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5/
B
做智慧教师教智慧语文
筅郑
本版主持/佩兰
封面人物
关注
徐金国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教研室中学语文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江苏省基础教育先进个人、“333工程”培养对象,盐城市名师、学科带头人、教科研先进个人。多次在省、市、区优秀课竞赛中获一等奖,应邀在全国讲学几十场次。先后主持省、市级教科研课题5项,在《中国教育报》《
语文教学通讯》
《语文建设》《语文学习》《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等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教研文章100余篇,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复印,出版专著《智慧语文》和《〈水浒传〉深度导读》两部,前者获盐城市优秀教科研成果一等奖。主编、参编教学用书二十多部。中华语文网“2009年度人物”和“首页名师”,个人语文教学先进事迹被《新课程报·语文导刊》以“行走在语文教育的理想与现实之间”为题进行专题报导,是《青春岁月》等多家期刊的封面人物。
———徐金国老师的语文教学思想、实践与品质
名师的成长,都有其曲折而丰富的历程。徐金国老师也不例外。追寻徐老师专业成长的经历,二十多年一路走来,徐老师为何能够在语文教学与研究之路上孜孜以求,乐此不疲?答案只有一个。一切皆源自他
“做智慧教师,教智慧语文”的专业追求。
智慧源于独立的思考徐老师的智慧皆源于其独立思考的品质。我们不妨看下面一组文章:《老师应该给学生留下什么?》《学生的人文精神究竟是如何失去的?》《语文集体备课应该如何备?》《教师培训为何遭遇尴尬?》《我们应该向名师学什么?》《如何让语文教改不再尴尬?》《语文阅读教学“
讲什么”与“怎么讲”》……从这些文章的题目,我们就能深切感受到:对于现实教育中的各种问题,徐老师不盲从,不跟风,总是有
自己的独立思考和真知灼见。
徐老师在他的《智慧语文》一书中提出了“做智慧的语文老师,打造智慧的语文课堂,培养智慧的
学生”的教学主张。这绝不是一句口号或者是搞什么标新立异,而是他对多年教学实践、教学探索、教学研究的总结。
思想决定行动,高度决定深度。智慧是一名优秀教师从事语文教学与研究的根基。徐老师在长期调研和反复实践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境界是一种智慧,耐力是一种智慧,治学是一种智慧”。他提出:
如果一个教师能够从职业的境界,走向事业与理想的境界,他就会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永远保持一份执着、一份热情,即使不能成名成家,也会在执着追求和无私奉献中获得一种人生的充实,收获教育带给自己的幸福与快
乐。“耐力是一种智慧。”这种“智慧”强调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一定要有忍耐力———一天又一天,
一年又一年,坚持不懈,万难不屈,发展自己,提升自己,完善自己。“治学是一种智慧。
”这种智慧表现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勤于治学——
—只有勤于治学的教师才能具有良好的学术素养和较高的专业水平。徐老师认为,教师的“教”,不仅是一门需要学问的技术,更是一门需要智慧的艺术。没有学问不能称之为教师,学问浅薄无法成为优秀的教师,而一名学养深厚广博的教师,一定是勤于治学的智慧人。
“打造智慧的语文课堂”,是他从课堂教学实践的路径与策略层面提出的主张。
徐老师认为打造智慧的语文课堂,必须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解读文本与处理教材的
本版主持/佩兰封面人物
关注
智慧;二是教学设计与点拨生成的智慧;三是促进学生生长与发展的智慧。这三个方面不仅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课堂教学理念,更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文本解读、教材处理能力是语文教师最重要教学基本功的思想。
当然,智慧的课堂不仅要做到心中有教材、有方法、有策略,更要做到心中有学生,能够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组织教学,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大写的人”,其次才是学生丰富的语文知识积累、正确的思维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三才是提升学生应试的分数。语文教学的目标必须着眼长远,绝不能搞短期行为。
