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
河北省“十二五”重点中医专科项目
建设目标与要求
一、 专科管理
   
     
(一)组织建设
医院成立重点专科建设领导小组,由医院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并明确专门部门负责专科建设工作
(二)工作计划
制定专科建设发展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有发挥中医药特优势、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具体措施。
(三)考核指标
科室综合考核目标中有发挥中医药特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相关指标。
(四)人才培养
医院有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及继承人选拔与激励机制,并认真组织实施。
(五)信息化建设
有临床信息系统,建立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促进信息交换与业务协同。
(六)经费投入
1.地方政府、卫生部门给予专科经费投入,专款专用。
2.医院对重点专科投入专项经费,专款专用。
二、 基本条件
   
     
(一)科室命名
科室名称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临床科室命名的有关规定。
(二)科室设置
1.床位数(不含加床)≥30张。
2.门诊、病房设置符合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相关要求。
3.设立中医综合室。
(三)制度建设
执行国家及行业颁发的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及相关技术标准与规范。
(四)设备配备
1.诊疗设备满足临床工作需要,其中专科设备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2.中医诊疗设备符合《中医医院医疗设备配置标准(试行)》要求。
3.建立相关诊疗设备的技术操作规范和管理制度。
(五)文化建设
参照中医医院临床科室环境形象建设范例,开展中医药文化建设,符合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相关要求。
三、人员队伍
   
     
(一)人员结构
1.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师)占执业医师比例符合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相关要求。
2.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比例三级医院≥30%,二级医院≥20%
3.三级医院研究生学历≥30%,二级医院本科学历≥70%
(二)学术带头人
1.具备从事本专业工作20年以上经历和高级中医类别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并在省级以上学术团体任职。
2.熟悉本专业省内外学术进展,组织制定专科发展规划,把握学术方向。
(三)专科负责人
1.由从事本专业工作10年以上经历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或系统接受过中医药知识培训(2年以上)的临床类别执业医师,并具有一定管理能力者担任。二级医院应具备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并在市级以上学术团体任职。三级医院应具备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并在省级以上学术团体任职。
2.组织实施专科建设规划,负责专科建设具体工作。
3.组织落实学术带头人及名老中医临床经验继承工作。
(四)学术继承人
1.具备从事本专业工作10年以上经历,二级医院具有中级以上中医类别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三级医院具有副高级以上中医类别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2.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科诊疗技能,能够独立处理疑难病和急危重症。
3.充分利用本地资源,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中医理论素养、老专家经验传承及专业知识新进展等方面的培训。
(五)技术骨干
1.具有中级以上中医类别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2.具有稳定的专业方向和技术专长。
3.能够承担专科建设的主要工作。
(六)护理队伍
1.护士长在二级医院具有护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并具有1年以上本专业临床护理工作经验;三级医院具有主管护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并具有2年以上本专业临床护理工作经验。
2.护士掌握本专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护理常规和中医特护理技术操作规程,能够提供中医特的康复、健康指导。
(七)医德医风
执行《河北省医务人员医德考评实施细则》(冀卫医2012139号)。
四、特优势
   
     
医药卫生专业基础知识(一)优势病种
确定3个本专科的优势病种,病名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要求。
(二)诊疗方案
1.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诊疗方案基础上,结合本专科临床实际,形成具有本专科特点的诊疗方案。
2.体现中医思维理念,中西医诊断明确,理法方药一致。
3.方法纳入中医特疗法、中医诊疗设备、中医技术、现代技术、科研成果、名老中医经验、民间验方等内容。
4.专科人员熟练掌握诊疗方案,并在临床中切实应用
(三)中医疗效
1.优势病种疗效确切,在症状、体征、理化指标等方面有明显改善。
2.定期对优势病种诊疗方案中的方法进行疗效分析、总结和评价,不断进行优化。
(四)难点解决
针对优势病种难点,提出中医解决难点的思路和措施。
(五)临床路径
按要求执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常见病及中医优势病种中医临床路径。
(六)特疗法
开展3项以上中医药特疗法,适应症明确,临床疗效确切。
(七)医院制剂
本专科医院中药制剂≥2种,或合理应用5种以上中成药。
(八)专科护理
1.制定本专科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并组织实施,开展辨证施护。
2.开展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中医护理技术项目不少于2项。
3.护理查房、护理会诊及护理病例讨论中体现中医特。
五、服务能力
   
     
(一)门诊量
高于本区域同级医院同专科平均水平,并逐年增加,优势病种门诊量逐年提高。
(二)平均门诊人
次费用
不高于本区域同级医院同一病种平均门诊费用。
(三)病床使用率
病床使用率≥90%
(四)病床周转次
高于本区域同级医院同专科的平均水平。
(五)平均住院日
低于本区域同级医院同一病种的平均住院天数。
(六)平均住院费用
不高于本区域同级医院同一病种平均住院费用。
(七)出院人数
高于本区域同级医院同专科平均水平,并逐年增加。
(八)收治病种
优势病种收治人数占所在科室收治人数比例≥60%
(九)中医率
专科中医率≥60%,优势病种中医率≥70%
(十)诊断水平
1.疾病诊断准确,中医辨证准确率达到100%
2.上级医师正确指导下级医师进行中医诊治工作,及时开展病例讨论,提高中医诊治急危重症、疑难病的水平。
(十一)急危重症患者比例
高于本区域同级医院同专科的急危重症患者比例。
(十二)疑难病症患者比例
高于本区域同级医院同专科的疑难病症患者比例。
(十三)患者随访
1.建立随访制度。
2.优势病种的出院患者随访率≥50%
(十四)对口支援
建设周期内三级医院至少对口支援2个单位、二级医院至少对口支援1个单位中医专科建设,并取得一定成效。
(十五)预防保健
制定本专科优势病种中医预防保健方案并实施,提供中医预防保健干预服务,技术应用符合相关规范。
六、科研教学
   
     
(一)临床科研
建设周期内围绕提高优势病种中医临床疗效开展科研工作,市厅级以上立项科研课题三级医院≥2项,二级医院≥1项,并获得奖励或科研成果。
(二)学术论文
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以提高优势病种中医临床疗效为主题的学术论文,或出版专著。
(三)学术活动
1.举办院内专科学术活动每年不少于2次。
2.定期参加省级以上学术交流或培训,每年至少1次。
(四)教学工作
1.承担医学院校本、专科学生临床、护理教学工作。
2.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熟练掌握本专科中医诊疗方案、基本技能和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要求的常用方剂。
3.继续教育达到规定的要求。
4.开展名老中医经验传承工作。
5.临床类别医师中医知识和技能培训达到100%
6.西医院校毕业的护士3年内中医知识与技能培训时间不少于100学时。
(五)重点专科研究室
三级医院、有条件的二级医院要建立重点专科研究室,开展以提高优势病种中医临床疗效为核心的临床研究工作,确定3个以上稳定的研究方向,不断深化临床研究。
(六)专业进修
1.建设周期内三级医院平均每年接收进修人员不少于3名,二级医院平均每年接收进修人员不少于2名。
2.建设周期内每年派出进修人员,进行6个月以上的专科进修。
(七)学术创新
在中医理论、技术、药物、设备、器械等方面有创新,能显著提高中医临床疗效。
七、协作组工作
   
     
(一)日常工作
1.完成省中医药管理局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参加组织召开的工作会议等。
2.完成专科协作组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参加组织召开的工作会议等。
(二)诊疗方案
参与完善、优化、培训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工作。
(三)网络平台
加入重点专科视频网络(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网络)平台,参加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省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召开的活动及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