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冬至是几月几日几点播
2023冬至是几月几日几点播
冬至,在古代不仅是一个重要的节气,还是一个重要的节日。由于冬至的日期和时刻比较简单测定,所以我国古代历法曾以冬至作为判定季节的标准并作为历元,其他季节,依肯定法则,由冬至推出。下面聘才我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相关资料。欢迎大家阅读!!
2023冬至是几月几日几点播
2023年的冬至是12月21日18:44:07,农历十一月廿三,星期三
冬至日一般都在公历的12月21日或12月23日,由于没有固定于特定一日,和清明一样,冬至日被称为“活节”。 今年闰几月2023
冬至计算方法
冬至日期(东八区)的计算公式:(YD+C)-L
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D=0.2422,L=闰年数,21世纪C=21.94,20世纪=22.60。
举例说明:2088年冬至日期=(88×0.2422+21.94)-(88/4)=43-22=21,12月21日冬至。
例外:1918年和2023年的计算结果减1日。
冬至花事支配
冬至(十一月中)于每年12月22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70度时开头。此节气的候应为:蚯蚓结、麋角解、水泉动。依据天文学的规定,冬至为北半球的冬季开头。在冬至后,即将进入全年最冷的时期,应当加强防寒管理。
繁衍新株:播种大岩桐、鹤望兰、南天竹。此时分株凤尾蕨、槲蕨、肾蕨、铁线蕨成活率最高。
栽培管理:收集落雪于干净的搪瓷,玻璃容器中,待其溶化后达到与室温全都时即可用来浇灌花卉,它尤其是对喜酸性土壤的春兰、杜鹃、含笑、米兰、茉莉、山茶、栀子的生长发育最为有益。由于雪水的硬度接近于零,酸碱度几乎为中性,所含阻碍花卉生长的重水含量甚少,与使用自来水相比有增加欣赏价值、延长植株寿命的效果。由于雪水中几乎不含可溶性盐,所以用来喷洒花卉绝不会在枝叶上留下水痕。给水养的水仙从现蕾至开花
间每隔3天追施一次0.1%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可以使花朵在开放后更加芳香。浸泡翌年春秋两季作为追肥使用的有机肥料。一般来说,经过将近半年的浸泡,有机肥料就能充分地发酵,这样肥性才严厉,肥力更长久,在使用时会削减对花卉的损害。每周要给生长较快的花卉转盆一次以防偏冠现象发生。将室温掌握在15℃至25℃间可使非洲菊正常生长,假如环境温度低于lO℃或高于30℃均会给非洲菊生长带来不良影响。加强对怕寒冷花卉的爱护工作,力求栽培环境温度稳定均衡,避开一到夜晚就把窗台上的花卉放在远离窗台的温和之处,这种做法违反了花卉生长的自然规律,往往是造成花卉落叶、落蕾的主要缘由。假如预备令其在新年开花的水仙,现在就要放花则可把它放在0℃至5℃间的环境中,这样既可以保证花朵暂不开放,又不会导致花蕾受到损伤,待新年来到前3天再摆在温和之处即可保证元旦能够看到水仙绽蕊吐香。
冬至吃饺子的来历
饺子原名“娇耳”,是我国医圣张仲景首先创造的。饺子是我国人民宠爱的传统食品。它的制法是先用面粉做成薄而软的饺子皮,再以鲜肉、白菜等切碎,拌以佐料为馅,包成后下锅煮至饺子浮现水面即可。其特点是皮薄馅嫩,味道鲜美,外形独特,百食不厌。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行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相传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出任长沙太守,不久瘟疫流行,他便毅然辞去了太守官职,告老还乡,决心为百姓治病。这时正值隆冬,他在回乡路上,看到那些为生存而奔波的穷苦百姓,衣不遮体,很多人耳朵都冻烂了,心里更加难过。他一到家,登门求医者便蜂拥而至。可是张仲景心里老惦记着那些冻烂耳朵的穷乡亲们。冬至到了,他让弟子替他看病,他在南阳东关空地上搭起了医棚,盘上大锅,特地舍药为穷人治冻伤。他把羊肉、辣椒和祛寒的药材放在锅里,熬到火候时再把羊肉和药材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样子的“娇耳”下锅煮熟,分给治病的穷人,每人一大碗汤、两个“娇耳”,这药就叫“祛寒娇耳汤”。人们吃后,顿觉全身暖和,两耳发热。从冬至起,张仲景每天舍药,直舍到大年三十。乡亲们的耳朵都被他治好了,欢高兴喜地过了个好年。
所以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冬至饮食:多用温补少食寒凉
冬至是“冬令进补”的最佳季节,民谚素有“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今年冬令补,明年可打虎”之说。”冬至以后“阴极阳生”,此时人体内阳气蓬勃生发,最易汲取外来的养分而发挥其滋补功效,充分说明在这一天前后进补最为相宜。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冬至之后,多吃温性食物,少食甚至远离寒凉食物,对于平衡人体阴阳、增加反抗力是特别重要的。
在饮食调养方面,养分专家建议,公众尤其要留意“三多三少”,即多吃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含量高的食物,少吃糖类、脂肪、盐分含量高的食物。冬至季节的饮食还宜多样化,谷、果、肉、蔬菜要合理搭配,适当地选用高钙食品。宜食一些清淡的食物,不宜吃浓浊、肥腻和过咸的食物,还不行过食太过辛辣刺激的食品。冬天阳气日衰,脾喜温恶冷,因此最好吃一些温热食品来爱护脾肾,吃饭也最好是少量多餐。
冬至是一年之中天气最为寒冷的`季节,羊肉、牛肉、狗肉有燥热温补的效果,能预防“三九寒冷”,但量不宜太多,过食羊肉等肥甘厚味,易导致饮食不化,聚湿生痰。冬至时还可以多吃些诸如花生、核桃、栗子、榛子和杏仁之类的坚果,由于坚果性味偏温热,在其它季节吃简单上火,而冬每天气较冷,吃坚果有御寒的作用,可增加体质、预防疾病。当然吃坚果也要适量,且因人而异。
在补充热性食物的同时,也得吃一些补充津液的食物,如荸荠、藕、梨、萝卜、白菜等。其它许多蔬菜也要多加摄入,比如土豆、番茄、菌类、韭菜、南瓜、芹菜、菠菜、山药等。除此之外,还要适量多吃水果,冬天寒冷干燥,使人觉得鼻、咽部干燥和皮肤缺水、简单上火,因此每天能吃点水果不仅能滋阴养肺、润喉去燥,还能摄取充分的养分物质,会使人顿觉清爽舒适。猕猴桃、甘蔗、柚子、大枣、桔子、龙眼、苹果、桂圆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冬至起居:防寒保暖动中求静
有了食物温补方法,大家也不要忽视日常起居需要留意的细节。在养生学上冬至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主要是由于“冬至一阳生”,从中医阴阳理论说,冬至是阴气盛极而转衰,阳气开头萌芽的时候,阴阳转化,在运动中构成了自然界与人体的平衡与和谐,养生也要顺应此规律。此时科学养生有助于保证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人们应当加强对身体的保健,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大自然的规律。我国中医学认为“天人相应”,冬至到小寒、大寒的这段时间,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在此期间应留意养生“冬藏”。在冬至养生中
我们首先要留意的就是避寒邪,此时阴寒之气隆盛,专家提示公众要多着衣、留意防寒保暖,尽量削减不必要的户外活动。假如外出,应特殊留意头部和足部的保暖,以防发生冻疮。天气寒冷时,最好还要戴上暖帽、口罩、手套避开寒气的侵入。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