研读徐老师“智慧语文”的教学思想,就像余映潮老师为他的《智慧语文》一书序言给出的评价。徐金国老师“智慧语文”的思想和主张,源自读书,源自实践,源自学术,是他注重积累,注重反思,注重总结,注重提炼的结果。“智慧语文”的教学主张至真至简、至纯至朴,乍看平淡无奇,细细咀嚼,有理性,
有深度,有内涵,更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智慧源自丰富的实践
徐老师深知,只有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的研究才是实实在在的研究。他在日常的教研工作中,总是边实践边思考,边思考边总结,边总结边提升。在“智慧语文”思想的指导下,他提出了“三读”与“三思”的语文教学实践主张。“三读”,主要包括课前三读、课堂三读和课后三读;
“三思”,主要包括研读教材要深思,教学设计要精思,教学之后要反思。
课堂“三读”是他语文实践主张的核心。2006~2008年,徐老师以一所薄弱的农村初中为基地,主
持了盐城市“十一五”教育规划课
题“语文三步阅读教学法的实践研
究”。经过近三年的研究,整体构建
了他的“三读”课堂教学模式。用
“三读”模式执教的《柳叶儿》《钱塘
湖春行》和《散步》均获得省、市优
质课竞赛一等奖。
“三读”课题于2008年12月
顺利通过结题验收。但徐老师对
“三读”教学的研究却在步步深入。
2009年,他又在全区范围内精心
挑选教学骨干,开始了“‘智慧语
文’的思想与实践研究”的课题探
索。四年来,该课题围绕构建智慧
课堂,从智慧解读文本、智慧处理
教材、智慧教学设计、智慧课堂生
成等方面展开比较全面细致的研
究,课题组两年累计发表论文和课
例30多篇,在省、市、区开设示范
课、观摩课60余节。徐老师在大型
公开课上展示的《故乡》与《心田上
的百合花开》的教学,前者从一个
省略号巧妙切入,引导学生于无字
处读出精彩;后者以一副对联——
“一枝独秀显风采,万花竞放馨远
扬”演绎课堂的精彩生成,成为老
师们津津乐道的经典课例。“智慧
课堂”的研究成果得到全国著名特
级教师余映潮、黄厚江、王君等名
家的充分肯定。“智慧课堂”正逐步
成为亭湖区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
重要品牌。
在和一线老师的交流中,徐老
师也经常会谈起专业阅读的问题。
他经常告诫一线教师:优秀的语文
教师都是读书读出来的,一个不喜
爱读书的教师无论如何都不可能
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徐老师
不仅用名师阅读教育我们,更用自
身的阅读给我们以示范。凡是和徐
老师有过接触的教师都有一个共
同的感受,徐老师真是一个不折不
扣的读书迷。任何时候、任何地点
都能见到他读书的身影。他不仅读
文学方面的书,也读哲学方面的
书;不仅读教育类的专著与期刊,
也读娱乐性的书报杂志;不仅读人
文历史方面的典籍,也读网络新闻
与时评。徐老师始终把阅读作为自
我修炼的头等大事,不断提升自己
的阅读品位和水准,不断丰富自己
的内涵和修养。这是他自身成长的
经验,也是他提出“课前三读”,即
“先把教材读厚,再把教材读薄;先
读进教材,再读出教材;先读懂教
材,再读通教材”的主张的根本原
因。
课后“三读”是课前、课堂“三
读”的进一步拓展与延伸。“课后三
读”,首先是教师的荐(导)读,即要
求教师每周能向学生推荐一本书,
每月进行一次阅读指导。通过荐
(导)读,充分发挥教师在学生课外
阅读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从而激
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
的阅读习惯。其次是学生精读与书
评,每两周,徐老师都要在班级举
行一次“我最喜爱的一本书”的阅
读交流会,交流学生的读书笔记、
心得和写书评,对读得好的同学给
优秀教师颁奖词予表扬和奖励。第三是学生的诵读
积累,对《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古
诗文和名著,他要求学生都能熟读
成诵。每学期举行一次古诗文背默
和名著阅读大赛,以赛促读,深化
积累。徐老师倡导的“课后三读”抓
住了语文教学的本质,教给学生的
不仅仅是知识,更是方法,还培养
了能力和习惯,而这一切都是学生
受益终身的语文素养。
教学相长,且行且思。徐老师
在“三读”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提出
了“三思”的主张。所谓“三思”,一
是研读文本要深思,二是教学设计
要精思,三是教学之后要反思。“三
思”的教育智慧正是徐老师对教育
