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考编重点知识总结
一、教师观
1.教师角的转变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
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激起学习动机,教会学习的方法,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发展、道德人格品质发展等方面。也就是在材料题中教师两方面的做法都可以体现这一点。
(2)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老师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教师要正确认识教材在课程中的地位和功能,即要把教材当作一种工具而不是教学标准,应该灵活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同时还要积极参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建设.这一点在材料中的关键在于教师是怎么处理教材的。
(3)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教师应主动研究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经验,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这一点在材料当中的体现关键是教师怎么处理实际教学问题的。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教师应走出学校,走出课堂,为社区教育、文化事业建设做出贡献.
2.教师行为转变(这一方面在材料中比较容易对应)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教师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尊严和价值,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采取容错教育、赏识教育。
(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教师的本质就在于引导,即不直接把要教的内容告诉学生,而是采取一些方法使学生自己得出。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也包括价值和做人。
(3)教师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教师应在教学的进程中进行教学反思,这也是促进教师自我成长的重要因素。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新课程强调综合,这特别需要教师之间的合作,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教师应相互配合、齐心协力地培养学生。
二、学生观
是指教育者对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性质、地位、特征和具体的基本看法与认识。学生观的知识点在历年的教师资格笔试综合素质的真题里,考试的频率很高,主要考单选题+材料分析题,而且在教育知识与能力里面课程改革也有所涉及,所以说是学生观是重中之重。
1.学生是发展的人
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体差异性)。这个知识点在综合素质里面考察的不是很多,但是在教育知识与能力里面考察的较多;
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应该赏识教育。在题目中往往会出现学生刚开始学习不好
或者其他方面有不好的,但是经过老师或其他教育者一段时间的教育之后学生变好了,这就体现了学生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第三,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应该容错教育。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人,身心尚未成熟,难免会在学习或者其他方面犯错,作为老师或者其他教育者要对学生有耐心,能够允许学生犯错,并进行指导纠正,这就体现了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第一,学生是完整的人,身上有优点+缺点。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学生既使再优秀也有不足,学生既使再后进也有优点。我们应该全面的、一分为二的看待学生,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个学生;
第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需要因材施教。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正如人一样,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因此,我们对待学生时要注意因材施教,才能更好的教育学生;
第三,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我们应该学会换位思考.学生毕竟是学生,身心
尚未成熟,想法难免和成人有些许不同,在看待学生的某些行为或想法时教育者要注意换位思考。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第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学生虽然是尚未成熟的人,但是具有自己的想法,我们要尊重、赞赏学生的想法,与学生交流、沟通;
第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需要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第三,学生是责权的主体,是责任+权利的主体。这一点在学生观里考察的并不多,但是在法律法规的受教育者的权利与义务里面有所体现。
