN),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使用;INN通常指有活性的药物物质,而非最终药品;一个药物只有一个通用名,新药申请过程中向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不受专利保护,不能与已有名称相同,不能与商品名近似;药典中使用的名称,尽量与英文名对应,多采用音译。 药品通用名也是药典中使用的名称。
(3)药品的化学名:根据其化学结构式来进行命名的,以一个母体为基本结构,然后将其他取代基的位置和名称标出。
考点2:剂型和制剂的概念
剂型:适合于疾病的诊断、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
药物制剂:根据药典或药政管理部门批准的标准,为适应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药物应用形式的具体品种。
考点3:药物的降解途径:水解、氧化、异构化、聚合、脱羧。
考点4: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因素
(1)处方因素:pH、广义酸碱催化、溶剂、离子强度、表面活性剂、处方中基质或赋形剂。
(2)外界因素:温度、光线、空气(氧)、金属离子、湿度和水分、包装材料。
考点5:药物制剂稳定化方法:控制温度;调节pH;改变溶剂;控制水分及湿度;遮光;驱逐氧气;加入抗氧剂或金属离子络合剂等。
考点6:药物稳定性试验方法
(1)影响因素试验:高温、高湿、强光的剧烈条件下,考察影响稳定性的因素及降解途径。医药卫生专业基础知识
(2)加速试验:采用化学动力学原理,预测药品在常温下的稳定性。
(3)长期试验:在实际贮存条件下,确定样品的有效期。
考点7:药物配伍变化的类型
物理学的配伍变化:溶解度改变;吸湿、潮解、液化与结块;粒径或分散状态的改变。
化学配伍变化:浑浊或沉淀;变;产气;发生爆炸;产生有毒物质;分解破坏、疗效下降。
考点8:注射剂配伍变化的主要原因:溶剂组成改变、pH值改变、缓冲剂、离子作用、直接反应、盐析作用、配合量、混合的顺序、反应时间、氧与二氧化碳的影响、光敏感性、成分的纯度。
考点9:生物药剂学中的生物因素主要包括:种族差异;性别差异;年龄差异;遗传因素;生理和病理条件的差异。
考点10:药物与生物大分子的键合形式:共价键键合是一种不可逆的结合形式;非共价键
键合是可逆的结合形式,其键合的形式有:范德华力、氢键、疏水键、静电引力、电荷转移复合物、偶极相互作用力等。
考点11:散剂的缺点:对光、湿、热敏感的药物及刺激性强的药物不宜制成散剂。
考点12:片剂的崩解度:分散片、可溶片为3min;舌下片、泡腾片为5min;普通片剂为15min;薄膜衣片、含片为30min。
考点13:片剂制备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裂片、松片、粘冲、片重差异超限、崩解迟缓、溶出超限、片剂含量不均匀。
考点14:薄膜包衣可用高分子包衣材料,包括胃溶型:、肠溶型和水不溶型三大类。
考点15:胶囊剂崩解时限:硬胶囊剂:30min;软胶囊剂:60min。
考点16:液体制剂按分散系统分类:均相分散系统:低分子溶液剂、高分子溶液剂;在非均相分散系统:溶胶剂、乳剂、混悬剂。
考点17:表面活性剂的应用:增溶作用,乳化剂,润湿剂 ,起泡剂和消泡剂,去污剂 ,消
毒剂及杀菌剂。
考点18:乳剂的稳定性:分层、絮凝、转相、合并与破裂、酸败。
考点19:热原的性质:水溶性,不挥发性,耐热性,过滤性;其他:可被强酸强碱强氧化剂破坏。
考点20:栓剂按给药途径分类:直肠栓、阴道栓、尿道栓等,最常用的是直肠栓和阴道栓。
考点21:分散片崩解时限:在15℃——25℃水中应在3min之内完全崩解。
考点22:包合技术是指一种分子(客分子)被包藏于另一种分子(主分子)的空穴结构内,形成包合物的技术。
考点23:缓(控)释制剂的释药原理:溶出原理、扩散原理、溶蚀与扩散相结合原理、渗透压驱动原理、离子交换作用。
考点24:渗透泵片由药物、半透膜材料、渗透压活性物质和推动剂等组成。
考点25:一般认为在口服剂型中,药物的吸收顺序大致为:水溶液>混悬液>散剂>胶囊剂>片剂>包衣片剂。
考点26:血管内给药没有吸收过程,皮下注射、肌内注射、腹腔注射都有吸收过程。
考点27:皮内注射将药物注射到真皮中,吸收差,用于诊断与过敏试验。
考点28:影响分布的因素: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血液循环系统;.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能力;微粒给药系统。
考点29:药物的亲脂性是药物透过血脑屏障的决定因素。
考点30:药物代谢的主要部位是在肝脏。
考点31:指数(TI):LD50/ED50。安全指数:LD5/ED95。安全界限:LD1/ED99。
考点32:受体的性质:饱和性、特异性、可逆性、灵敏性、多样性。
考点33:受体的类型:G蛋白偶联受体、配体门控的离子通道受体、酶活性受体、细胞核激素受体。
考点34:第二信使:最早发现的第二信使是环磷酸腺苷(cAMP),目前已经证明cGMP、IP、DG及PGs、Ca2+、NO等都属于受体信号转导的第二信使。
考点35:NO是一种既有第一信使特征,也有第二信使特征的信使分子。
考点36:激动药:与受体既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的药物,能与受体结合并激活受体而产生效应。
考点37:拮抗药:虽具有较强的亲和力,但缺乏内在活性(α=0),故不能产生效应;但由于占据一定数量受体,反而可拮抗激动药的作用。
考点38:协同作用:药物的协同作用指两药同时或先后使用,可使原有的药效增强,称为协同作用,包括相加作用、增强作用和增敏作用。
考点39:后遗效应:在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低至最低有效浓度以下时仍残存的药理效应。后遗效应可为短暂的或持久的。
考点40:特异质反应(特异性反应):因先天性遗传异常,少数病人用药后发生与药物本身药理作用无关的有害反应。 该反应和遗传有关,与药理作用无关。
考点41:耐受性:机体连续多次用药后,其反应性会逐渐降低,需要加大药物剂量才能维持原有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