2013.05/B
2013.05/
B
本版主持/佩兰
封面人物
关注
教学问题长期研究和不断思索的结晶。
徐老师的研究从未离开课堂。作为教研员,他潜心教研,每学年深入课堂听课都不少于300节,为一线教师开设示范课、研究课和举办专题讲座培训不少于15次。徐老师更是坚持把自己的阅读感悟、
教学研究、实践反思等不断诉诸文字,通过博客与广大教师进行更加深入的交流。从2008年开始,他就通过QQ 和中华语文网的“智慧语文”教育博客,和一线教师互动交流,
4年多,他累计撰写有关语文教育教学研究的博文300余篇60多万字,访问量达17万多,指导帮助青年教师近千人。就像中华语文网授予他的颁奖词:
“教育能否让理想缺席?教师如何自我成长?从教育理念到教学实践,从教师到学生,徐老师对语文教育进行了全面观照,文笔犀利,观点独到。”他本人因此被中华语文网推选为2009年度“十大人物”和“首页名师”。近几年,他个性鲜明的教学主张和勤恳务实的教学研究风格,得到越来越多同行的肯定和欣赏,他多次收到省内外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学术团体的邀请,应邀在省内外讲学。
智慧源自执着的追求因为师徒关系,我经常有机会向徐老师学习和讨教,徐老师常常语重心长地教导我们,既然选择了教师,就要努力做良师,不做庸师。朴实的话语透露出的是他的真诚和期望,表达出的更是他自身的梦想与追求。追寻徐老师的智慧语文之路,无不是他努力做一名有良心、有良知、有良能的“良师”的最真实的写照。
徐老师刚参加工作时,是在最
基层的一所农村学校,他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和进取,走进了城市重点中学,然后又走上了教研员的工作岗位,这看似简单的经历,却记录他充满艰辛的奋斗历程和执着于梦想的教育追求。
刚参加教育工作时的他,20岁的青春年华自然也有着一颗不安分的心,他也曾多次想着要跳槽,要脱离教育的“苦海”。一个偶然的机缘,却让他从此与语文结缘,至今不离不弃,无怨无悔。
那是他工作的第四个年头,区教研室到学校视导。教研员丁如愚老师无意间有了一个发现,就是徐老师班级学生的作文书写都很漂亮,洋溢着书法的韵味。
出于好奇,丁老师就点名听他的课,徐老师
“和学生一起爱语文”的课堂更给教研员丁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丁如愚老师的鼓励、帮助和引领下,徐老师变得更加热爱语文,亲近语文,思考语文,从此走上了他的语文教学与研究的专业之路。
然而,即便如此,徐老师追求专业成长的道路亦非坦途。1996年,区委宣传部几次要调他过去,他都婉拒了领导的好意。2002年,
教育局领导几次他,想让他去一所完全中学担任校长,他又一次婉拒了领导的好意。
在如今这个社会,面对难得的升迁机遇,他却选择了放弃。其实面对家人、同学和朋友的不理解,他也经历过迷茫、痛苦、彷徨与挣扎。特别是在之后的学科带头人、名师、特级教师的评选之路上,
他一次又一次地遭遇各种挫折与失败,别人的怀疑与讥讽,更让他感到一种无言的痛楚与失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就像他在《培育健康精神,引领教育理想前行》一文中所写的那样:“从教二十多年,我始终追求做一个理想境界的语文教师。二十多年的职业生涯中,我曾经有多次离开教育岗位从政升迁的机会,但是出于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教育理想的憧憬,对教师职业的眷恋,我毅然选择了坚守,并持之以恒一步一步向理想的教育境界迈进。”
熟悉徐老师的人都说:徐老师不仅是个有思想、有学识的好老师,更是一个甘于奉献、善于提掖后学的好导师。作为教研员,他对教坛后辈成长的鼓励、帮助与扶持,更是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为了促进青年教师成长,徐老师总是有求必应,有问必答;对一线教师提出的问题与困惑,他更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他总是努力地为广大一线教师搭建最广阔的平台,让他们在更高更大的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激情与才华,
为他们实现语文的教育梦想加油鼓劲。十多年来,他一手指导培养起来的青年教师,已有二十多人成为了市级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和名师。
追寻徐老师的成长足迹,他的成功源自对语文的挚爱,源自对梦想的坚守,源自坚定的信念,源自执着的追求。而这所有的源泉皆来自他人生的大智慧。或许,这就是一位智慧语文教师的大境界。
(江苏盐城景山中学;
224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