我们可以把学生观的知识点记忆为“两独一发(发展的人+独特的人+独立意义的人)”
三、心里问题及策略
(一)焦虑症:个体不能达成目标或不能克服困难的威胁,致使自尊,自信心受挫,或使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形成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恐惧的情绪状态.学生中最常见的焦虑反应是考试焦虑,这一点需要大家注意,会单独拿出来考。考试焦虑的表现有哪些呢?就是随着考试临近,心情极度紧张.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知觉范围变窄,思维刻板,出现遑论,无法发挥正常水平。这就是典型的考试焦虑了。那么对焦虑症应该如何矫正呢?这个需要大家简单了解即可,包括采用肌肉放松、系统脱敏法,运用自助性认知矫正程序等.比如告诉自己“我能应付这个考试”,“成绩不重要,学会才是重要的”等,要记住用类似这样的话来告诉自己,这是一种自助性认知矫正程序。
(二)抑郁症:以持久性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对于抑郁症呢,其实需要大家掌握的也就这么点,知道它是以持久性心境低落为特征就行了。
(三)强迫症:是一组以强迫症状(主要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症。这里就需要大家记住,强迫症是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的。那么什么叫强迫观念呢?指的是当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虑的事情,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小明常常想人为什么有两条腿这样的问题,而无法自拔就属于一种强迫观念;而强迫行为是指当事人反复教师入编考试
去做他不希望之星的动作.比如说强迫洗手、强迫计数等,都属于强迫行为.对于强迫症的主要是日本的森田疗法,这个名称需要大家有印象即可。
(四)恐怖症;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非理性惧怕。这里要记住,恐怖症是一种非理性惧怕,而不是一般正常的惧怕。恐怖症可以分为:单纯恐怖症、广场恐怖症和社交恐怖症。什么叫单纯恐怖症呢?就是对一件具体的东西、动作或情景恐怖,比如说有的人怕猫。而广场恐怖症是指害怕大片的水域,空荡荡的街道。社交恐怖症则是指害怕在社交场合讲话,担心自己会因为双手发抖、脸红、声音发颤、口吃而暴露自己的焦虑,觉得自己说话不自然,因而不敢抬头,不敢正视对方的眼睛。记住这个社交恐怖症的表现,有时候会直接给你这个表现,而问你这属于什么心理问题。对于恐怖症的,其实最好的是系统脱敏法,什么叫系统脱敏法呢?这个放在我们后面的内容来讲授。
(五)人格障碍。人格障碍是行为的根深蒂固的适应不良类型。常见的人格障碍有依赖型人格障碍和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反社会性人格障碍有两个特征需要大家注意一下,一个是缺乏同情和关心,一个是缺乏羞耻心和罪恶感.这两个特征需要大家有印象,有时会考察到。
四、动机的培养
复习了教育心理学的同学会发现,在学习动机这一专题中,知识点多,我们不仅要记住一般学习动机和奥苏贝尔成就动机的分类、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关系;更重要的是要记住如何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这在我们考试中常以简答题的形式出现.为了方便大家更好地记忆如何培养与激发学习动机这一块的内容,在这里为大家提供了一种简便的记忆方法,具体来讲,就是通过一一对应的方式将各个理论与培养、激发措施联系起来。
在学习动机这部分,我们总共学习了强化理论、成就动机理论、归因理论、自我效能感、需要层次理论以及耶克斯-多得森定律等六大理论。在这里,我们又可以将这六大理论进行分类,强化理论属于行为主义;成就动机理论、成败归因理论及自我效能感属于认知主义;需要层次理论属于人本主义.
在这里,我们将如何培养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归结如下:
(一)学习动机的培养:
1.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使学习动机的产生
2。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
3.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
4.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成败归因观
(二)学习动机的激发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接下来,我们就将各个理论与培养激发学习动机的建议一一对应起来:
1.强化理论
理论要点:强化能够激发学习动机。
如何培养与激发学习动机:妥善进行奖惩。
如何做:教学中,当学生表现的比较好时进行奖励,有错误给予适时惩罚。
2。成就动机理论
理论要点:趋向成功型—-喜欢挑战;避免失败型-—喜欢容易或特别难的任务。
如何培养与激发学习动机:为使学生成为趋向成功的人,要进行立志教育,进行成就动机训练。
如何做:在学校里,教师引导孩子从小就树立远大志向,以激发孩子努力学习的动机.
3.成败归因理论
理论要点:对事情结果的归因将会影响到个体的动机.
如何培养与激发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归因观,从而激发其学习动机.
如何做:当一个孩子考试失利了,你怎样和孩子说?是对孩子说:“你能力不够,太笨了,不
是学习的料!”还是说:“你还是不够努力,继续努力,相信你能成功!"很显然要选择后者,因为努力归因是正确的归因观,它更能激发学习动机.
4。自我效能感
理论要点:自信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如何培养与激发学习动机: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
如何做:让创造条件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试孩子时刻充满自信心,而不是形成“习得性无助感”。
发布评论